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戊戌维新运动中,教育改革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同时也为我国的近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和近代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奠定了根基,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是我国由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思想再认识●陕西田建德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长期以来认为是“批判封建教育,揭露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批判封建教育”的观点对这篇课文教学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在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和《教师教...  相似文献   

3.
我国奴隶社会前期,奴隶主阶级主要采了对犯人留下惩罚性标记的原始,野蛮的法制宣传教育方法,奴隶社会后期,成文法的分布,是古代社会法制宣传教育的历史理程碑,封建地主阶级重视封建法制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对梳治级本身和劳动人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
东汉末年,中原战乱。许多中原地区的贤士避乱而寓居辽东,他们在辽东从事教育活动,传播封建文化,宣传封建礼教,发展封建经济,对辽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唐代官学建构与影响试析贾真真山西省教育员会我国封建官学始于西汉武帝元期五年(公元前129年),在漫长而悠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唐代官学以其教育体系的完整性,特征的显明性以及成就的显赫性不失为我国浩翰博大封建官学宝库中珍贵的历史遗产。在面向新世纪未来教...  相似文献   

6.
一、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的东北近代教育(1840~1911) (一)封建教育有所发展 鸦片战争后,随着封建经济在东北地区得到继续发展,封建教育在东北地区也得到了继续发展。东北地区有相当一批官学、书院、义学创办于鸦片战争以后。与此同时,在民间还兴办起大量的私学。 这些学校的创办,在化民成俗,推广封建道德和汉族文化,加快后进地区的封建化进程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大量的私学,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然,从整个封建教育来说,它已经腐朽不堪,官学甚至一些书  相似文献   

7.
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与基督教展开了猛烈的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人文主义者从文学、艺术、哲学、教育、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内涵,从而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反抗封建专制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也为日后资产阶级开展反封建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湘军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重视对传统教育的恢复和建设。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礼治。其举措为:宣扬封建教化,兴办书院、义学,标榜学习内容,恢复战区科举考试等。湘军之作为,为战后社会秩序的稳定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肃北蒙古族学校教育的回顾与反思苏怀珠一、对肃北蒙古族学校教育的回顾甘肃肃北蒙古族学校文化教育起步晚,又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压制和摧残,发展十分缓慢。解放前,肃北蒙古族地区的社会形态属于封建社会,带有农奴制度残余,由封建旗王统治一切。后由于牧民的流徙,跟...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其威力之猛,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的。五四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着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猛烈冲击,使中国人民思想面貌为之一新。五四时期的教育改革是整个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对整个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推动。五四时期教育改革的中心是反对封建教育的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要求建立民主的、科学的新教育。今天,发扬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上,中国封建制社会中的政治制度,不仅在东方,而且在全世界都是发展得最为完备和典型的,特别是作为封建政治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的监察制度,其完备和严密程度,更是世界上其他封建国家无法比拟的,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总结中国古代历史上监察制度的丰富经验,可做到鉴古明今,古为今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封建国家机器的制衡器。它对于封建政治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它具有制衡、治官、监督、检察、弹刻、惩戒和教育之效能。这里试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模式的历史走向和…  相似文献   

12.
<正>孔子是哪个阶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反映哪个阶级的要求,这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首先碰到的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概括起来,基本上是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孔子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教育家,代表新兴封建势力摆脱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发展地主阶级文化教育的利益和要求;一种则认为孔子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教育家,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维护旧文化旧教育、抵制封建的新文化新教育兴起的利益和要求。争论双方进行过认真的探索和长期的讨论,三十多年,此起彼伏,至今仍难于取得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13.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学而优则仕”又是封建教育的一面旗帜,并且逐步形成了相应的教育制度和考选制度。建国以来,在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中,“学而优则仕”曾受到批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宋代理学代表人物的朱熹,从培养儒家正统的封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出发,提出一整套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思想中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培养封建道德的消极内容已被历史所扬弃。然而,他从自己的实践扣前人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许多积极的因素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尤其是其中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仍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警世之作。孔乙己在学而为仕,仕则富达的封建教育下成为牺牲品,出尽了读书人的洋相,让人悲悯。他们都是封建科举这部大机床生产出来的半成品、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结合维新变法,开展了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并主张革除封建教育弊端,建立新型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维新派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为中国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而在这一体系的早期思想链环中,又以康有为、梁启超的成就最为突出.本文拟就其教育思想的若干问题做一探讨,以就正于学界同仁.一、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清末,封建教育制度日益腐败,各级府州县乡学校形若虚设,教学空疏迂腐,考试  相似文献   

17.
古代明堂、太学混而不分,这对后世的封建教育影响甚深。本文针对学术界关于汉武帝建立太学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进行了初步的论证。文章继而从王莽与汉代太学开始的官方教育的不同评价入手,对封建教育的政治工具性、学术独断与僵化、思想保守与禁锢进行了剖析,并对其历史上的负面影响作了批判。  相似文献   

18.
儒学教育自李朝开始在越南获得发展。儒学教育具有阶级性,是越南统治翥菜开社会教化,促使封建德治社会成型最为重要的途径。但这客观上推动了儒学教育的规模持续扩展,教育资源呈相对平民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清朝末年,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场教育变革中,袁世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倡办新式学堂,主张废除旧的科举制度,建立新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派遣留学生,聘用日本教习或顾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时代,地方教育在书院以下,未设官办学校,蒙童阶段的教育主要由私塾来承担。这是中国封建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文章基于存史,参与蒙学研究,对晚清四川地方私塾教育的形式、教育管理、教育内容以及向近代教育的嬗变历史作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