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众多的国度中,与我国一水之隔的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文人学士深谙对联之道。有一日本文人就曾写下这样一副格言式对联: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锅内煮山川。此联富含哲理,对仗工整,被一陶瓷制作商烧制在名贵瓷器上,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
李弗不 《高中生》2013,(10):58-58
有些中国人外语说得比外国人还好,同样,有些外国人汉语说得比中国人还棒。中国有很多独特的文化,令一些外国人求知若渴,爱不释手,对联就是其中之一。你别看人家是外国人,可写起对联来。也不见得逊色于中国人。不信?咱们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3.
佚名 《教师博览》2006,(5):29-29
对联,是中国“独家经营”的一种文学样式。鲁迅先生逝世后,有关方面收到很多挽联,其中一副是日本友人左藤村夫先生撰写的: 有名著,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  相似文献   

4.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样式,具有很浓的人文性和很高的语言要求,对学生而言,对联的撰写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对联的撰写》一课,充分利用如皋的自然、人文资源,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及练习的材料;同时,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下的现挂艺术,注意把握启发的时机和层级,把对联知识和语言训练有机地串联在一起,着力实现实中见趣、透中见活。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写对联成了热点题型之一。但很多同学对对联的基本常识并不了解。本文试图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解决这个困扰大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白化《学习写对联》一书,举了一些名联为例,第一页第一例为“邓小平撰写的对联”:  相似文献   

7.
对联撰写既涉及语文积累,又涉及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对联撰写知识,是从语文学科本身和语文延展运用的角度对语文教学的诠释。撰写对联不仅注重语言文字表达技巧,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层次。  相似文献   

8.
在复习迎考的过程中 ,通过进一步熟悉课文进而总结出有关读写的一些基本规律 ,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读写技能的重要问题。然而一味地重复阅读或抄录繁杂的板书 ,都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对联的方式撰写课文点评 ,是笔者找到的复习课文的一种较好的方式 ,其结论 (表达方式 )简洁美观而学生的研究过程较为复杂 ,能较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与创新的氛围。一、一石数鸟的练习方案现代教育强调综合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努力设计出一石数鸟的练习方案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  相似文献   

9.
对联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每逢大小节庆或者重要活动,如果少了对联,便觉得没有气氛,少了味道。好的对联人见人爱,不好的对联大家都能说出这样那样的不是。可是现在,能写对联的人越来越少了,即使语文老师也视其为难事。不像古代,即使是乡间童子,野老村夫都能出口不凡,  相似文献   

10.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对联的写作有一定的要求,如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等等;同时,对联的写作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如正对法、反对法、串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和丈夫亚尔伯特发生了激烈的口角,亚尔伯特一气之下跑进了卧房,把房门紧紧地关了起来。女王很懊悔,  相似文献   

12.
方成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11):F0004-F0004
漫画在中国流行,开始于20世纪初年。从资料看,迄今我国最早发现的近代报刊漫画,是1903年冬《俄事警闻》创刊号刊登的《时局图》。在此前还有,但那是外国人画的,发表在上海出版的英文双月刊THERATTLE(《格格响声》或《喋喋不休》)上面,其中有些是对清朝皇帝和西太后的讽刺画。这里的两幅,一幅是1900年画的,发表在1901年1月的这家刊物第2期上(第一幅),另一幅发表在1902年2月第6期上(第二幅)。外国人画的中国人,话说出来也是外国味儿。  相似文献   

13.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古往今来,人们依据历史人物和事件撰写的对联,别具一番情趣。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人为了称赞他的历史功绩,曾撰联说: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据,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  相似文献   

14.
写对联     
今年秋天,我家盖了新房,要上梁,就等着贴对联了。爸爸买了两张大红纸,叫我请邻居李大伯写几幅对联,我高兴地答应了。我气喘吁吁地跑到李大伯家,他却不在家,我只好拿着红纸又气喘吁吁地跑回来。  相似文献   

15.
对联的鉴赏     
《文科爱好者》2004,(16):79-79
对联是挂在厅堂上、书斋里以及亭台楼阁的门柱上供人鉴赏的。我们到一处名胜古迹、纪念地或风景区,如果读到几副好的对联,就会增添不少游兴;如果见不到一副对联,就会觉得缺少点什么。可见对联是人们文化生活中有普遍需要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6.
读书对联     
读书人都爱读书。自古以来,不少读书人将自己勤奋读书的思想情趣写成对联,用以自勉或勉励别人,富有哲理,脍炙人口,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联构思讲究精巧,字词选用追求奇特,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和鲜明独特的风格。数字对联则是其中的一株奇葩,它与文字对联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个在中国的外国人来说,最棘手的事情莫过于和“险境丛生“的中国礼节”讨价还价”。尤其再加上语言障碍,那这条路就变得更加崎岖、变幻莫测。有时它就像依附在峭壁上的险径,警惕心不高的外国人就注定在摸索中误入歧途,然后尖叫到消失不见。  相似文献   

19.
对联故事     
明代文人解缙家对面是一位富人的竹林。有年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人见了,就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便在对联上添了两个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  相似文献   

20.
1.付账(cash):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在空中捏在一起或在另一只手上作出写字的样子.这是表示在饭馆要付账的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