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下一期的《新闻周刊》,将正式启用《中国新闻周刊》的刊名。我们会与支持我们的读者一路,同行更同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6,(41):6-6,8
看了《中国新闻周刊》的300期特别策划,我觉得非常震憾。我们是谁?我们要走向哪里?唐装、故宫、中医、中国节……这些体现中国精神的文化符号真的已经符号化了。在这些僵硬的文化符号后面,中华文明中很多庄重崇高的东西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庆典落下帷幕。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新闻周刊》新中国60年系列策划的最后一期——《希望中国》截稿交付印刷出版。  相似文献   

4.
当奥巴马身着黑色风衣,打着黄柄的黑色雨伞,独自从粉红色机舷上走下。奥巴马也在《中国新闻周刊》与腾讯网合作的调查中超过林肯,当选为中国网民心中美国历史上最有魅力的总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周刊》2008,(2):43-43
“牛市的基础依然健康,上涨的基础依然明确,牛市依然处在上半场。不过2008年将出现转折点。”安信证券首席分析师高善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相似文献   

6.
曾在济南南洋读完初中的宁小荷(化名)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她在南洋最了不起的一件事是初三时那次罢课。那是2004年冬天,学校突然决定对整个初三年级分快慢班。  相似文献   

7.
“小泉之后还是小泉。”对于后小泉时代,日本横滨市立大学的一位中国问题专家如此回答《中国新闻周刊》。  相似文献   

8.
短短一周时间,两个"和尚"开房、酗酒的图片和视频红遍网络,随着公安等部门的介入,很快从娱乐新闻演变为严肃事件,这次炒作又一次洞穿了宗教的底线一对"和尚兄弟"搂抱着异性在地铁车厢里酗酒、去酒店开房、在ATM机前"秀"百万巨款。舆论很快被挑动起来,公众开始  相似文献   

9.
王晓翠 《青年记者》2007,(20):43-43
在CNRS对新闻类期刊的读者调查中《,中国新闻周刊》的男性读者占到77%,《新闻周刊》的男性读者占到69.7%,《三联生活周刊》和《南风窗》的女性读者分别占到56.3%和51.4%。  相似文献   

10.
于新华,现任哈尔滨国贸城总经理。“于总很敬业的,不常在办公室,经常会到商场内转,以便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动态,也为了多接触一些底层商户,听取他们的建议。”她的下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相似文献   

11.
启事     
《新闻周刊》编辑部: 首先,我要向全体编辑人员表示敬意,由于你们的出色工作,《新闻周刊》现已声名日起,成为关心中国改革、发展和人们命运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刊物。 好刊物必有好文章,贵刊即是。读贵刊2001年4期《未富先老》一文,感触颇多,今有点感想寄上,意在燃薪鸣角。  相似文献   

12.
在巴以问题的转折时刻,双方的重要官员分别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独家专访。就一些同样或类似的问题,他们表达着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这也许就是巴以谈判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中国新闻周刊》关于土地污染的调查,让我们大吃一惊。政府应加大对土地污染指数的监控,尤其是对菜地农田的污染监控,不能让‘中毒’的蔬菜流入餐桌。  相似文献   

14.
3月开学,正是师生见面最繁忙的日子,无暇看电视和报纸。此时开“两会”,我多半犯糊涂。先是新浪网编辑来电话,要我谈两会,只能如实相告,不知新闻故而不敢谈新闻;后《中国新闻周刊》来电,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出了一个新看点:温家宝讲政府所作的一切,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缺乏问责就缺乏公平,“办案返利”早该终结了,知情不等于合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3月15日晚8点,刚从北京回来的释永信给少林寺全体僧众做完形势报告,面对《中国新闻周刊》采访而说到寺院经济,释永信谈兴仍浓。  相似文献   

17.
2914年7月的炎炎夏日里,在北京东三环附近的京城大厦中信集团总部办公室,孔丹两次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  相似文献   

18.
“综合改革”成为体制改革领域的热词,是否意味着原有的经济体制改革框架正在被突破“如果说去年是观望,今年有一些省份  相似文献   

19.
“我发誓,家里所有的亲人都没有向媒体、外人提过哪怕是一次关于文珺要找爸爸的话。”郭文珺的妈妈张琳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就算是找父亲也轮不到别人呀。而且我相信他爸跟我一样爱文珺,甚至比我更爱。早年因为双方都要拼事业,我们分开了。但这并不等于他就不爱文珺。我相信孩子的爸爸有难处。”张琳说到动情处,哭出了声。  相似文献   

20.
一证走中国     
除了去银行,王学和很少用身份证干过别的事情。“我不像你,整天飞来飞去,还要住宾馆,那当然到处都要用身份证。如果有一天我也要出远门,那肯定得带上。”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