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科技》2005,(8):23-23
牦牛作为高原之宝,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资源,是我区广大农牧民主要的生存、生活资料,是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由于分散的小规模养殖,近亲繁殖导致牦牛品种退化,个体小、产奶量少,直接影响到牦牛的产量和质量。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对此事高度关注,决定在林周县试点开展牦牛本品种选育研究工作。2004年国家科技部立项投人100万元支持自治区畜牧科学研究所实施《牦牛生产性能改良技术研究》项目,从引种、繁育、推广入手,进一步提高西藏本地牦牛的生产指标,扩大优良品种在西藏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2.
普布潘多 《西藏科技》2009,(6):46-46,68
本文阐述了发展帕里牦牛的自然条件、牦牛的生产现状和发展潜力,分析了发展帕里牦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藏猪本品种选育项目,经过几年的实施,进行了藏猪的选配、繁殖性能测定、仔猪的生长测定、不同阶段藏猪生长情况测定、藏猪行为观测研究、藏猪肉质分析等。初步获得藏猪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肉子品质分析数据、饲草饲料品质分析数据等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林周牦牛选育场原有的基础上,引进同类群(斯布)种牛14头,并于选育后代基础母牛配种,于2005年7~9月份参配,2006年4~6月份产犊,10月31日统一测定,引进新种牛后代0.5岁体重比2004年同期公母平均增加5.1%,比2005年同期增加33.8%,选育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西藏科技》2005,(10):61-62
自2004年国家科技部立项投入100万元支持自治区畜牧科学研究所在林周实施《牦牛生产性能改良技术研究》项目以来,该项研究发展至今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牦牛品种选育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形成了以斯布牦牛和亚东牦牛为父本的两个选育体系。截至今年初,林周牦牛选育中心已向全区推广选育种公牛1012头,辐射了全区3个地(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藏帕里牦母牛初配期体尺体重的测定,结果表明:帕里牦母牛初配期大多为39-40月龄,其体重为187.39±15.19kg,体重指数为0.78,部分为50-52月龄,其体重为210.25±23.20kg,体重指数为0.89,帕里牦母牛的初配期体重极显著高于斯布牦牛(P〈0.01)。体重指标在0.8左右时,育成母牛的体重达到该类群成年牦母牛平均体重的70%以上,可进行初配,在选育组群时可纳入当年配种计划。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水稻品种选育的自然生态环境、栽培环境与品种适应性的关系,并探讨了在水稻品种的开发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粉煤灰上进行覆土绿化的工艺条件,观察到了浅根木本植物、经济林植物及其它农作物在粉煤灰上种植后的生长状况,掌握了“胡枝子”“沙棘”在粉煤灰上的生长、培育、管理知识。经过实验证明“胡枝子”和“沙棘”是粉煤灰上覆土绿化的优良植物品种。  相似文献   

9.
达桑 《西藏科技》2004,(4):F002
4月8日,自治区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举行“西藏牦牛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挂牌仪式。自治区农科院院长陈正荣主持了挂牌仪式。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牦牛大肠埃希氏菌进行培养特性、形态染色、鞭毛检查、血凝性、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抗原性、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同时用大肠埃希氏菌标准菌种C83907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牦牛大肠埃希氏菌培养后,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类型的菌落;在5%绵羊鲜血琼脂平板上无溶血现象;形态染色为G-杆菌;具有运动性;对家兔红细胞表现出强凝集,而对牦牛、绵羊、马、鸡、猪、鸭的红细胞不凝集;能发酵大多数糖类;其O抗原血清型为026、0142、0148和0158混合型;用牦牛大肠埃希氏菌油乳剂疫苗两次免疫家兔14d后检测抗体效价,抗体效价≥28;将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的培养物,肌肉注射家兔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1.
大树秽植与抚育管理,已经成为园林城市绿化、美化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措施,也是保护在城市改建扩建工程中,巳成林的古树和各种树木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大树移植同一品种不同苗源的成活率做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重本与普本院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为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来评定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结果:重本院校PSQI平均得分为4.87±2.47,有45.39%的学生睡眠质量好,41.30%的学生睡眠质量一般,13.31%的学生睡眠质量差;普本院校PSQI平均得分为5.16±2.49,有43.14%的学生睡眠质量好,40.85%的学生睡眠质量一般,16.01%的学生睡眠质量差。结论:普本院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差于重本院校,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四个因子上均出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青岛胶研种苗研究所成立于1990年,是集科研、生产、推广经营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由栽培和繁育专家韩书荣创建。该所科研力量较雄厚,育种资源较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经营理念,以诚信和服务树品牌,以创新图发展。在长期从事科研的过程中,胶研种苗研究所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采用不亲和系育种方法,利用遗传基因中的互补因素,保留胶州大白菜品质优良的特点,育出高产、抗病、耐热、耐湿、早熟、质优、净菜率高的大白菜品种,并积极开展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2年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药用植物品种选育的特殊性及其对策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药用植物品种选育主要包括系统选育、染色体倍性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子育种等,药用植物品种选用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研究薄弱、品种选育机制不健全、推广应用差。与一般植物相比,药用植物品种选育具有种类繁多、产量、质量双重要求;同一药用植物有多个药用部位、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性、浓厚的地域等特殊性。药用植物品种选育对策包括:①加强种质资源研究,构建中药资源的核一心种质库;②把握品种选育目标,兼顾产量、质量、抗逆性、不同药用部位等多重要求;③重视道地药材及野生品,使其质量、产量、抗性等诸多指标更符合中药优良品种的要求;④重视数量性状研究,把表型方差和环境方差分离出来,并判断出选择群体各性状的变异程度,使选择具有预见性;⑤建立健全品种选育机制,对优质新品种实行注册证书管理;⑥加强优良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葡萄研究所所长纪俭从事葡萄研究30余年,创造出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选育出了“户太8号”、“户太9号”、“户太10号”3个高产优质的葡萄新品种,研究制定了配套的系列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秦岭北麓优生区域理论,自主开发出了户太葡萄汁、葡萄酒系列深加工产品,特别是研制出了户太冰酒酿制技术。他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被推选为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理事、陕西省高级专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被聘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6.
茶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育种周期长、无性系种苗繁育系数低等特点。中国农业科学院曾建明副研究员长期致力于茶树品种改良工作,先后作为主要完成人育成3个国家审(鉴)定茶树新品种,他还积极推进良种的繁育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地膜覆盖王米栽培技术,父母苓行比为2:4,父本分两期播种,“本育9号”(7884—7(♀)×M017(♂))玉米杂交制种在西藏林芝地区取得成功,制种产量为3375kg/hm^2,同时还可生产父莓3960kg/hm^2。这不仅解决了西藏玉米制种难的问题,而且为建立玉米杂交选育科研基地及良种繁育基地打下了基础;可为生产上就近提供玉米杂交种,对提高西藏王米生产水平.提高全自治区粮食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应用2004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对全国166个参试品系的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产量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对同一生态区的品系进行主成份分析.对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与纬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可分为6个特性不同的组群.组群间各性状的差异主要源于不同生态区之间育种目标的差异:不同生态区主成份个数和主成份因子不同: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与纬度均存在一元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991和0.2868.回归模型分别为Y=46.4183-0.1357×1和Y=18.1613+0.05014×2研究结果以期为我国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及为国家区试点分布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项目简介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邹剑秋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生物质能源甜高梁品种选育技术创新与应用”囊括了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高糖资源创新技术、亲本系创造技术和不同细胞质利用研究,融合了常规育种、辐照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DNA导入等育种技术。系统研究了能源甜高梁的遗传基础、选育方向和选育技术。该成果的创新与应用使亲本系集聚了群体材料、zerazera族材料、A1细胞质不育系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20.
一、项目研究背景 橄榄(Canarium album Raeusch)是热带、亚热带特种果树,在中华药典里还是食药两用的水果。在国内作为栽培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重庆、四川、浙江、广西、云南、海南也有分布,其中福建橄榄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60%左右。橄榄作为福州的历史传统优势果树,已有千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闽江两岸的闽清、闽侯两县,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4万吨,包括加工产业规模在10亿元左右,是产区果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橄榄又可作为江河沿岸的保水固土的绿化树种,在闽江两岸发展成了10万亩的产业带,重庆江津区也计划未来在石蟆镇的长江沿岸发展10万亩绿化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