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邯郸学院学报》2013,(1):F0003-F0003
林宏星(笔名:东方朔)教授,1963年生,江西寻乌县鹅湖人,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邯郸学院“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顾问。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访问学者;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宋明儒学、先秦儒学与当代新儒家。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真实地填充着我们的生活。”2010年辽宁省高考作文是:以“幸福是________”为题(空线处填上你选的词语或短语)。有趣的是,就在几十万中国学生在考场上冥思苦想、奋笔疾书之时,大洋彼岸的莘莘学子也在思考幸福的真谛。哈佛大学近年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年轻讲师,哈佛大学哲学与心理学博士泰勒·本·沙哈尔。下面我们看一看沙哈尔博士在他的《幸福的方法》(Happier)一书中给青年学生的幸福小贴士:  相似文献   

3.
今年63岁的艾伦·朗格教授,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学心理学系获得教授席位的女性。前不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朗格教授这样解释她的研究与传统心理学之间的差异:传统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而她所研究的是“可能是什么”。她将自己的研究称为“可能性心理学”,即不是描述普遍真相,而是寻找个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德鲁·吉尔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1947-),美国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校长(2007年至今)。福斯特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也是自1672年以来第一位没有哈佛学习经历的哈佛校长。福斯特1947年出生于纽约,1968年毕业于布林莫尔学院历史系.接着她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历史硕士学位,1975年获得该校博士学位,同年起留校任教。2001年.福斯特进入哈佛大学.担任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院的首任院长。2007年7月1日.哈佛董事会决定任命福斯特为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福斯特是一位研究美国南方战前历史和美国内战历史的专家,其著作《创造之母:美国内战南方蓄奴州妇女》在1997年获得美国历史学会美国题材年度非小说类最佳著作“弗朗西斯.帕克孟奖”。她的近著《苦难的共和国:死亡与美国内战》在2009年荣获“国家图书奖”和“班克罗夫特奖”。文章由本刊特约译者杨勇根据哈佛大学网站公布的英文演讲稿翻译而成.标题系本刊所加。  相似文献   

5.
前几天读李侠教授博文《由国外哲学博士的工作想到的》,在博文后留言,有如下几句:“……我的感觉,在社会科学领域,国内博士的学制应该适当加长(3年的时间太短),博士生应该在知识的广度和厚度上多下点工夫,只有广和厚了,才能在某一点上真正深入下去。”今天就这个话题展开说一说。  相似文献   

6.
刘婷 《山东教育》2009,(4):9-11
一、光谱方案的理论背景 (一)光谱方案的由来 光谱方案是由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和塔伏茨大学的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佛大学“零点方案”和塔伏茨大学的合作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一项持续了10年的研究(1984~1993年)。“光谱”的原意是“系列、范围”,这里是针对于人的多种智力表现和多种学习方式而言的。  相似文献   

7.
科南特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南特(JamesB.Conant,1893—1978),美国著名教育家、有机化学家。1913年在哈佛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1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19—1933年在哈佛大学化学系任教。他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1929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33—1953年任哈佛大学校长,离任后任哈佛大学名誉校长,直到逝世。科南特是哈佛大学校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位校长,对哈佛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并时至今日仍然居领先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他还担任过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主席、科学研究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等职,为二战期间及二战后美国的国…  相似文献   

8.
《邯郸师专学报》2013,(3):17-17
《邯郸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赵文化研究”专栏发表了牛津大学哲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贝淡宁(DanielA.Bell,加拿大籍)教授的《平等社会下的礼仪等级》一文,该文从西方人的角度对荀子“礼”的特点给予了新的解读。《新华文摘》2013年第8期第164.165页摘编了该文的观点,摘编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 ,本刊记者采访了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学部主任李毅教授。李毅 ,1963年出生 ,哲学博士 ,是目前天津市高校“两课”教师中最年轻的教授 ,是今年全国三位入选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年轻的培养对象。他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十几年来 ,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钟爱的教学工作中。为提高教学水平 ,他从科学理论研究这一“源头活水”上下功夫。多年来 ,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化思潮、当代文化建设等课…  相似文献   

10.
徐潇 《新读写》2012,(2):46-47
什么是幸福?也许一干个人有一千个答案。哈佛大学第一位积极心理学教授以色列人泰勒·本沙哈尔认为:“幸福,就是拿出时间,与你珍爱的人好好相处。”  相似文献   

11.
《黄山学院学报》2006,8(4):129-129
胡适获得的正式博士学位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胡适民国六年(191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毕业,提交的论文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进化史》。当时由7人组成的考评组中,只有1位德国教授精通汉语,故论文被搁置下来。胡适当时急着回国,未能进行论文答辩,因此也就没有被正式授予博士学位。民国八年(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了胡适的论文,并定名为《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由蔡元培作序,署胡适博士著,轰动学术界。当时有人对胡适的“博士”身份提出疑问,说胡适是“假博士”。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胡适访问美国,向哥伦比亚大学重新递交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副本,正式领取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2.
2014年5月27日,美国哈佛大学在纪念教堂(Memorial Church)举行了201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校长德鲁·福斯特(Drew Faust)以“重获新生”(Breaking Good)为主题发表了演讲。福斯特是哈佛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位非哈佛毕业的校长,也是哈佛大学28任校长中第一位女性校长。  相似文献   

13.
英国开设新型教育博士学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开设新型教育博士学位洪成文虽然说英国教育具有保守性不免有些武断,但具体到教育专业博士生教育,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资料告诉我们,1861年,哈佛大学颁发了第一个教育专业博士学位,但学位名称不是教育博士,而是哲学博士(PhD)。相比之下,哲学博士进...  相似文献   

14.
光谱方案(ProjectSpectrum)由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HowardGardner)和塔伏茨大学(TuftsUniversity)费尔德曼教授(DavidHenryFeldman)率领哈佛大学零点方案(Pro-jectZero)研究小组和塔伏茨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完成,是一个长达10年(1984~1993年)的早期教育方案。“这个工作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每一位儿童所展现不同能力的剖面是各具特色的,如同智慧的光谱。智慧的力量并不是固定的,通过教育的机会和一个充满激励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可以增加它的力量。一旦儿童的强项被发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设计一个更具个人化的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15.
哈佛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改革对世界各国教育博士培养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在回应专业博士教育社会质疑、弥补哲学博士教育长期缺失双重需要推动下,哈佛大学对教育博士学位培养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撤销原教育博士学位(Ed.D.)、新设教育领导博士学位(Ed.L.D.)、创设教育哲学博士学位(Ph.D.),形成了两种博士学位并存共生新格局。从培养模式比较看,专业博士回归“实践”属性,教育哲学博士凸显“学术性”特点,且两者均高度重视跨学科教育和培养质量提升。我国培养教育博士起步较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可借鉴哈佛大学经验教训,积极推动教育博士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6.
对哈佛大学教育领域哲学博士学位项目的设置及其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指出跨学科性、问题导向性是该学位项目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哈佛大学教育领域哲学博士学位项目的设置对我国的启示:我国要避免以教育学博士学位的标准设计与实施教育博士项目;跨学科培养是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研究者经过分析、梳理后认为.职业咨询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1)帕森斯(Parsons)的“特质一因素”理论。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帕森斯教授提出了“特质一因素”理论.他将人职匹配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条件匹配,二是特长匹配。  相似文献   

18.
在一本名为《美国校园文化》的译著中,有关于“走后门”的轶事。该书作者亨利·罗素夫斯基教授,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在哈佛大学文理学院担任院长达十一年之久。他说,若干年前,哈佛大学曾经因为素质太差而拒收一位女生。然而,由于这位小姐的祖父是哈佛大学的主要捐款人和该校校友会的头头,所以学校感到十分为难。  相似文献   

19.
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学部主任李毅教授。李毅,1963年出生,哲学博士,是目前天津市高校“两课”教师中最年轻的教授,是今年全国三位入选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年轻的培养对象。他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十几年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钟爱的教学工作中。为提高教学水平,他从科学理论研究这一“源头活水”上下功夫。多年来,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化思潮、当代文化建设等课题的研究。1994年2月他撰写的28万字的专著——《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学》出版,并获  相似文献   

20.
美国之行     
4月19日,我告别了上海开始了赴美之行。波士顿的故事今天的内容非常有意义,我们要参观MIT(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我们首先驱车来到MIT。这是一所马路大学。所谓马路大学就是没有固定的校园,只是一些教学楼聚集在一起,中间还有马路隔开。MIT的大门是用灰色岩石做成的,顶端刻有几个金色的大字,意为“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厅很高,有一条走廊通向内部。人们来来往往,还真不少。我们通过走廊,参观了MIT的内部,还听了一位教授讲微生物。当然也没听懂多少。午饭后,我们来到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可不是马路大学,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