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论述教育与贫困的关系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贫困陷阱”理论,贫困人口因为家庭贫困使子女无法受到有效的现代教育,因为受不到有效的现代教育而使贫困人口一代又一代走不出贫困状态。按照这一理论模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要想彻底摆脱贫困,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开展有效的现代教育,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陷阱”。换句话说,有效的现代教育是把贫困人口拉出“贫困陷阱”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对贫困的内涵进行了再认识与辨证思考,强调要克服只从经济层面单向度地理解贫困,贫困的本质及其造成贫困的决定性因素是贫困者“头脑中的贫困”。高校也应从精神和思想层面对高校大学生“贫困”群体进行再认识,正视存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头脑中的贫困”现象。“扶贫先扶志”,相对于经济上的贫困,贫困大学生“头脑中的贫困”更应该值得我们关注。从“经济扶贫”到“教育治贫”就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贫困生树立“先飞”意识;做好开发式能力资助,帮助贫困生“丰满羽翼”;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培养贫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农村教育的“贫困”,并指出其“贫困”的根源之所在,进而试图找到农村教育“脱贫”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瑞学 《教育探索》2005,(11):90-92
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的“心理贫困”问题。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的成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和个体因素。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完善助学制度、进行经济帮助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的物质贫困可以通过节俭、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减免和奖励等手段得到解决或缓和,但不少贫困大学生因经济贫困而引发的心理贫困如自卑、孤独、苦闷、恐惧、焦虑等,更让他们感到难受。因此,贫困大学生的“扶志”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应通过思想教育、心理引导和实践指导来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自信和自强意识、塑造健康人格、增强发展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西部开发史的反思与“西南”、“西北”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西部开发历史上,在农林牧三业的选择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农业先进”的误区,从根本上看是不注重资源环境与产业的最优配置;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历史上西部屯田的经济效益并不高,且对生态的负面影响十分大;中国西部地区在历史上存在生态性贫困和结构性贫困,西北地区多为生态性贫困,西南民族地区多为结构性贫困,相比之下结构性贫困更容易改变,而西南民族地区的环境承载量更大,这为西南开发奠定了更好的条件。在西部开发的产业选择中要树立“适应”就是“先进”的观念;加大西部开发中对西南地区开发投入的力度,西北地区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加大开发的力度,实行软开发;针对不同的贫困,西南和西北地区各有开发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贫困乡村“读书无用论”思想有所抬头,本从化思想、经济因素、社会风气几方面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析,以期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非学校化思想是产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乃至西方教育面临全面性危机和全面性改革时期的一种非常激进的教育流派。它提出了一个非常激进的主张——废除学校。如此激进的主张和流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否有合理性?一产生(一)“向贫困开战”的失败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并没有给所有人带来好处,约有20%~25%的美国人仍处于极度贫困之中。这些人大都是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他们不断为摆脱贫困而斗争着。在斗争中,他们认识到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于是,他们采取各种斗争手段争取教育权,并把大部分收入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及救助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贫困生除了经济贫困之外,“心理贫困”现象更成为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的内在隐患。它主要表现为:自卑和自我封闭、敏感多疑、冷漠攻击、焦虑抑郁、依赖、逃避等消拯心理。作为一个高校工作者,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心理扶贪”;加大贫困生思想工作的力度,培养贫困生自强自立的心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困,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贫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相似文献   

10.
莫绍云 《湖南教育》2002,(15):18-19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普遍都树立了优先发展教育的观念,特别是实现“两基”后,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质的改变,贫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初中入学高峰的到来,财税资源贫乏的贫困民族地区,能否平稳“过峰”,事关“普九”成果的巩固和提高,事关素质教育在贫困民族地区的全面实施。初中入学高峰已经到来据调查,某贫困民族县近几年初中入学人数如下:上表数据表明,初中入学高峰已经到来,入学最高峰的2004年初中学生数与2001年相比,学生数净增1…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两课”教育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校“两课”教育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高校“两课”教育应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创新,增强说服力和实效性,圆满完成“两课”教育的重要使命。一、“两课”教育创新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在“两课”教育中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括许多重要的方面和丰富的内容。其中,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三个…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教育、情感教育的统一,应是德育、智育、情育的统一.没有情感教育的思想政治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知识教育功能也很难达到最好的状态;没有情感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是“有理无情”的——只剩下“知”、“理”躯壳的政治课,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创造有理有情,寓情于理,以理生情,理趣交融的完美境界.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既要讲“情”,还要八”理”,更要让学生品出“味”来,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课上活、上实、上新,把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进头脑”。“两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重头戏。为此,改革“两课”教学方法,不仅是新形势下提高“两课”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的需要,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校大胆探索,在全国率先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两课”教学,并在全校2000级和2001级本科生《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中进行了试点,  相似文献   

14.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学而优则仕”又是封建教育的一面旗帜,并且逐步形成了相应的教育制度和考选制度。建国以来,在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中,“学而优则仕”曾受到批  相似文献   

15.
由中央教科所课程教学研究部和《湖北教育》(教育教学)杂志举办的“全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小学语文学会学习研究中心大会暨潘自由小学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武汉外国语学校隆重举行。中央教科所研究员潘自由,全身心地投身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从最初语文教学的“学法指导”实验,到正在进行的小学语文“学会学习”课题实验,已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秋。潘自由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三个面向”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万叔武湖北教育学院教育兴邦是古今中外历史的哲学家、政治家以及教育家苦苦思求探索的问题,更是近代以来饱受贫困和外侮的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当人类历史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仅对贫困大学生给予物质帮助远远不够,他们的精神世界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关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三生教育”,关注贫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现象进行分析,指出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现象的具体表现,提出了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魏仁 《吉林教育》2006,(6):50-50
城市贫困家庭中的“心理贫困”的“双困生”大多数学习成绩和活动表现都很一般,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若不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极易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不但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同时也会给社会留下隐患。下面笔者将从城市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对“灌输”本质及实施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灌输”的本质,不少同志认为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主要采用此方法。我们认为:“灌输”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而不是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方法,其本质4含义是“教育和宣传”——用外在的知识和思想输入、充实受教育者的大脑;具体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油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等意识形态的教育宣传,她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受教育者如何实施有效的灌输,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一次明确提出“灌输”的是列宁。1902年他在《怎么办》一书中说:“工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