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国民党一向是偏重于对其正面战场的研究。对于其敌后抗战,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有人提及,目前研究仍很薄弱。国民党军队在山西沦陷后一直坚持敌后抗战,而卫立煌作为当时第一战区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总司令,是国军山西敌后抗战的主要领导者。所以,对于卫立煌与山西敌后抗战这一个案进行具体研究,可以深化对国民党敌后抗战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太原会战后,山西几近被日军所占,仅剩晋南中条山等零星地带继续掌控在国民政府手中。面对此种情况,国民政府于1938年春开辟了中条山游击区,意在实行敌后游击战,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统辖。中条山游击区在一定程度上对山西日军形成了牵制之势,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然而由于国民政府坚持片面的抗战路线,同时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又处处提防中共的“扩张”,因此中条山游击区在日军的打击下日趋萎缩以致最后消亡,中条山一役亦被称为是抗战期间“最大的耻辱”,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山西境内的游击战进入颓势。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决定把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一九三七年八月,我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出师华北敌后抗战,狠狠打击了日寇的侵略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胜利信心。同年十月,国民党被迫同意我江南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开赴华中敌后抗战。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问题长期受到忽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进展,但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问题研究依然很薄弱。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随着当局的抗战态度而变化。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对正面战场起到一定的配合作用。在1943年8月以前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仍然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没有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过去一般将敌后战场抗战与中共军队敌后抗战等同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起,即有论者论述国民政府军不仅在正面战场抗战,也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最早发表文章的是潘荣、肖前《抗日战争中的敌后国民党军》一文(载《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后有戚厚杰《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初探》(载《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和韩信夫《试论国民党抗日游击战场》(载《民国档案》1990年第3  相似文献   

6.
张安  房彬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4):102-105
抗战前期,国民党敌后根据地风起云涌,主要原因是日军无暇顾及,国民党顺应了全民族抗战潮流的发展,国共两党的关系比较融洽,国民党对其敌后根据地苦心经营等。但其大多数根据地没能坚持到抗战胜利,这是因为国民党不具备坚强的抗战领导核心,缺乏团结全民抗战的凝聚力,军队也不能成为强有力的力量支柱,根据地政权不够稳固。  相似文献   

7.
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组织发动沦陷区的民众抗日运动方面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共和沦陷区民众的支持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抗战中的敌后战场是抗战史研究的重点。与传统仅注重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日不同,近十年里有关国民党的敌后抗战也逐渐得到了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9.
辽沈战役中,卫立煌采取与蒋介石不合作的军事态度,蒋介石的锦州战略无法实施。卫立煌的军事行为,使解放军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得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卫与蒋的军事分歧,实际上是卫的“合法”政治斗争。他早对蒋介石不满。抗战期间与八路军接触,已对中共有所了解。国民党制造的“确山惨案”,使地震怒。抗战胜利后,他反对内战。1947年,他通过汪德昭向中共表示,“我决。心站到人民一边,和有关方面进行军事的、政治的及其他的一切配合。”他在东北战区的一系列行为,是对自己政治承诺的具体实现。辽沈战役后,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他所选择的政治道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民党开展敌后游击战,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抗战时期两党的合作情况。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相互配合,共同牵制日军在正面战场的进攻;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依然维持合作关系,只是合作效果受到国共摩擦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抗战开始后,国民党为全民族抗日战争制定了基本正确的战略方针并随着形势的发展作了及时的调整。国民党军队自身弱点使其实施受到多方限制特别是敌后游击战略计划遭到挫败,两期抗战战略方针的主导思想是积极抗日的,反共不是其主流.国民党两期抗战与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和依存,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2.
抗战初期,赵寿山领导的第三十八军逐渐成为中条山抗战的中流砥柱,被日军、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所共同关注。赵寿山之三十八军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对日军作战勇猛,战区长官卫立煌称之为"中条山的铁柱子"。此外,赵寿山与中共长期交好,在中条山抗战期间两者通过各种渠道保持紧密合作,成为中共对"国军统战工作成功的典范"。相反,作为隶属于国民党政府的地方军,由于受"西安事变"的影响以及非国民党嫡系的缘故,与国民党政府关系微妙,多被排斥,被冠以"国军中的杂牌"。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抗日战场的布局,最流行的说法是认为抗战中存在着由国民党担负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我们基本上同意这一观点,但认为它对敌后战场的分析比较模糊,不够具体,也不完全符合实际。事实上,在整个八年抗战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活跃在敌后,也有国民党所属的抗日武装在敌后活动,即敌后实际上存在着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与国民党领导的敌后军队。本文就抗战时期敌后国民党军的来龙去脉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百团大战期间 ,华北敌后的国民党军卫立煌部、阎锡山部、庞炳勋部等纷纷出击 ,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八路军百团大战。  相似文献   

15.
<正>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必然结果。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抗战之初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推进,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国民党正规军留驻敌后,他们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的启发和影响,为求生存与发展,在敌后先后开辟了豫东、山西、浙西、鲁中、海南等游击区,创建了一些根据地。国民党创建这些游击区、根据地的目的虽然比较复杂,且具有两重性,但在中日矛盾始终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矛盾的前提下,国共两党携手合作抗战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主流,敌后国共两党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游击战,整体上看合作与斗争相互交织,但我们应该首先肯定的还是合作的成份。当然,阶段不同,又有变化。  相似文献   

16.
百团大战期间,华北敌后的国民党军卫立煌部、阎锡山部、庞炳勋部等纷纷出击,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八路军百团大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在讲到敌后抗战问题时,只涉及八路军、新四军,而事实上,在日军后方抗击和牵制日军的中国军队,不仅有八路军、新四军,而且有国民党的游击部队。一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武装是随着正面战场的节节失利而组织起来的。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开始全国性抗战,但正面战场的抵抗  相似文献   

18.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都派出部队转入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但由于两党性质的不同决定其所开展的敌后游击战争存在巨大差异,并最终导致其敌后武装力量出现彼消此长的结果.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两党对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意识反映不同,出现国民党初期抗战的无序失控和共产党的循序不紊;两党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目的不同,这影响到两党抗战态度和国共关系;两党在游击战术原则的应用上存在极大差距,共产党灵活多变,国民党则滑向了阵地战;两党对其根据地政权、经济、民众工作等各项建设重视程度不同,成效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国共两党对敌后抗战的重视程度,抗战路线的制定以及抗日态度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大量历史史料,论证剖析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之所以失败,共产党敌后游击战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前,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使抗战的战线不断延长,战区不断扩大,这就造成日本帝国主义的兵力越来越分散,兵源不足。在这种情形下,日本帝国主义不得不被迫停止战略进攻使战争进入敌我双方的战略相持阶段。然而相持并不意味着战争休止,它是在战争中出现,又必然在战斗中才能相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