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同事转述过这样一则新闻:某县城一个卖炒货的人从来不让他七岁的儿子吃他自炒的黑瓜子,但年幼的孩子嘴馋,每天都偷偷地抓上一把。后来孩子犯病变成了傻子,做父亲的后悔莫及,却为时已晚。原来,为了让炒出的黑瓜子又黑又亮,这个卖炒货的人往里添加了不可食用的工业原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瓜子,或也算国粹之一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已有记载,连乾隆、毛泽东、鲁迅等各界大腕儿都会拿瓜子消遣。不过,涉及到男性与瓜子,通常都一本正经,大抵为一个模糊的"吃":"毛泽东喜欢吃黑瓜子,刘少奇喜欢吃葵花子";  相似文献   

3.
每次去探望父母,临别时,健谈的母亲总要我带上一大包礼物,诸如:奶油白瓜子、各色软糖、香浓辣酱等,都是我从小就爱吃的东西。"妈,这些东西超市里常有卖的,我  相似文献   

4.
茄子什么味?想必人人都知道.即便是贫困人家,也不至于连茄子也没吃过.然而《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愣是吃茄子而没有吃出茄子味来,原来,是大观园里的人将茄子进行了"包装",用凤姐的话说是"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相似文献   

5.
瓜子……脸     
我平日在炒货店里看到去皮瓜子仁,总有荒唐的联想:那些瓜子如何去壳,是工人用嘴嗑的吗?那岂不粘满陌生人的口水……但在《金瓶梅》里,分明是她的口水、他吃得自然——潘金莲、郑爱月和王六儿都曾送亲口嗑的瓜子仁给西门庆。一如明代的民歌《桂枝儿》:"瓜子仁儿本不是个希奇货,汗巾儿包了递与我亲哥。一个个都在我舌尖儿过……休要忘了我。"细说起来,瓜子还真是特别。它品类繁多口味各异,且王侯将相要嗑,才子佳人要嗑,平民百姓如你我更是常嗑不厌。明代太监刘若愚说,朱元璋"喜用鲜西瓜  相似文献   

6.
瓜子是一般人都爱吃的零食,但如果把一盘带皮的瓜子和一堆剥了皮的瓜子同时递给你吃,你会选择哪一个? 恐怕大部分人的选择会是带皮的瓜子.为什么?因为凭感觉,显然是带皮的瓜子嗑起来更香些.也就是说,更多的人看重的往往是"嗑瓜子"这一逐颗品尝、玩味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2006年7月19日,广州某报发了"西瓜注了红药水"的新闻,经媒体转载传播,导致各地市场西瓜价格暴跌,瓜农遭受巨大损失。此事一出,舆论哗然,很多人认为这是记者不认真深入调查的结果。而我认为,其实主要与记者不注意观察生活,缺乏个人生活常识有关。如果记者有些生活常识就会知道,如果西瓜里打水后,在高温下很快就会变质腐烂。作为瓜贩,如果给西瓜打水后,当时卖不出去,西瓜就会腐烂,瓜贩们怎么可能会如此低能呢? 这种因生活常识欠缺而把不是新闻  相似文献   

8.
在瓜摊上,买瓜的人经常会问:“你这瓜甜吗?”“你看清楚,这是‘西农八号’!”卖瓜的也会经常这样回答,一脸的骄傲。“西农八号”西瓜已经吃了多年了,但是“王鸣”——“西农八号”培育者的大名,我是看到香港出版社的一份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以后,才渐渐知晓的。这篇文章的题  相似文献   

9.
让我们先来看看近年来几则关于西瓜的新闻事件: 2006年7月19日,某报报道了一则"海南西瓜注了红药水"的消息,结果竞让含辛茹苦的瓜农丰年遭灾,眼睁睁看着上好的西瓜烂在她里,血本无归.仅海南一地的瓜农,就造成了近3000万元的损失,许多瓜农欲哭无泪.  相似文献   

10.
有家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说,有个西瓜摊,西瓜标价是:四斤以上,每斤一角四分;四斤以下,每斤一角一分。一位顾客挑了一个西瓜,刚好四斤,卖瓜的要他按每斤一角四分付款,说“四斤以上”包括四斤,买瓜的则坚持按每斤一角一分付款,说“四斤以下”包括四斤。双方争持不下。文章认为,造成这场争执的原因,主要是双方对“以上”以下”有不同的理解。“以上”“以下”都是涉及数量的概念,其“科学的规定”是:“‘以上’是指包括本数和一切高于本数的数,‘以下’是指一切低于本数  相似文献   

11.
难忘的尝试     
“卖瓜子了!又大又香又好嗑。”我终于鼓足勇气,喊出了平生第一次的叫卖声。 这是我在春节期间第一次尝试走街串巷卖东西。虽然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为了卖个好价钱,我们不辞辛苦大老远来到电力局家属院,任凭爸爸妈妈把好话说尽了,可门卫就是不让进,没办法,只能在院子外面卖了。 大门外,生意冷清。人们都匆匆地走过,忙着去办年货,根本没有几个人注意到我们这卖瓜子的小三轮车。偶尔有几个人看见,妈妈爸爸连忙热情地招呼:“师傅,看看这瓜子吧,又香又大,挺好的。”那几个人停下来,带着挑剔的眼光边尝边摇头。临走时却抓…  相似文献   

12.
瓜子是一般人都爱吃的零食,但如果把一盘带壳的瓜子和一堆剥了皮的瓜子同时递给你吃,你会选择哪一个?恐怕大部分人的选择会是带壳的瓜子。为什么?因为凭感觉,显然是带壳的瓜子嗑起来更香些。也就是说,更多的人看重的往往是“嗑瓜子”这一逐颗品尝、玩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瓜子是一般人都爱吃的零食,但如果把一盘带皮的瓜子和一堆剥了皮的瓜子同时递给你吃,你会选择什么?恐怕大部分人的选择会是带皮的瓜子。为何?因为凭感觉,显然是带皮的瓜子嗑起来更香些。也就是说,更多的人看重的往往是“嗑瓜子”这一逐颗品尝的过程。说起来,我们所做的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4.
我来当馆长     
2020年夏季最闷热的那天,我坐在县委会议厅的最后一排很有心情地享受着空调送出的冷风.我知道,满屋子的人尽管表现得都很平静,但没有人会比我有更好的心情.主席台上空荡荡的,只有一个麦克风孤独地伫立着.前排落座的县委、县政府、县人大的领导十四五个,每人都是一杆秤,舵名"档案馆长竞聘者"将像西瓜一样被他们秤个一五一十.  相似文献   

15.
一根中华烟     
高中时的老同学刘大发来厂里找到他,说老婆爱养花,求他给焊个花架.刘大发跟他见面时递给他一根烟,掏出打火机给他点烟时火机里没气了,他掏掏自己的火机,竟也没带,这根烟就夹在手里一直没吸.大发说了说花架的大小要求走了,他下意识地看了看那根烟的牌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竟是根"中华"烟!他是个每月只有500多元工资的焊工,自然没抽过"中华"烟,但他听说,这种烟500块钱一条.他算了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手里的这根烟值两块五,比他平时抽的一盒烟还贵,也难怪,刘大发这几年卖时装发了大财,连私人轿车都有了.他把这根烟小心地放进了自己的烟盒.  相似文献   

16.
正出生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饥饿记忆为她的人生启幕,"我一直在想怎么去寻找吃的东西","我记得我奶奶都是趁着半夜爬过河去,摘南瓜来给我们煮着吃",40年舞蹈生涯,她自称守望之人,"小时候就知道跳舞是生命需要","我在这里守候,我是守望的人"。她说,我看到事情的真相,太多利益  相似文献   

17.
"膨大剂风波"出来之后,我和几位同事都想马上去探访一下衢州瓜果市场的情况.不料当我采访时向瓜农和水果摊主亮明身份之后,好几位水果摊主对我们都是不冷不热.一位水果摊主听说我是记者甚至生气地说:衢州西瓜有啥事?都是你们记者胡乱报道,弄得我们的好西瓜都卖不出去了!  相似文献   

18.
嫁作人妇的玫子,依然是我们中最 有"职业道德"的一个:姐妹们的聚会她 极少说"不",亦不会扭捏地找照顾家庭 之类的理由迟到早退。就像株反常的木 棉,在别人都趋于黯寂收敛的季节,却还 可以妖娆得更自由。因为她说,婚姻是给 自由买的保险--而当两人感情尚不稳 定时,自由是没有安全感的,分分钟钟成 为感情的裂痕。 所以现在的她,依旧在自己认为合 适、先生又能接受的尺度里,扮演着手举 火炬冰淇淋的角色。 我们有时于心不忍,会关心他先生 在被"抛弃"时的动向,玫子答得干脆: 他也去约会啊。 显然我们都知道,玫子的先生是那 种典型的工科男人,除了工作需要,社交 史几乎一片空白,"约会"二字于他,像 是荡漾在修女黑装上的浓妆艳抹。后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爱吃面条,阳春面、刀削面、担担面、热干面,应有尽有,各具特色,无不激起人们的食欲,令人胃口大开. 2017年1月15日一大早,我便来到工农路的一家面馆,这里的早堂面很有讲究. 传说沙市的早堂面有多个版本,一种说是早堂面,就是人们赶早去吃的,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们赶来吃第一锅骨头、鸡子熬汤的面条,叫早汤面.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表明沙市的早堂面历史久远、享誉内外. 江津湖结有薄冰,没有了春日里的荡漾,夏日里的清幽,秋日里的爽朗,只剩下呼啸的北风、垂暮的树枝和冷落的亭台,显得格外寂静.毗邻江津湖的这家面馆开得很大,卖牌子的窗口要排队,端面又要排队.人们萎缩着身子,呼出的冷空气和面馆的热气交织在一起,只等拿到面条后,饱食一顿,既解饿,又暖身.从眼神里可以看出一份饥渴、一丝焦急,还有一种难熬的等待.  相似文献   

20.
访问者:叶明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被访问者: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编者按今年7月,广州某报刊登了一篇“广州出现注水西瓜”的报道,导致人们不敢吃瓜,瓜农损失惨重。失实报道是如何产生的?应如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叶明华与董天策教授就此进行一次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