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剑虎,你的文章又发表啦!”每当我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身边的战友高兴地向我祝贺时,我就会想起我的老政委吴谋同志。2003年是我在广空某偏僻高山雷达站里当兵的第三个年头。一天,从没有发表过文章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空军报社寄了一篇小散文,没想到竟然登出来了,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时任团政委的吴谋看到后,亲自打电话给我,鼓励我要多学习多练笔。我当时的心情就像喝了蜜一样甜。不久后的一天,一纸调令突然把我从雷达站调到了位于市区的团机关宣传股工作。事后,我才得知,宣传股电影组有个空缺的岗位,是吴政委亲自协调有关部门把我调来… 相似文献
3.
4.
5.
6.
闲暇之时,总爱翻阅自己篇篇印成铅字的文稿。细细咀嚼喜悦的同时,我内心深处会油然涌起一番感激之情,是《新闻爱好者》这份虽然年轻却厚重的刊物,引我一个初学写作的青年,逐渐走上了新闻写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1989年,我们公司成立宣传科,让我去当宣传科长。说是科长,其实就我这个“光杆司令”。23年的军人生活使我养成了服从命令的习惯。虽然脱掉军装已有10年之久,但在对待工作调动上,仍然没说过一个“不”字。我因家贫,入伍前没有上过学,在部队靠自学搞了个中专。凭经验写个总结,作个工作计划还可以,写新闻则是一窍不通。不通也得写,任务压在身上没有办法。前两年我是按照写总结的路子写新闻的,一篇稿一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搞宣传工作不到两年的厂宣传干事。一九八四年十月至一九八五年十月,我利用业余时间采写的稿件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了一百五十多篇,先后被省电台、省机械报、市广播站聘请为特约记者和《中国机械报》特约通讯员。回顾一年多来的业余新闻写作,我深深体会到,《新闻知识》是我的引路人。一九八四年十月,西北新闻刊授学院成立,给自学青年送来了佳音,我有幸成为首届学员,深为自豪。踏入了这间没有围墙的校门之后,激发了我学习新闻写作的热情。我除了按刊院寄来的教材课本自学以外,对《新闻知识》更是爱不释手,它不仅是我的辅导老师,也是供我获取新闻知识的源泉。每期《新闻知识》到来,我都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对于较好的文章,还要细心阅读二、三遍,同时做好读 相似文献
9.
我是个中学教师,喜欢文学;也是新闻爱好者,耕耘之余,总想动笔为报社写点东西.但由于对新闻知识知之较少,虽费尽脑汁写了不少稿件,但效果不佳.后来,下决心拜师学艺。1986年,我自费参加了“北京人文函授大学”经名作家指点,才有机会写了几篇见报的文章。1988年春,我去参加“西安飞机报”社召开的新闻工作会议期间,看到了《新闻知识》.拜读后,教益至深。找到总编,建议人手一册订阅。就从那时至今,每每到手,如饥似渴,边学边写,爱不释手,当作工具书、教科书阅读,受益匪浅。在她的指导下,我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先后在《西安晚报》、《雪莲》杂志、《陕西教育》 相似文献
10.
1994年,9月初,我到一位酷爱新闻写作的老师家,看见写字台上放着几本《新闻知识》杂志,便顺手翻了翻,居然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舍不得放下,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说:“拿回去慢慢看吧!” 对我这个新闻写作基础差的 相似文献
11.
每当看到自己的新闻作品在报刊发表时,我就不由得想起领我走上新闻路的新兵连班长——夏时雨。1990时12月,我从陕西农村应征入伍至武警内蒙古总队锡林郭勒盟支队新训一中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我的班长是比我小一岁的夏时雨。当夏班长得知我是高中文科班毕业时,便鼓励我说:“军荣,部队是所大学校,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你在高中学的是文科,肯定文章写得不错,希望你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课余时间多写写稿子,一来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来对你今后的成长进步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2.
我与《新闻知识》打交道已三年多了。认识她后,每期必读,尤其新闻知识讲座、业务研究和各类体裁的采写经验,还有各地优秀通讯员的经验交流,更加引入爱读,使我受益匪浅。我的豆腐块文章及新闻报道,先后在地、省和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我上学时就钟爱文学.向往“记者”,上十年的闭门造车,一切良苦用心付之东流。经文化馆一位老师的指导与介绍,我与《新闻知识》交上朋友。认识她,我这个小人物在工友眼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记者”。当年我在《中国电视报》上就发了2篇稿,《汉中日报》7篇,《中原铁道报)、安康铁道报》共19篇。《新闻… 相似文献
13.
看看自己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近百篇稿子,回顾自己三年来在这条铺满辛酸和荆棘的报道之路上所留下的足迹,我由衷地感谢引我踏进新闻门坎的“领路人”──《新闻与成才》。1992年秋,我在高考中以门分之差名落孙山。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我从此一项不振。在父亲的劝告下,我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和锻炼成才的愿望参了军。在军营,操场上那整齐划一的队列训练,战友同志之间那和蔼可亲的面容,军民共建那热闹欢快的场面,时常在我脑海中回荡,激励我拿出久违的钢笔把它们记下来。我凭着自认不错的文字功底不停地写呀写,谁知一连投寄出去几十篇稿… 相似文献
14.
在我斗室的书架上有5册自己装订的杂志合订本。它虽然在那些装帧考究的图书衬托下显得“寒酸”了些,但在找的心目中,它们却如同漆黑夜晚照亮我前程的明灯,有着很高的地位。它们就是引我走上成才之路的《新闻与成才》杂志。与《新闻与成才》的结缘,要追溯到6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刚穿上军装不久的新兵。一天深夜,睡梦中我们被一阵急促的“救火”声惊醒,营房西侧一家老百姓的商店着火了!我们连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火场并及时扑灭大火。第二天中午,回想昨晚战友们奋力救火的惊险场面,在学校时就爱写写画画的我,又萌发了写作欲望。很快一篇… 相似文献
15.
16.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搞好市场经济的宣传报道,是我们报纸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平度大众》主要读者是农民。宣传服务的重点在农村。去年以来,我们围绕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大作文章,有力遗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范匡夫曾是作战部队的新闻干事、解放军报记者,现在是模范共产党员和优秀领导干部。其人生轨迹,给人们颇多启示,新闻工作者的模范走向,可谓其中之一。具体说来,以下3点似更值得一议。 扬善与修身统一 新闻宣传,大多是正面报道,是扬善。新闻工作者要辕辙一致,扬之以善,行之以善,而不应南辕北辙,宣扬好人好事,自己却近朱不赤,甚至“口言善而身行恶”,违规、失德。范匡夫是新闻战线上的过来人,是扬善与修身相统一的模范。他今天的光彩,与此密切相关;我们不能想象他做新闻工作时是个两面人。 新闻工作者接触和研究先进人物的… 相似文献
18.
19.
编辑做久了,心里会大概给身边的记者定个等级.有时单单看到名字,就对稿件的质量有了心理预期.有的记者写起稿来如文豪附体、汪洋恣肆.虽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但若把意气放错了位、情怀用过了量,反倒本末倒置,失掉了新闻的本真.有的记者倒是行文流畅、几无瑕疵,可稿件索然无味.硬着头皮把千字甚至几千字的文章读下来,记住的似乎只有零星的事实和不痛不痒的观点.有的稿件—读就知道出自年轻记者,虽说遣词造句上努力向成熟靠拢,却总会在细微之处露出马脚,知识、逻辑、观点上都有待打磨.有的稿件读起来东—榔头西—棒子,八成是记者偷懒,七拼八凑出一篇“四不像”文章.这些“攒”出来的报道,或许骗得了编辑、骗得了读者,总归骗不了自己的职业良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