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可怕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那么,究竟什么是核泄漏?怎样自我防护呢? 核泄漏危害 核泄漏就是核燃料生产厂、核电厂等核设施发生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核泄漏释放的大量放射性物质,会产生多种能使物质发生电离的射线(我们通常称为"核辐射",也叫"电离辐射");也会通过裸露的皮肤、吃的东西、呼吸的空气等进入人体,造成放射性损伤;还会污染环境,使土地不能种植,牧场不能放牧,水不能饮用、灌溉、养殖……  相似文献   

2.
辐射排行榜     
日本福岛核泄漏成为全球瞩目事件,引发了人类对核辐射的担忧,而孕妈影响胎宝宝。专家已经声称此次核泄漏不会影响中国。虽然此次核辐射污染(即放射性污染)不会影响到我们,但孕妈咪不可掉以轻心.在生活中还很多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伤害胎儿。  相似文献   

3.
危言 《课外阅读》2011,(12):50-51
辐射射线如何致人生病在核泄漏中,有四种放射性同位素是对人体比较有危险的:碘-131、铯-137、锶-90及钚-239。这四种放射性同位素中,碘-131是  相似文献   

4.
博闻日本福岛核泄漏使得全球恐慌,生怕东南西北风将核泄漏吹到自己身上。这种恐惧还蔓延到了对辐射这个问题的巨大关注上。微波炉、电视机有辐射,石材、瓷砖有辐射,X光、CT检查有辐射,手机、电脑也有辐射……其实,现代生活中的辐射随处可见。这些林林总总的辐射,多是普通辐射,对身体影响不大,不必闻之色变。其中最常见的、我们无法避开的当属家电产生的电磁辐射,这些虽对人体有害,但没有必要谈辐色变,只要适当防护,并无大碍。  相似文献   

5.
微信是手机用户最大的互动交流手机软件之一,微信公众号的推出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该文通过构建人体寄生虫学微信公众号,建立基于网络的新的教学互动平台,初步应用于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实践中,为后期进一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领域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1年高考海南物理卷上有这样一道题: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131I和137Cs两种放射性核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在下列四个式子中,  相似文献   

7.
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震动全球。从媒体采访中见到日本灾区秩序的井然,与本周中国老百姓抢购食盐、碘片形成鲜明对比。对于核泄漏可能出现的后果,不只是普通民众表现疯狂,资本市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奖励》2011,(5):11-11
2011年日本核泄漏事件震惊全世界。其实历史上核泄漏事件从未停止过,它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每一次都摄人心魄,伴随巨大的创伤,久久不能愈合。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十大核泄漏事件上。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泄漏的放射性核索不仅给当地造成长久的生态灾难,而且还随大气环流飘散到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尽管其放射强度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但核辐射的阴云还是给许多人带来心理上的恐慌。福岛核泄漏事故再次警示人们,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环境治理背景下,一目的环境行为是否有益于全球环境治理已成为评价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准.日本福岛核泄漏发生后,德国政府宣布“弃用核能”,在国内外引发强烈争议.从这些争议可以看出,德国希望以此塑造环境问题上“负责任”、世界经济中“利用可再生能源典范”、政治上“珍爱生命与和平”等国家形象.这体现出公众对德国环境形象的关注,也体现出德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艰难.  相似文献   

11.
碘-131简介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造成核泄漏事故。日本核事故发生不到三天,我国民众就开始疯狂抢购加碘盐,随着吃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不断扩散,我国各大超市的盐竟然脱销,闹出日本核泄漏,中国盐如玉的笑话。究其原因,主要是碘片是一种可以防止碘-131辐射  相似文献   

12.
日核惊魂     
《云南教育》2011,(5):22-27
发生在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的9.0级地震,叠加海啸、核泄漏三重灾难,成为日本“二战”后最深重的公共危机。地震引发的海啸,冲垮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安全屏障,导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美国三里岛核事故的阴影再现。截至目前,东京电力公司和日本政府仍未能控制局面,大规模核泄漏的危险并未消失。  相似文献   

13.
张杰 《初中生必读》2011,(Z2):22-23
3·11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引发了区域海啸,导致了核电站的破坏,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核泄漏和核辐射的恐慌。这种灾难不仅影响了日本人民,更让千里之外的中国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盐饥荒"。因为核泄漏,有人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海盐遭受核污染,以致无盐可食;与此同时,民间  相似文献   

14.
李维兵 《物理教师》2011,(11):24-25
2011年3月11日13时,日本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受强烈地震和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3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2号反应堆容器爆炸,导致核泄漏,地球表面都检测到了微量的核裂变时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污染.核泄漏中涉及到原子核的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核能等众多原子物理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使方圆15平方公里内一切生物全消失了。  相似文献   

16.
肇始于2011年3月11日,由日本地震引发大海啸,并由此造成的福岛核泄漏事故,不仅给日本国民,也给我国境内公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或损害威胁。从公民环境安全权入手对核泄漏下的环境安全、环境健康、信息公开等内容进行考究,顺应了理论与实务的需求。公民环境安全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综合性、集合性权利。其产生有着深刻的认识论、经济学和法学基础。公民环境安全权是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是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统一,是公民环境安全权益和维护环境安全义务的统一。公民环境安全权与其他公民权利,并行不悖,并与其他法律制度相融合。本次日本核泄漏也在一定程度上拷问了公民环境安全权的实践现状。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故障,其中第一核电站中一座反应堆震后发生氢气爆炸,并且导致核泄漏。辐射性物质进入风中,通过风传播到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等一些地区。这次核泄漏事故发生后,使  相似文献   

18.
核泄漏、核污染,危害无穷,因此,人们总是“谈核色变”。如何安全利用核能源, 的确是科学家正在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的强烈地震和大规模海啸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爆炸和核泄漏,一时之间,核安全问题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苏丹红及其加入食品中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秦秀蓉 《时代教育》2008,(3):226-227
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工业染料,因其时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在我国和大多数国家禁止用作食用色素,但"苏丹红事件"再次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就苏丹红的属性、分类结构、合成方法和苏丹红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人体可能的暴露情况、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性、毒性代谢和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