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一种现象和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这种对抗除了直接的军事对峙之外,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等一切领域,是一种埋藏着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也是一种以和平形态表现的战争.冷战结束,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对美苏两国、两大阵营和整个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核武器在冷战发展全过程中扮演了奇特的角色。它的面世加强了美国的军事实力,打破了美苏均势,加剧了美苏对抗,成为冷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冷战期间,美苏展开激烈的核军备竞赛,双方都挥舞核大棒互相讹诈,使冷战愈演愈烈。与此同时,由于核战争、核毁灭的阴影时刻威胁着人类也威胁着自身的生存,又驱使美苏双方进行一次次限制核军备竞赛的谈判,使冷战的紧张程度得以缓解,促进了冷战的结束。当今世界核武器的存在依然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只有全面销毁并永远禁止生产核武器,才是使人类免除这一灾难的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日本都是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由于历史的原因,双方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的利益冲突很明显。双方在各个领域仍然相互缺乏足够的了解与信任;冷战思维和旧的观念的存在,以及彼此的情绪化因素、非客观性因素都促进了中日安全困境的形成。非客观性因素的存在是中日安全困境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战后,独立承担自身防务始终是西欧的一个夙愿,冷战结束后,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形势,欧盟在1999年的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做出了建立一支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决定。2003年5月,欧盟宣布这支部队已具备了行动能力,它标志着欧盟的独立防务开始启动。尽管如此,欧盟的独立防务建设仍有内部和外部的阻力,在短期内,欧盟的安全仍离不开美国和北约,其防务建设的路仍将是艰难而曲折的。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特别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反全球化运动以街头示威的形式频繁地出现在许多国际会议召开期间,“反全球化运动”一时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门话题。什么是反全球化运动?反全球化运动的表现形式、基长力量及其兴起的根源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的知识,对正规战争模型中作战双方均有增援的情况进行了定性分析,考虑到双方可用于增援的后备的总兵力M,N数量有限,并且战场上可容纳的作战人数也是有限的.假定了某一方需要增兵的多少与该方战场上作战的人数是成反比例关系的,通过分析战斗有效系数a,b,增援兵力的控制系数k,l来确定平衡点处的性质,给出了轨线的走向趋势,进而阐述了对应的战争结局的变化,揭示了该战争模型所蕴含的动态变化性态.  相似文献   

7.
近期美越关系正在向事实上的“战略伙伴关系”迅速迈进,虽然美越关系的提升系各取所需,双方共同防范中国的意图却不言而喻。因此,中国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美越双边关系的发展,但鉴于中国在美国和越南各自对外关系中的分量,中国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越关系的深度发展。冷战后美越这对实力悬殊的双边关系,总体上体现了国际关系中明显的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中美之间事实上不存在缓和与改善双边关系的可能,对抗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种必然源于冷战格局的发展,近百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和中美双方不同对外战略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冷战的一次极限,双方处于世界热核战争的边缘,危机一触即发.然而,凭借着双方领导人的冷静与克制,这次危机得以和平的解决.整个危机是一个冲突、克制与妥协的过程,这是古巴导弹危机的一个显著特点.最后,苏联撤走了在古巴的导弹和伊尔-28轰炸机,美国也有条件的保证不入侵古巴.  相似文献   

10.
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尤其是在战争期间,在一定程度上,粮食关系着战争双方的胜败,因此成为争夺的焦点之一。抗战时期,华北的日寇为实现"以战养战"和消灭根据地之罪恶目的,疯狂的掠夺和破坏中国人民的粮食。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根据地党和政府领导军民展开了坚决斗争,他们实行快打快收、坚壁清野等措施,并对敌人的抢掠进行坚决的武装打击,从而在相当大程度上挫败了敌人的企图,保护了人民的劳动成果,保障了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与中国国家安全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冷战结束以来 ,美国着手调整其南中国海政策 ,逐步增强在该地区的军事渗透力度 ,整合其对中国防范、遏制的“岛屿锁链”。美国介入南中国海问题极大地恶化了我国的安全环境 ,使中美在新世纪发生军事摩擦的可能性增大。然而 ,中美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 ,双方理应从中美关系的全局出发 ,以对话和寻求合作的精神共同致力于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势力竞相角逐。战争期间苏美两国以"游离"于战争的姿态俯瞰战势的进程。随着"巴巴罗莎"计划和"珍珠港事件"的发生,苏美两国真正的被卷入了二战的漩涡。无论苏德战争还是太平洋战争,在爆发前都以谈判——柏林会谈、美日谈判作为"急行军"中的"一曲乐章"。但是谈判的真正意图决定了德日法西斯两国对战争蓄谋已久,谈判以破裂告终,双方在战争中兵戎相见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美积极地国政府进行干涉。美国在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一贯的支持以色列,帮助以色列最终扭转战局。可以看出,美国是诱发战争的外部因素,但也是阻止双方进一步扩大战争的制约力量。究其原因,美国是为了本国的利益考虑,从而攫取在中东地区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与俄国民粹派关于农村公社生命力看法的区别在于马克思坚持必要条件 ,即俄国革命引发的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所给予的物资支持 ,而这一点在信中没有提及 ,加上此信没有寄出发表 ,说明该信没有完成 ,其原因在于马克思寄予厚望的俄土战争以土耳其的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会于1947年通过的《塔夫脱—哈特莱法》是在冷战大背景下提出的,它既有深刻的经济原因,也是冷战期间一部典型的具有浓烈反共意识形态色彩的反劳工立法。该法修订了1935年保护劳工利益的《瓦格纳法》,维护了大企业主和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以反共为由侵犯了工人组织罢工、集体谈判等政治和经济权利,导致工会内部分裂,工人力量削弱,造成严重后果。美国工人和工会对此做出了坚决回应,强烈抗议法案的通过,彰显了美国工人阶级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6.
作为冷战的遗留问题,朝鲜半岛的局势变化对东亚乃至世界形势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美朝核危机的一次次升级,使双方关系一次次陷入紧张的状态.为什么美朝核问题反复重现? 本文试从美朝两方来分析朝鲜危机出现和升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瘟疫对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的雅典来说是一场始料未及的灾难。围绕瘟疫与雅典最终战败之间关系的研究著作有很多,结论也大同小异:瘟疫是直接或间接导致雅典最终战败的一个因素。事实上,通过检视雅典瘟疫与其最终战局之间的相关性,即瘟疫对雅典战争资源的影响、对战争走势的影响以及对后继事态的影响,可以看出决定伯罗奔尼撒战争走势的主要因素是双方以综合实力为基础的意志力的经久较量,长期来看,瘟疫对战争走势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流派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于本世纪20年代初,在德、法、意等西欧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并逐渐形成的一股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这股思潮的主旨,在于批判性地重新研究和解释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思想。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是东西方冷战的重大转折期,在这10年中美苏由激烈对抗走向缓和,直至苏东发生剧变,冷战基本结束.在此期间,执政8年的里根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反共最坚决的总统".他上台后奉行对苏强硬政策,在公开威慑遏制苏联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隐蔽行动政策,力图削弱苏联的力量和影响,瓦解苏联集团,赢得冷战胜利.这些隐蔽行动政策文件彰显了隐蔽行动战略在里根政府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它们的实施对苏联力量的收缩、冷战格局的变化乃至苏东剧变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明军取得对后金战争的首次胜利——宁远大捷,坚守宁远孤城的袁崇焕脱颖而出,逐渐成长为明辽东军事统帅。辽西走廊的关宁锦防线得以重建。开始了明金(清)双方在辽西长达二十余年的对峙鏖战。红夷大炮在宁远城防战斗中的良好作用受到了交战双方的重视,刺激了火炮技术和战略战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