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受众地位极大地提高,使大众信源传播成为可能。大众信源在带来信息传播新特征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新媒体语境下对受众媒介素养以及媒介监管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相似文献   

2.
受众需要是新闻媒介一切传播的根本出发点,媒介的受众观念直接关系到媒介的兴衰成败。本文通过对中西媒介受众观念演变历程的比较分析,指出新闻媒介必须从受众需要出发,同时考虑传者的需要和传播的社会效果,积极地引导受众,促进社会的发展,保持引导与满足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在媒介文化语境下,“吃播”这一外来的文化形态在我国发展成熟,其在丰富受众精神视觉的同时,也存在传播上的误区及对传统主流文化的挑战。文章通过介绍媒介文化语境下“吃播”的形成及内容生产原则,从依赖受众流量实现资本运作的劳动异化、基于感官刺激获取受众青睐的审美异化、仪式氛围刺激“虚拟需求”的消费异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媒介文化语境下“吃播”带来的传播异化问题,最后从“吃播”主体发挥自身的社会正向价值、相关部门应强化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及认知能力等方面提出对应的化解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代上海小报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它所传播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受众起着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着受众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电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传达信息、提供娱乐和更新观念的作用.但在当前的涉农电视节目中存在着文化主体的缺席化、文化内容的都市化、文化参与的单向化倾向,尤其忽视了对农民受众媒介接收行为的关注.充分发挥电视媒介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功能,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电视机构和传播者明确目标定位并创新报道方式,学术机构加强受众研究,以发挥农民受众在文化信息传播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互联网环境下的文献接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卡茨(Elihu Katz)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文章综合有关研究,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同传统的信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文章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当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具有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特征,从而引入媒介传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综合考察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阅读的文献接受情形,从读者地位反过来审视当代图书馆的管理和运作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传播网的扩张速度是惊人的,其传播的海量信息对受众的影响也是惊人的.受众信息选择理性的成熟有一个生成的过程.主体的劳动实践和思维能对主体的信息选择和吸收(学习)进行“导向”,并按照一定的目的、计划对受众的信息活动进行限制和纠正,使受众的信息活动减少盲目性和非理性,这是受众主体性生成的价值所在.通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养青少年在信息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中的主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传播观念的不断深入,受众对传播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拟从细节的定义和细节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定位及其特征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这一角度入手.分析细节在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作用,以及细节对受众接收效果和传播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谢薇娜 《文教资料》2010,(11):228-230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在受众研究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以最广大的受众为对象.在尊重受众的同时,培养受众这种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本文以受众研究为基础,分析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必要性.并提出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进路。  相似文献   

10.
传播与化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电视传播作为迎合受众的媒介,它在化和受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营造多层次的受众化氛围,接受化熏陶,推动着化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媒介竞争今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景观.发达的物质技术手段、现代的新型传播观念以及媒体对受众影响力的争夺是影响介竞争的重要因素.笔者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视野出发,对此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思考,指出媒体对于现代传播技术和受众互动理念的追求实际是基于人类渴求自由、平等的天性.而现代化进程从技术、观念的层面推动着媒介的发展,同时媒介竞争亦对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的提高,广告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市场推广手段更是得到超大量的应用。相比插播在片头的硬广告,置入式传播运用隐蔽性的广告形式,在影片使用的道具中融入相关的产品,可以规避掉人们对广告的抵触心理。  相似文献   

13.
当前媒介化社会时代,在市场力量和不断升级的新媒体技术推动下,大众文化日益深度介入社会生活,恶化了大众传媒的传播生态环境。对于党报传播来说,大众文化的商品性漠视传播的社会责任、恶搞传播解构党报传播的主流价值、平面化传播消解党报传播深度、伪平民性争夺党报传播的受众群、符号空间冲击党报传播的现实空间,大众文化对党报的传播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体育传播是整个文化传播的一部分,体育传播以媒介为载体.综合性大众化体育期刊是出现得较早、受众群体较大、易于保存的重要的纸质媒介.中国当代的综合类体育期刊生存在我们社会的大环境之中,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而存在,但同时又要经受商品经济市场化运作的洗礼,迄今为止已有百余年历史的大众体育传媒经历了萌发期、发展期、转型期,即将进入成熟期.研究其阶段性发展特点和特征,有助于我们中国体育传媒发展的策略,加快体育期刊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试论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众传媒市场化运作,传播自由度逐渐提高,传播内容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作为传播受众中的一员,当今高校学生比以往更应具备选择和正确分辨各种信息的能力,从而承担起在社会中的应有责任.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将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不同传媒产业形态之间的融合提供了工具前提。传媒产业融合的发展还受到受众需求、社会生活转型、传媒市场发展、传媒规制改革的推动等情况的影响,是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传媒产业融合是整个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媒产业的业态融合与资源融合是目前传媒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17.
网络影评是电影批评在网络时代的新形式。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化力量,它和其它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一样,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网络影评产生的前提条件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受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是网络影评产生的社会基础;传统影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逐渐边缘化、视听新媒介霸权对文字的全面挤压是网络影评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多种文本形态和传播形式并行互补、多元共生;在技术性和艺术性两极之间寻求平衡;文化资本的商业运作介入网络影视评论;与传统影评的融合是网络影评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媒介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分享传播,人类进入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时代成为当下媒介素养讨论的核心。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在批判认知的基础上加入媒介生产维度。媒介技术关系到媒介生产和批判认知,媒介生产需要考量传播伦理。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建构积极的受众。  相似文献   

19.
当下,地域文化传播与报纸自身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经观察,其现实情况为:传播主体方面,传播介入意识浅、传播理念保守、传播手段单调;传播客体方面,传播内容稀薄、传播比例小、传播形式单一;接受对象方面,受众关注度高、兴趣度高、自信心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地域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历史印记使其在现代性的社会生活面前处于一种劣势;媒体在生存压力下急功近利的心理动因;媒体自身良莠不齐的报道队伍,肤浅浮躁的报道心理。  相似文献   

20.
根据瑞典学者魏斯特斯托"客观性"的模式化分析,对"凌华坤事件"进行典型研究,探讨媒介在事件中运用和表现其客观性的方式:新闻客观性受制于管理尺度、报道内容、受众需求等影响而有不同的表现。多层面的客观性使得媒介自身在对新闻客观性的诉求上受政府管制和市场经济双方面的影响而摇摆不定,最终形成了具有弹性的客观性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