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面馍儿     
那天,我很仔细地品味着那白面馍,除了香甜,我还品出了一段二十多年的友谊以及真诚善良所带来的巨大力量……每每路过学生食堂,看到泔水缸里有许多白花花的馒头,有的几乎都是完整的,我的心里总有一些说不出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正>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开始关注科学教育的质量。最初激发人们关心科学教育的是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Sputnik 的成功发射。美国政府对此做出的反应是,开始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发展堪称楷模的科学教育项目。1 “字母汤”项目(the“Alphabet Soup”Programs)在美国,大多数新提出的科学教育项目是以首字母缩略词命名的。在小学阶段,最成功的项目是由NSF(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提出的SAPA(Science—A Process Approach),SCIS(Sci-ence Curriculum Improvement Study)和 ESS(Ele-mentary Science Study)。这些项目都开始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3.
潘新和 《新作文》2004,(7):11-16
建国后至“革”这近三十年,写作教育建设在困窘中前进。发展得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4.
姚丽修 《现代语文》2011,(1):136-137
命题是作文教学首要一环,题目命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有无兴趣写,能不能写好。早在50年代,我国语文教学的前辈们就提出了作文命题的原则应该使学生能写、会写。  相似文献   

5.
以假乱真     
小荣 《八小时以外》2013,(12):46-51
人造毛绒并非是新鲜衣物。随着上世纪50年代化学合成,技术的应用,人造毛绒开始流行。当绝大多数奢侈品公司仍然守着“货真价实”的王道。  相似文献   

6.
50年代的南亚、东南亚是美冷战中美苏争夺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而印度作为该地区最大的国家对美苏来说有着不言而喻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以后一直轰轰烈烈了20多年,最后以一场轰轰烈烈的最高潮谢幕。1978年以后恢复平静。教育在那个时期也轰轰烈烈,并在轰轰烈烈中破败不堪。1978年之后,教育也平静了。教育的秩序再没有大乱过了。  相似文献   

8.
祝你快乐     
“六月里花儿香,六月里好阳光,六一童节,歌儿到处唱……”这首歌从上世纪50年代起到现在一直流传。 六月一日这一天,歌声洒满校园,快乐挂两腮,笑声格外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战后经济发展的繁荣期,但在浮华的社会生活背后,人们的传统信仰遭受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抑制,导致了时代精神的异化发展,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负面结果的出现。本文的重要任务即揭示引起这一问题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0.
榆社中学的教工食堂办得不错,这和事务长裴碾维的努力分不开。过去,在“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榆社中学的教工食堂停办了。粉碎“四人帮”以后,这个食堂虽然又办了起来,但灶具、炉火都被毁坏,要马上办好,一时还有不少困难。怎么办?青年职工裴碾维同志自报奋勇挑起了重担。在他的努力下,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食堂面貌已一改旧观。灶房周围的空地上种了很多蔬菜,一片葱绿苍翠。别小看这几分地,头一年就收了3000斤蔬菜。菜地旁边还砌了猪圈,圈里猪仔膘肥肉满。灶房里,灶具清洁,盘明碗亮,样样食品安放得井井有条。现在,上灶的人数一直满员,大家再也…  相似文献   

11.
陶天富 《教师博览》2008,(11):39-39
程老师是我中学的老师。上世纪50年代,他从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到确山县一中担任我们的生物老师。同学们都爱上他的生物课,他会在课堂上学鸟语,会围着课桌做鸟儿翩翩飞翔状。  相似文献   

12.
许福吉 《海外英语》2011,(11):64-64,F0003
一、秋水积淀、高峰藏智 连士升先生(1907—1973年)毕生笔耕不辍,著作丰硕.不断攀越写作的高峰,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南洋声誉卓著的报人、文学家。连士升先生的作品多年来广为鼹洲读者,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青年读者所喜爱,对于青年品格的陶冶与社会风气的导正,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50年代“新经济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党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遗留问题而提出的中国式“新经济政策”的前因后果进行了考察。认为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继续,是痛感过渡太急太快的一种补救措施,是受苏联“新经济政策”启迪的结果。但这种中国式的“新经济政策”尚未实施就放弃了。党的好思想、好政策一再受到“左”的冲击,呈现断裂——修复——再断裂——再修复的曲折发展。文章讨论了这一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此事件的评价有先褒后抑的倾向。笔者认为全面看待此次调整需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其一,院系调整是知识分子为服务新社会建设自觉的选择;其二,在调整过程中借鉴了前苏联模式而且结合了中国实际;其三,建国后大师的匮乏与此次调整无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晓静 《文教资料》2006,(11):210-211
1951年和1990年,大陆地区先后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及其修订,这些用法虽未在香港实施却对这一地区的中文出版物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试图简单归纳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香港中文出版物中标点符号使用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研究     
自1952年离开大陆以后,张爱玲再次出现在读书界,在台湾是在1950年代,在香港是在1970年代,在大陆是在1990年代。记得读大学时,我绝对不知道张爱玲,我以为我的老师也不知道张爱玲。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的始祖图灵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做出预测:未来的电脑可能会思考。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一天正在到来,而且脚步匆匆。当有一天机器有了思想,它们能像人类一样思考,世界将会怎么样?  相似文献   

18.
论50年代末急于求成的社会心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指出,在我国50年代末存在全国性急于求成的社会心理,并进一步分析了形成这种社会心理的原因,探讨了这种不良的社会心理对当时及以后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使今人认识到急于求成的危害性,坚定反“左”的决心;还使今人认识到社会心理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因此,当前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注意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动向与特征,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运用计划经济体制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基于经典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资源配置方式的思想,苏联模式的示范效应,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危机,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采用计划经济的历史经验以及中国当时重工业战略选择对计划经济的需要,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制度反腐败,是20世纪50年代党风廉政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措施之一.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完善党内纪检监察制度;建立健全人民信访制度;建立完善廉政监督制度.认真梳理和研究这些制度,从中可以获取有益的启示,对于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