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新闻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足不出户地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任何新闻信息。与此同时,网络的普及,也给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网络时代为背景,通过对比分析网络时代新闻信息传播与传统新闻信息传播的异同,得出网络时代对新闻从业者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李莹 《新闻世界》2012,(9):142-14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凋查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去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也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因此,网络媒体这一新型媒体,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真正的读图时代在网络.这一论断已成为表象上的现实,海量存储的特性使得人们可以在网络中调出以往的任何一张图片,而铺天盖地的图片网站更能说明这一点。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都有自己的图片专版,读图时代曲图片交易市场也主要在网络上形成,网络曲技术魅力和道德陷阱使读图时代与网络时代相生相克,形成了读图时代的一道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的国际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印刷媒体到电子传媒,从单一的电波信号到高科技的数字化技术,其中的每一步都称得上是一次飞跃。但是从总体上看,无论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它们的演进都是媒体自身形态的演进。互联网的出现则不然,它不但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流通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因此,无论就新闻传播还是社会发展而言,它的意义都非常重大。它的飞跃是革命性的。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21日至22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东方卫视、美国杜克大学中国媒体与传播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电视英语新闻20周年论坛——暨首届全球新闻与传播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次研讨会展示了在全球传播时代,中国对外传播的实力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夏涛 《新闻记者》2003,(3):48-49
2003年1月12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举行了建系十周年庆祝会暨“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本系师生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近70篇,内容涉及新闻史、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业务、新闻教育等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方汉奇教授、何梓华教授、丁淦林教授、赵玉明教授、黄芝晓教授等十多位应邀出席的专家、学者,也与师生们一道,共同围绕“新闻传播理论创新”这一主题,各抒己见。在寻找新课题、新方法中创新在新闻史研究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多年来,新闻史研究中对“中间势力”报刊的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7.
康卉 《新闻窗》2011,(5):46-47
网络时代的新闻采访从理论上来说,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从而对客体进行的询问、思考、倾听与记录工作。它为新闻写作提供必须资料,其本质归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调查研究。无论时代发展变迁到何种阶段,新闻采访对采访主体都有着不变的要求。即:敏锐的新闻感触度、较强的采访应变力、迅速的新闻捕捉能力、深入的新闻挖掘能力.这对于网络时代的新闻采访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据此,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静 《新闻前哨》2001,(11):43-45
随着电视的兴盛,曾经辉煌一时的广播陷入了困境,“广老三”的称呼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广播的尴尬。有人认为广播的衰落是由于电视声像传播手段的优势,我认为不尽然。否则如何解释广播这些年在报纸面前也“直不起腰杆”?广播的困境,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没有发挥出广播的优势。 广播的优势是什么?是“快”!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手持移动电话的出现和普及,广播在传播技术手段上比电视理应更快、更经济、更简便。但是,这些年由于一些非技术性原因,广播的“快”不尽如人意。人所有的你没有,你所有的却又发挥不出来,这就是广播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许剑 《新闻界》2003,(2):11-12
作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十周年系庆的主要活动之一,“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月12日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该系部分师生齐聚一堂,表达了对加快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开创新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新局面的殷切期望。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梓华教授强调,理论的探讨与创新难  相似文献   

10.
谢波 《新闻世界》2009,(6):122-123
语言是新闻存在和传播的载体。新闻从出现那一天就和语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长期的传播和运用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门化语言——新闻语言。新闻的实际状况决定着新闻语言的存在和走向,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实际也在变化.进入网络时代后我国新闻媒介进入了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既有自身面对受众面对市场、自负盈亏的产业化体制转型,又处于传播速度迅速的多种媒体和传播手段、信息爆炸的信息时代.并对新闻客观规律的尊重超过了政治化宣传的标准的普遍接受,这些现实状况也相应地促使新闻语言在网络时代的变化中具有了不同以往的、显著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的加深,以及我国政治民主化、信息公开化和媒体市场化的不断发展,新闻事件报道频率在加快,影响力不断增强。那么,这些事件最初是如何被报道的,又是如何进一步传播的,在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哪几种常见的传播模式,而这些传播模式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以近年来广为人知的典型新闻事件为例,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跨入新世纪,中国的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和媒体的机制创新,在中国加入WTO已有一年的背景下,已是厚积薄发,硕果累累,当然同时也显得更加紧迫。2002年11月5日,来自海内外近百名新闻传播专家学者相聚在暨南大学,参加中国新闻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年会。本次大会由暨南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同时得到了深圳特区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集团的大力支持。这次为期两天的大会采用了主题演讲和分组讨论两种方式。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南方日报总编杨兴锋作了“高度决定…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虚假新闻的传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前哨》2010,(5):29-31
虚假新闻是人民群众最反感的新闻界消极腐败现象之一。近年来,全国新闻界为纠正和防范虚假新闻作了大量工作.但虚假新闻仍然在公众视野里频频出现,如“纸馅包子”事件、“索马里护航舰队逼退潜艇”事件,以及引起全国各种媒体广泛关注、情节跌宕起伏的陕西“周老虎”事件。等等。当这些虚假新闻被揭露时,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极大损害,我们传媒界背负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第四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 ,于2002年11月1日至4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直辖市的43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一批社会心理学专家加入了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的行列 ,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学理空气。大会收到论文56篇 ,涉及新闻心理、传播心理、广播电视心理、互联网心理和广告心理等几大方面 ;其中既有对基本理论的探讨 ,又有应用方面的研究 ,既注重抽样调查 ,也注重实证分析。随着社会发展与传播手段的日益现代化 ,传受双方更需要交…  相似文献   

15.
韩鑫 《传媒观察》2015,(2):44-45
从概念消解与建构的流变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以平衡方式达到专业新闻传播者理念与新闻生产所面临的内外部压力妥协共存的新闻价值理念。但网络时代新媒介的传播特质加剧了新闻在生产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压力,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是造成"悬疑新闻"等不实信息大量泛起的主因。网络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再建构"需要着重强调以新闻客观性为核心的新闻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21日至22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东方卫视、美国杜克大学中国媒体与传播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电视英语新闻20周年论坛——暨首届全球新闻与传播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次研讨会展示了在全球传播时代,中国对外传播的实力和创新。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发改委、国家外文局等政府部门领导,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维亚康母、迪斯尼、星空传媒和CNN等海外媒体负责人,以及国内外6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与媒体专业人士就如何解决我国国际传播存在的客观问题,扩大中国传媒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使我国更好地顺应信息全球化浪潮。提升综合国力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如何做好新闻业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影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56-157
网络是高效的新闻传播渠道,在当下网络盛行的时代,新闻信息非常丰富,在庞大的新闻链条里,一些虚假新闻也会鱼龙混杂,让读者混淆视听,影响判断.为给受众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空间,让网络真正发挥其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的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大众,这对新闻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好新闻真实关、坚守职业原则和道德底线、成为当前亟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叶蕾  祁林 《新闻界》2007,(3):10-11
2007年5月19日至20日,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新闻传播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上,新闻学著名学者方汉奇、丁淦林等人做了主题发言,对新闻学的学科建设、新闻史研究的思维转变等问题阐明了自己的看法。随后,各分会场的代表就当前新闻传播学的诸多热点问题展开了探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北京“两会”,还是全国“两会”,一个重要内容和话题,就是如何总结北京奥运的经验,固化北京奥运的成果。在北京奥运中,中外媒体,尤其首都媒体及广大新闻从业者都有不俗的表现,也创造了许多难能可贵的经验,值得加以总结和固化,从而成为我们新闻传播领域的宝贵财富。笔者结合对北京奥运新闻传播的研究,尝试在这方面作出探索,并将其中部分成果供新闻界同仁共享,特别是为今后进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办上海世博会等重大盛事的宣传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陈光 《新闻前哨》2003,(9):32-32
科技新闻的传播立场,具体地表现为“科技”还是“新闻”的选择。这种选择渗透于传播过程的3个主要环节——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 ①传播者:科技新闻究竟由谁来写,是懂科技的人,还是懂新闻的人? 毋庸置疑,作为一名科技记者,既要懂科技,也要懂新闻。但是,这就像摄影曝光,毕竟有一个光圈先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