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大学校园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地方,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弘扬先进思想、发现新知识、发展创新的重要力量,它担负着开展科学研究、传播先进文化、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更是给予大学校园"养分",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助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精神构建的支点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今,文化自觉和自信正在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文化引领风尚,是一个国家公众最重要的精神支撑。大学作为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基地,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基础和人才源泉。同时,大学以先进的科学文化育人,促进受教育者文化  相似文献   

3.
沈荣华 《成才之路》2013,(18):I0003-I0003
促进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深化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不仅要重视人才的"物质家园建设",更要重视人才的"精神家园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文化,营造社会文化环境,是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最深厚、最持久的社会基础。为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人才强国,在人才成长使用上,应该建立一套兼容的用人文化,创造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的氛围。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对创新人才营造"两个自由"文化环境。创新人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内核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何进一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明的和谐社会,党中央对此提出了新的战略。毫无疑问,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是教育,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学理所当然负有重任。其中,如何从大学文化的高位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氛围,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国家建设视阈下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创新文化建设是彰显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大学创新文化是一种以营造创新氛围为基本载体、以孕育创新精神为基本理念、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基本目标的文化形态,是一种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要求而对传统教育理念予以扬弃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6.
大学应积极成为社会创新文化的引领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新文化是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是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理念的显性表征。胡锦涛同志正是在深刻把握创新文化在社会发展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创新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关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在全社会努力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这些科学论断为大学如何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在创新文化的建设发展中发挥倡导、传承和扩散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视域下理解和认识创新文化,大学又如何培育并引领社会创新文化的发展,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  相似文献   

7.
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高校作为社会音乐人才的重要输出阵地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要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切实开展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音乐相关专业教学的创新实践,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开辟更多道路,铸就民族文化新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坚持以文化人,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文化本性的必然要求。培养创新人才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设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本土文化创新因子含量;需要建设社会创新文化,优化大学文化育人环境;需要建设大学创新文化,培植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重点建设崇尚创新的精神文化、自觉创新的行为文化、保障创新的制度文化、鼓励创新的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推进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创新文化是关键。高等学校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必须通过大力加强大学的创新文化建设,培育创新意识。鼓励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营造有利于出创新成果、育创新人才的文化氛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文化视阈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坚持以文化人,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文化本性的必然要求。培养创新人才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设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本土文化创新因子含量;需要建设社会创新文化,优化大学文化育人环境;需要建设大学创新文化,培植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重点建设崇尚创新的精神文化、自觉创新的行为文化、保障创新的制度文化、鼓励创新的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大学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师生员工利益的重要方面。搞好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营造良好的育人和学术环境,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文化是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高校既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和重要辐射源。高校作为巨大的人才和思想宝库,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作用:超越作用,高校的本质是面向未来,基本功能在于生气勃勃地创造未来;示范…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创新文化建设有利于造就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环境,为高校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但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等因素影响,制约了创新文化建设的进程。针对创新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从精神文化上崇尚创新,制度文化上鼓励创新,物质文化支撑创新,全面构建高校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人类的最高本性,创新能力将是21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素质。鉴于目前人们的创新本性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现实文化环境和现行教育制度的束缚,创新能力的发展严重受阻。应该建立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的社会环境,重视观念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和环境创新。  相似文献   

14.
大学和谐文化与创新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实施需要我们努力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作为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和知识创新的高地,大学理应是建设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首善之区。如何认识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关系,发挥和谐文化和创新文化对大学自身科学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提高大学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文化,是指社会群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崇尚创新、勇于创新、激励创新、保障创新的价值观念、制度行为与环境氛围的集合体。大学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传承和科技创新的中心,历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孕育新思想、新文化、新文明的摇篮。“大学是常为新的”,创新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在创新  相似文献   

16.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向全国提出了大力发展社会创新文化的任务。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旨的现代大学,更应在创新文化建设上且行且思,有不俗的大作为。  相似文献   

17.
社会呼唤文化力量,文化是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无论是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历史,举凡重大的社会变革,无一不是文化力作用的结果。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知识经济发展呼唤大学要为建构社会创新体系提供文化力,提供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教育过程也即是文化过程,教育中渗透和充满着文化,教育和文化之间互动,但教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文化和社会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大学是科学技术与知识人才的汇聚地,在文化继承与创新、借鉴与传播、创造与培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长期浸润在社会文化之中的一种亚文化,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存在以"平行、博弈、合作"为基本常态的互动机制,大学文化则通过"纠正、提炼、辐射"等方式引领着社会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共培文化意识、共育文化人才、共谋文化创新、共享文化成果逐渐成为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互动路径的主要模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承创新大学文化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弘扬和创新大学精神,丰富拓展课程文化、专业文化,繁荣发展校园创业文化,搭建服务引领社会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20.
大学作为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地。以文化育人,提升受教育者文化素养,是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大学校园网络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技术平台,大学文化的价值需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发扬。大学网络文化建构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