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姓真也姓新,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说其姓“真”,即突出强调是事实的报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说其姓“新”,一指新意,一指新近,涵盖了内容和时间两个概念。这就使新闻区别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尽管这样,新闻也并非与创新无缘。诚然,新闻事实本身是不能妄加创新和创造的,否则就是歪曲就是编造就是假新闻;但对同一个新闻事实,存在着从哪个角度来表现和以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涉及到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惠永春 《记者摇篮》2006,(11):39-40
新闻,最关键的就是一个“新”字,这是新闻与生俱来的根本属性,是新闻赖以发展状大的惟一基础,难怪同行人都说:新闻姓“新”。那么,作为一名记者,不也应该姓“新”么!为了“新”,记者们跑得更勤了,乘坐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使用最先进的传播技术,争分夺秒,一比高低。报道形式上有了现场报道、连续报道、跟踪报道、深度报道、重点报道……表现方法上,大量借鉴其它文字尤其是文学的表现手段,在确保新闻真实的原则下,有散文表现法、小说描写法、戏剧对话法……在叙述方式上,不仅限于第三人称,也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不过,也有不少人不能冲破旧习…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报道工作中,业余新闻爱好者占多数以上,他们在宣传工作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无论是从新闻视角、新闻敏感还是从认知能力、写作技法等方面来衡量,业余新闻爱好者与专业新闻工作者相比,在综合素质上始终存在着一定的理性差距。那么作为一名业余新闻爱好者,如何提高新闻采写的水平?以笔者之见,应重点强化三种意识:首先,强化创新意识。顾名思义,新闻是姓“新”的。“新这个字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时间的概念,它是新的、快的;一个是内容,它是新鲜的,是广大群众所关心的重要事实。”在这里所说的新是指写作理念要新。由此可见,做一名合…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资源同质化的今天,新闻的“快”越来越稀缺,“人无我有”的独家报道是可遇不可求的。要让自己的作品在众多报道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更加强调新闻的“新”。当然,这里的“新”不是新闻事实的“新”,而是写作技巧的“新”,也就是通过独特的解读视角和生动的新闻语言让作品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5.
迟之禄 《新闻三昧》2003,(11):32-33
新闻工作者抓“活鱼”,把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受众,以深度的报道启迪受众,以形象报道宣传受众,这不仅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新闻媒体对自身的业务要求,更是广大受众迫切的需要。以下就谈谈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如何抓好“活鱼”、深度及形象报道:新闻敏感抓“活鱼”新闻之所以姓“新”, 是“易碎  相似文献   

6.
常州晚报是一份面对市民、服务生活的报纸,民生新闻是其主打内容之一。民生新闻的重要标志是,新闻视角对准普通市民,新闻内容反映市民的冷暖和需要。关注弱势群体并进行新闻扶助,是民生新闻的重要内容。2007年,常州晚报开展了一项旨在“帮助社区贫困家庭完成一个心愿”的长年性报道活动—“周末关爱”行动,  相似文献   

7.
刘保全 《新闻界》2000,(2):9-11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 :“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 ,是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 ,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 ,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手法 ,不断写作有新意的优秀作品。”这段精辟的论述 ,对于新闻写作出精品 ,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常言道 :“鱼吃跳 ,猪吃叫” ;“宁吃鲜桃一口 ,不吃烂杏一筐”。新闻本姓新 ,求新是新闻写作的规律决定的 ,求新是新闻的主要特征和写作新闻的第一要求 ,是新闻生命力所在 ,也是时代的需要和受众的呼唤。著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同志在《新闻要抓新和实》一文中说 :…  相似文献   

8.
所谓社会新闻,即是从内容上对新闻进行分类的一种形式。由于它往往以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等为报道对象,因而其报道视角具有独特性,具体来说,即有广泛、平易、生动、趣味性强与人情味浓等特征。时下,创办主流报纸正成为许多城市报人的口号和目标。由此,不少青年报、周报、晚报、都市报纷纷走上“硬化”新闻的“二次创业之路”。①而以往作为“小报”作风或“软新闻”的最佳“注脚”的社会新闻,必然会在这一风潮中经历改变。本文所关注的是,社会新闻的报道视角在“主流化”运动中具有怎样的价值,以及会如何发展。一、关于社会新闻报…  相似文献   

9.
一、差异性凸显独特视角的作用多媒体时代新闻竞争要求报道的差异性,而培植新闻的差异性要求凸显独特视角。1.同源信息要求新闻的独特视角在信息时代,世界像一个“地球村”,信息海量且快速传递,人们得到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对资讯的质量有了比较和鉴别,于是,“内容为王”成为目前新闻媒介流行的一句话。内容为王,简言之即强调差异性新闻、原创新闻。讲究内容为王必须先提高原创新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闻姓“新”,不姓“旧”,而新闻的“新”,基本上取决于“快”。这是说,一件新闻事实发生,能够及时地加以报道,才算新闻,不然,就成了明日黄花的旧闻了。  相似文献   

11.
王兵 《青年记者》2007,(13):46-46
新闻姓新,这无可质疑。新闻之新主要表现在内容的新鲜上,可现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在见诸媒体的新闻作品中,哪怕是中央级大报,经常蹦出一些实在太熟悉的“面孔”来,实在令人大倒胃口,失去读下去的兴趣。陈言之害,有时会让一个很好的报道题材大大降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媒体对经济报道的形式、内容会有不同的取向和选择,但无论怎样选择,把经济新闻写得普通百姓爱看、看得懂、看了有用,是做好经济新闻的“最高境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变换经济报道的“切入”视角,走“平民化”路线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吴锋 《新闻采编》2004,(2):35-36
所谓“首例新闻”,是经记者的独特视角所发现并报道的反映某一领域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趋势、新规律的新闻。从哲学上讲,首例新闻是反映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经渐变而突变,进而引起事物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新闻。由于它是首次被发现和报道,故能引起广泛关注和传播,甚至能  相似文献   

14.
张志进 《新闻窗》2012,(4):109-109
一、在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框架下实现价值提升《现代汉语词典》中,“平民”的解释是“泛指普通老百姓”,而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是指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将报道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落实于普通百姓的身上。在新闻内容的报道上,新闻的选材应围绕老百姓所关心的话题,报道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振 《新闻知识》2001,(9):45-45
读者在阅读时,总是先看标题,在知其新闻大概意思之后,再选择感兴趣或关心的文章细读。在各类新闻体裁充斥的报面上,现场感强的新闻,往往受到读者的关注。读者为什么相对喜欢这类新闻呢!众所周知,现场新闻的特点能使读者有如临其境之感,从而增强其感染力和可读性,但现场新闻自身的优势远不止这些。首先,现场新闻符合新闻规律———新闻要求新鲜的原则。人们常说新闻姓“新”,说出了新闻的主要特征。这里的新除了时效新之外,要注重的是内容的新,这才是新闻本质的“新”。现场新闻这种体裁,要求记者必须最集中的体现“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怎样使新闻角度新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学平 《军事记者》2009,(12):64-65
新闻学上所说的“角度”,来源于一种摄影技巧,即抓住景物的某个侧面加以拍摄。引申到新闻采写中.就是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的视角或侧面。新闻的角度新不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的质量,影响到新闻作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小易 《视听界》2007,(5):12-15
自2002年以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地方新闻异军突起,为地方电视台新闻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子。这种后来被学者们命名为“民生新闻”的新闻形态,与当时占据主流电视媒体主流地位的“联播体”新闻相比,无论在报道内容、报道视角,还是在报道风格以及受众构成上,都大异其趣。民生新闻的价值和其产生、发展的意义毋庸质疑。  相似文献   

18.
边缘体──报道方式的变革成果 新闻品种的创新之举 (一) 正由于诸多的新事物、新概念、新行当、新产业、新学科等等皆发端、发育、发展在各个原有主体的结合部,因而一旦形成,便往往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五花八门、浑然一体的独特形态,具有亦此亦彼、非黑非白,诸味杂陈、别具一格的多元性质。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大是大非问题为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不要搞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无谓争论,我想也是因为我们研究的对象出现在多种所有制的结合部上,现阶段分不清楚,也争不明白,况且它还处于发展过程之中,也…  相似文献   

19.
何丹 《记者摇篮》2005,(1):58-58
新闻姓“新”,也就是说,新闻应该是新鲜的,新鲜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但在我们的日常采访中,常常把新闻的新简单地理解为时间新,即新闻要快,时效性强。笔者认为,时新只是新闻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不是它的全部.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内容新、角度新和写法新等等。  相似文献   

20.
模糊新闻时间有失新闻真实性浙江东阳广播电视局汤明纲新闻的定义很多,内容各有侧重。但万变不离其“新”,正所谓新闻姓“新”。“新”有事实之新、耳目之新。“事实之新”不言而喻,“耳目之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近事实新近所见所闻,一种是过时的事实新近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