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善良,是一个人的名片. 它常常以最简单、朴实、自然的方式,进入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领域.假若善良与善良相遇,往往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律动彼此的心跳. 善良的人,采摘鲜花的机会很少,碰到荆棘的机会却很多,但他们大多淡泊地生活.而且,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在任何一页你都可以查到同情、关心、慈祥、热爱之类的词.但有一个词是绝对查不到的,那就是丑恶.  相似文献   

2.
丑恶当国王     
张瑜 《初中生之友》2008,(Z4):68-69
<正>从很早很早起,善良国王就一直统治着人们。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经意间,似乎一切都变了,丑恶先生开始主宰着世界。"哈哈,哈哈……没想到丑恶  相似文献   

3.
冉东 《四川教育》2008,(12):16-16
小学生都很善良,爱帮助人,但当他们的善良遭遇谎言甚至欺骗时,很容易产生“都是善良惹的祸”的逆反心理,甚至不愿再相信人,不愿再帮助人。如何让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善良战胜丑恶,又让他们的爱心不被利用?教会孩子甑别与选择,让善举落到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这是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读书真快乐     
我喜欢读书,我的同学们也喜欢读书.每次吃完午饭,我们就拿出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我最喜欢读童话.童话会告诉我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丑恶.瞧!我正在看我最喜欢的<白雪公主>呢!我在故事里面认识了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小矮人、邪恶的皇后.慢慢地,我好像也来到了故事里,在森林里和小矮人一起尽情地玩耍,唱着欢快的歌…… 啊!读书真快乐!  相似文献   

5.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以锋利的笔触,广泛地再现了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文明社会的丑恶,细致地剖析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正直、善良又软弱、无能、胸无大志、庸俗、利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6.
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关注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凸显九色鹿的善良,认识调达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丑恶行径。  相似文献   

7.
真善美,假恶丑。假的东西常常被配于丑恶之伍,但事物都是辩证的,在特定的情况下,说假话也能表现人的善良和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对人的本性的善恶,前些年传媒有过一段热闹的争论,最终无果,不了了之。《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我以为是有一定道理的。童稚的天真纯良,是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只有“苟不教”,才“性乃迁”。但是人性的善良是一把双刃剑:最善良的人也许有丑恶的一面,最丑恶的人也许有善良的一面。就看这把“剑”插在什么地方,即环境。文中那个去度蜜月的新郎,救了许多人,特别是女人和孩子。唯独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人,即新娘。那些人认定他的行为是多么崇高多么伟大,而为某种毫不相干的东西造势时,他说:“没想什么,大脑中一片空白,只知道救一个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人生悲剧命运四部曲"之一<北京人>,以曹家的经济衰落作为串连全剧矛盾冲突的线索和戏剧冲突发生的具体背景,展开家庭中善良与丑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曹禺通过选取意象来表现生存个体的孤独意识,体现了作者对大家庭中个体生存困境到民族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姚鄂梅曾出版了长篇小说《像天一样高》。在这部小说中,姚鄂梅遥望1980年代,以“神似”的方式再现1980年代。姚鄂梅以其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人性的功利与世俗,诗意与善良展开了自己的思考。人们的记忆里的1980年代,高雅与庸俗、诗意与世俗、善良与丑恶,是那样清晰与泾渭分明。  相似文献   

11.
希特勒、戈林、东条英机、汪精卫以及林彪、张春桥,丑恶的名字,早已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丑类们曾经的狂吠和悲鸣,也久已为人所不齿,然而近时,却被"精选"在一本汇展 "口才"的书籍中,跻身于"世界口才演说精品",而放在善良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动物的情感,认为它们没有思想,不懂善恶。于是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它们归类为善良的、美丽的、凶恶的、卑微的、丑恶的……我们随意地玩弄它们,甚至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动物的情感,认为它们没有思想,不懂善恶。于是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它们归类为善良的、美丽的、凶恶的、卑微的、丑恶的……我们随意地玩弄它们,  相似文献   

14.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重矛盾,歌颂了人性的善良与纯真,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七流社会的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在这样一个黑暗不公的社会里,却有一个始终与丑恶势力对抗的人——冉阿计。他的博爱、宽容及高尚的灵魂,重新唤回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  相似文献   

15.
霍桑的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环境总是具有某种独特性,总是处在与现实社会生活有着某种隔离的状态之中。作者通过对小说《红字》中四位主要人物的分析,在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和批判社会丑恶的同时肯定了人生,信任人性中的爱与善良。  相似文献   

16.
章惠 《考试周刊》2010,(2):33-34
《京华烟云》真实、深刻地展示了中国社会变更、交替时期一群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塑造了以曼娘、木兰为代表的或传统或中西统一的美好儿媳.以及有悖于道德规范的儿媳素云,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丑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印度古代的诗,是印度古代璀璨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代代相传,它们已成为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教材.用以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它们或揭露了社会的丑恶.或唱出了善良的愿望.或宣扬了处世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孙犁专题     
对真善美的刻意追求,是孙犁散文的主要特色,也是他一贯的文学追求。他认为文学的职责是反映现实中的美和善的。孙犁是追求真诚的,他说:“在创作中,我倾吐了心中的郁结,倾注了真诚的感情,说出了真心的话。”孙犁又是追求善良的,他笔下的人物纯朴而善良,都有一颗质朴美好的心灵。同时孙犁又是追求美的,他从不直接描写人间的丑恶。  相似文献   

19.
女娲形象充满着语言和思想的张力,具有复杂意蕴。《补天》作为鲁迅《故事新编》中的第一篇,是他首次对传统文化中英雄形象进行重构的尝试。作品中的女娲形象,展现了可爱、善良、牺牲精神,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但是,与她创造出的人类形象相比,作品又鲜明揭示了那些残暴、贪婪与自私的“丑恶”人性。女娲的美好与人性中的丑恶,形成了鲜明对比,蕴含着作者对美好品质的赞美与对丑恶品质的批判。《补天》呈现的矛盾人物形象,恰是鲁迅当时人生经历和心境的体现,折射了当时社会现实,反映了作家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细心剖示。  相似文献   

20.
王迪 《华章》2011,(20)
关汉卿创作的现有十四个剧本中,旦本戏就有十一个[1].他以极大的热情与关注塑造了一系列妇女形象,真实地描写了她们的生活、愿望和理想,歌颂了她们的善良、机智、坚强、乐观与反抗.在这些形象中,尤以塑造的妓女形象较为深刻且成就较高.妓女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性格各异的妓女形象折射出了元代社会的种种丑恶,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