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止知识产权对公共利益的损害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2002年4月26日 (世界知识产权日 ) ,学者陈兴良依法诉中国数字图书馆责任有限公司未征得许可 ,擅自在公司网站上登载其著作《当代中国刑法新视界》等三本书。原告诉被告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 ,要求赔偿经济损失40万元。尽管被告辩论时强调数字图书馆是国家重点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
案情:原告:D软件开发公司 被告1:S软件开发公司 被告2:中国××出版社1996年中关村S软件开发公司在自己开发的部分软件的基础上,又从Internet上下载收集了一些共享软件和免费软件,其中有原告的共享软件A和免费软件B,并对免费软件B进行了二次开发,未征得原告的同意,即凑成一张光盘在中国××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销售,获利颇丰。原告认为S公司侵犯了其软件版权,S公司认为“共享软件”和“免费软件”没有版权,所以没有侵犯原告的版权。原告在与中国××出版社交涉也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将二被告推上了被告席。本案焦点:1S软…  相似文献   

3.
2004年8月19日,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对指挥家石叔挥诉音乐评论家杜亚雄及音乐周报社名誉侵权一案作出了一审判决,认为被告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判决被告在《音乐周报》上刊登向原告石叔挥致歉的声明,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  相似文献   

4.
案例四邵仲广诉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案 [案情④介绍] 原告邵仲广于1978年起在美的公司工作.1980年,被告美的公司公开征集注册商标图案.并承诺入选者可以获得一台风扇.原告设计的"美的"图案.经过评选入选.入选后,被告按约定给付了邵仲广一台风扇.  相似文献   

5.
【案情回放】1994年3月18日,原告(个人)与被告(出版单位)就出版某一作品签订了出版合同。合同约定:被告在1996年6月30日前出版合同所指作品,并享有7年中国大陆地区简、繁中文本的专有出版权,到期不能出版,原告可以终止合同,被告应按20元/千字报酬标准的30%支付原告赔偿金并退还广告费,原稿归原告;考虑到工本印刷等情况,原告自愿不收稿酬,并在当年10月内落实广告费22000元(含制作费1000元及佣金4400元);作品首次出版1年内,被告可以自行决定重印等。合同签订后,原告依约按时落实了广告费22000元,从中收取制作费及佣金5400元。1995年被告通知原…  相似文献   

6.
案 情 :原告 1 : 北京×××出版社 原告 2 : 作者张××被告 : 北京××图书发行公司2 0 0 2年 8月北京××图书发行公司在自己的书库中发现有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书若干本 ,就拿到读者服务部销售。恰被北京×××出版社和作者张××发现 ,确认该书为盗版图书。二原告认为被告北京××图书发行公司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和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找到被告交涉 ,被告说该书是其他书店的退货书中夹带的 ,原告向被告追问是从哪个书店退回 ,被告不予回答 ,原告起诉到法院 ,法院确认被告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结 论 :…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诉肖夏林名誉侵权案(下称“余诉案”)的二审 结果已于2003年12月4日揭晓,原告败诉(这个结果与2003年9月5日一审判决的结果是一样的)。余秋雨是文化名人,打的是名誉权的官司,结果是未胜诉。这使我想起一年前范志毅诉东方体育日报名誉侵权一案(下称“范诉案”)的判决,情况十分相似。范诉案是原告诉被告说他“赌球”,损害了他的名誉权;余诉案是原告诉被告说他做深圳的文化顾问,深圳送他一套别墅,“文化在这里已是具体的名利”,因此损害了他的名誉权。那么两案被告的说法是否属实呢?答曰,都是采自某种传闻。现在我们来看看法院是如何判决…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10,(36):10-10
9月16日,广州番禺区人民检察院诉番禺博朗五金厂违法排污导致水域污染一案公开宣判,原告胜诉,被告被判立即停止违法排放污水,并赔偿环境污染损失费用79500元以及负担案件的受理费。  相似文献   

9.
吴献举 《新闻传播》2006,(12):30-31,33
博客名誉侵权是近年来随着博客的勃兴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侵权现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被称为“中国博客第一寨”的陈堂发诉中国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寨。该案已于2006年8月2日宣判,判决被告在中国博客网首页向原告陈堂发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  相似文献   

10.
基本案情北京巧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被告)在其经营的中国招商创业网(网址为http:∥www.89189.com)上转载了知音杂志社(原告)出版的系列刊物《打工》自2004年第4期到2005年第16期共19期杂志上的27篇文章。原告认为,《打工》杂志是原告出版的系列刊物,该杂志是原告的汇编作品;被告未经许可,在其经营的中国创业招商网上转载,其行为严重侵犯了原告对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为维护原告合法权益,诉请法院判令:(1)被告停止侵权;(2)被告在中国创业招商网上刊登致歉声明以消除影响;(3)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7万元。本案经法院审理,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  相似文献   

11.
收取近4000元费用,连张收据都不给;明知车主没有具体地址,还容许原告将其列为被告;被告之一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在调解书中居然没有涉及;原告、律师与多位证人书面指证:法官涉嫌制作假笔录。这是记者近日接到的一位苏北农民对一位法官的投诉。  相似文献   

12.
9月19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对360公司诉《每日经济新闻》名誉侵权一案一审宣判,判定《每日经济新闻》于去年所作的长篇报道《360黑匣子之谜--奇虎360“癌性基因大揭秘”》文中语言带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和尖锐攻击性,已明显超出新闻媒体从事正常批判性报道时应把握的限度,构成对360公司名誉权的侵害,判令被告删除涉案报道,公开道歉并赔偿原告损失150万元。  相似文献   

13.
历时近两个月的原告于华萍诉《威海晚报》社侵害名誉权一案,终于以被告胜诉而了断,也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四、问:名誉权案件如何确定管辖? 答:名誉权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 六、问:因新闻报道或者其他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如何确定被告? 答:因新闻报道或其他作品发生的名誉权纠纷,应根据原告的起诉确定被告,只诉作者的,列作者为被告;只诉新闻出版单位的,列新闻出版单位为被告;对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都提起诉讼的,将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均列为被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官司”,即因传媒发表新闻作品而产生名誉权纠纷的诉讼案件,近年多了起来。原告总是新闻作品中涉及(主要是批评或有其他贬低等评价的)的当事人,被告是作者和发表作品的传媒机构。从目前情况看,原告胜诉居多,但也有一些经法院调查证明新闻属实而宣告原告败诉的。如北京信远斋诉《北京晚报》案,廖福志诉《厦门日报》案(见本刊今年第3期),何增荣诉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案(见本刊今年第5期),陆永富等诉上海《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16.
1998年9月,庄河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被告庄河市公路管理段赔偿原告沈兆增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伤残补助费、交通费、以后继续治疗费等经济损失40,270元;案件受理费1,770元由被告负担,共计合人民币42,040元.  相似文献   

17.
[案情与背景]北京S公司(原告)通过与A、B两人签订版权转让合同受让取得《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和《对农业税取消后几个现实问题的思考》(分别于中国农村研究网2004年12月28日和中国经济学教育网2005年1月4日刊发)的著作权;Z大学(被告)农村研究中心乡村建设网分别于次日和同日转载了两文,并注明了作者姓名和文章来源。2005年4月和2006年6月原告两次委托律师向被告发出律师函,称“乡村建设网”转载两文侵害了原告的著作权,索要经济损失、公证费、律师费等共计8000余元。被告“乡村建设网”于见函当日删除了A、B文,并回复律师函…  相似文献   

18.
石月平 《视听界》2006,(5):86-87
思考一:名誉侵权案被告该怎么定?自8月26日《新京报》等报刊披露后,社会舆论普遍认为这件案子从一开始就把诉讼对象搞错了,鸿富锦起诉的对象应该是《第一财经日报》报社,而不是两位记者。法院立案,是不是错了呢?如果仅仅从司法解释的字面上来理解,答案是没有错。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8月7日面世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第六点表述如下:“问:因新闻报道或者其他作品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如何确定被告?答:应根据原告的起诉确定被告。只诉作者的,列作者为被告;只诉新闻出版单位的,列新闻出版单位为被告;对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都提起…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05,(8X):28-28
据《中国法院报》报道:近日,著名老画家丁聪的代理人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以非法销售、发行原告的漫画作品,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为由,将北京友谊光明书店、家庭医药杂志社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20094元和精神抚慰金10万元。  相似文献   

20.
2000年4月16日,摄影家李振盛诉红旗出版社侵犯著作权一案一审判决生效。笔者作为被告红旗出版社的诉讼代理人参加了该案的整个审理过程,本文试图介绍一下案件的审理情况及笔者对一些相关问题的粗浅看法。 案情 原告李振盛诉称:被告红旗出版社未经我许可,在其1998年7月和10月出版的大型画册《“大镜头”纪实·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