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众化时代报纸如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记者摇篮》2005,(8):20-20
一张报纸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市场定位是关键.而市场定位的主要依据是受众。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受众市场有两个:一个是读者市场;另一个是广告市场。广告市场是在读者市场基础上,报纸与广告客户相互需求相互选择而确立的。报纸的读者众多、发行量大,才会吸引广告客户的投入,而广告效益的增加,又为报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宁 《记者摇篮》2005,(11):44-45
一张报纸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市场定位是关键。而市场定位的主要依据是受众。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受众市场有两个:一个是读者市场。另一个是广告市场。广告市场是在读者市场基础上,报纸与广告客户相互需求相互选择而确立的。报纸的读者众多、发行量大,才会吸引广告客户的投入,而广告效益的增加。又为报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3.
报纸的市场操作与市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由订阅的时代,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然报纸也是一种商品,它也有一般商品的特性,一张新的报纸的面市或是老牌报纸的改版,就像是一个新的产品进入市场或拓展新的市场。产品打开市场需要市场调查,报纸的创办或是改版,也必须进行市场调查。  未来媒介业的发展将以个人差异化、特色化的市场定位为基础,以规模化竞争为形式,以智力化投入为主导。报纸要进行市场定位,这是因为一方面受众的阅读习惯已进一步细分,随之产生了不同口味的文化消费群体,另一方面,在我国报业市场上,新的报纸不断涌现,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天地。…  相似文献   

4.
郭西京 《新闻知识》2001,(Z1):18-19
市场对报纸的影响越来越大 几年前,多数报纸编辑觉得编辑部很“神圣”,如果有广告或发行部门告诉编辑部如何编报纸,那肯定是个笑话。但现在,其它部门为编辑部提意见已很常见。一个原因是因为广告与发行人员与读者有更广泛的接触,常常能听到读者对报纸的称赞与不满;另一个原因,“报纸是商品”的观念在编辑部已经深入人心。 报纸是特殊商品,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工业产品。 既然是产品,报纸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产品在市场上的流行程度,即读者的喜爱与否。读者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报纸生死攸关。 当报纸的编辑们把新闻、照片及稿件安…  相似文献   

5.
浅论报纸读者忠诚度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京成 《新闻界》2005,(3):38-39,51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是一种服务类信息商品,赢得读者忠诚感是报纸进入同质化竞争时代以后在报业市场立足的关键所在。报纸读者忠诚感是读者在对报纸提供的信息服务满意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长期购买这种报纸的强烈愿望,并体现为长期保持购买并阅读该报纸的行为。读者对一张报纸的忠诚感是有强弱之分的,通过行为表现,可以测量他们的“忠诚度”。读者忠诚度是衡量报纸产品价值和广告价值的重要指标,是报业市场调查中的一个子指标。当前,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报纸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市场属性也日渐凸现出来。从市场和经营的角度看,读者是报纸的终端消费客户。那么如何经营好晚报和都市类报纸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7.
报纸上的广告大战现在愈演愈烈。就我自费订阅的几家报纸来说,有时原定的八版竟被广告占去三个整版,再加上半版的和夹杂着的小块广告,真正该有的基本内容所占的版面所剩无几了。有些报纸在扩版改版时,对读者信誓旦旦:将如何如何以更快更多的信息和更精美的全新的精神食粮,提供给读者。读者们订阅报纸,是冲着报纸扩版改版的“诺  相似文献   

8.
写完《杂志报纸化》一文,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另一个题目──“报纸杂志化”。现在不少报纸正在向杂志靠拢,办得颇似杂志,因而便产生了“报纸杂志化”的说法。虽然我们至今未见哪一家报纸被杂志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地“化”过去,但是有些报纸向杂志靠拢的迹象和趋势是十分明显的。这种迹象和趋势有哪些表现呢?一是追随杂志杂七杂八的内容。杂志以“杂”取胜,以“杂”见长,以“杂”吸引读者,如今不少报纸也在向“杂”的方向发展;天上地下,百行百业,千种知识,无所不谈,使报纸成了Magazine,成了装载“十八般兵器”的货真价实的“军用…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靠行政手段扩大读者覆盖面的做法,已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随着提供信息的渠道大量增多,订阅报纸的分散化也是难以避免的。然而综观世界各国报刊史,人们不难发现,随着一国报业发达的进程,订户分散性的特点又逐步呈现出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向性,结果,读者的选择,造就了一些报纸的兴盛,同时也无情地淘汰了另一些报纸。为了赢得读者,经受市场的考验,需要经常对报纸进行“拿脉问诊”,这个“脉象”之一就是“阅读率”。“阅读率”作为一个行业信号,是一份报纸有用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发生的最大变化在于:脱离了行政补贴的报纸,要逐步介入市场经济,以获得报纸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动力,因此经济上的盈亏对一份报纸就显得相当重要。或者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的商品属性日显突出。但是报纸作为党的喉舌,其宣传品的功能并不能因此而减弱。因此,脱离了行政补贴的报纸一方面在某些时候必须排斥市场因素符合宣传要求,而另一方面它又要在没有了“救生圈”的市场“大海”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就为现代的报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报纸作为特殊商品和宣传品的双重属性应如何统一,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  相似文献   

11.
一张报纸犹如一个小超市,各种新闻商品摆上货架,读者自行选择。这时你会发现,有些商品前面人头攒动,有些商品前的顾客是三三两两,有些商品却无人问津。“人头攒动”,说明多数读者对新闻的需求与兴致是有交叉点的,或者说是反映了多数读者的需求;“三三两两”,说明阅读的兴趣爱好是因人而异的,这类读者也是属于市  相似文献   

12.
市场如战场,竞争如同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旦步入其中便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结果便是“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报纸竞争,如同商品竞争一样,当同类同质的报纸越来越多时,当报纸促销手段越来越丰富时,当各家报纸又在争先恐后的大举“服务”旗帜时,这便标志着竞争在从稚嫩逐渐转化为成熟,那下一步的竞争又是什么呢?在商业大战中, 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对消费群体的培养,对潜在市场的挖掘,而对于报纸来说,便是对读者群的培养。随着中国入世,国外大的发行集团即将“入侵”,报社培养自己的读者群,掌控读者资源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全红 《新闻前哨》2007,(12):60-61
时下,报刊如林,声屏密集,网络纵横,媒体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如何让读者的阅读变成“悦”读。就要办出自己的个性。然而,现在有些报纸。形式上“顺应潮流”。内容上跟风操作,面貌相似,版式雷同,内容似曾相识。许多读者反映:现在的报纸。内容大同小异,没什么新意,看一份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14.
当“市场经济”一词开始频繁地挂在人们的嘴边,当众多报纸涌向报摊抢占街头市场时,广播电视报早已经进入了市场。可以说,它是唯一一种全部由读者自费订阅的报纸,也是一张在读者家里滞留时间(一般7—10天)最长的报纸,在不断的被挑剔中,倘若经不住读者的考验,将随时会被抛弃。  相似文献   

15.
叫响办“名牌报纸”的口号章佳斌打开1995年11月3日出版的《参考消息》,一句响亮的广告用语便映入眼帘:“欢迎您订阅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名牌报纸──参考消息”。“这句口号提得好,叫得妙!”许多读者禁不住拍案叫绝,连声称道。在我们国家,办一流企业,创名牌产...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新闻界面临着历史性转折的严峻挑战。适应并及时准确地反映这个历史的转折,新闻界责无旁贷。怎样才能担当起这一历史的重任,取决于新闻工作者报纸商品性和新闻非商品性的正确认识。 一、报纸的商品性“特区” 首先,报纸是商品。报纸是新闻纸,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它是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 读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承载了读者需要的各种信息,通过读者使用贷币交换才取得消费权,从而实现消费的产品,所以它有价值。读者通过读报获取信息这  相似文献   

17.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冲击下,报纸的生存又受到了严重威胁。2005年,报纸读者继续分流,广告锐减,市场严重萎缩,利润大幅下滑,因此有人断言,报纸的“冬天”已经到来,报纸被再次“宣判死刑”,连死亡的时间也说得相当明确——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提出,“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发展趋势持续不明朗,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①  相似文献   

18.
报纸是什么?报纸是商品,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时政、文化与信息含量的商品。既然是商品,就要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那么,一张报纸使用价值的高低如何判断呢?那就是要让读者觉得它“有没有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日报是倍受读者青睐的一份报纸,她时刻盯住新闻“消费”市场,每张报纸都是“满汉全席”,以独特的风格,让新老读者为之叹服。而“店”大不欺”客”,则是笔者对《经济日报》最深的感触。《三分之一的呼唤》最初是我参加省优稿件评比的评论,谁知在州里初评时,落选好在手头还有一份推荐打印件,便投给经济日报。1987年2月18日,该报在  相似文献   

20.
王荣 《当代传播》2002,(2):85-86
我国报业经营的基本原则是,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报纸的发行量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好。然而,从纯经济角度和报业的实践来看,报业利润是以增加发行量为成本代价、以广告收入增加获得补偿而取得的。因此,科学地制定发行目标市场定位,合理地确定发行数量,并不断改善发行结构,提高发行质量,才能以最佳的发行量赢得丰厚的广告回报。报纸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拥有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性。一般商品的消费对象是单一的,而报纸的消费对象是二元的,即读者和广告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