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以小说与稗史的考辨为基础,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小说的独特的进化历程。这种建立在对小说与稗史考辨基础之上的小说史观,符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实际,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现代小说的独特审美趣味。重新审视《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对于今天我们构建民族小说理论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创了中国人独立撰写小说史的先河,以宏大的学术视野和精辟的理论概括,奠定了中国小说史写作的基本格局.之所以如此,除基于鲁迅杰出的艺术感受力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外,也与鲁迅对小说史这一研究体式进行了成功的理论设计密切相关.作为现代中国学人对小说史写作的最初尝试,<中国小说史略>对"小说"和"小说史"的理论设计,及鲁迅小说史研究背后的文化选择,在中国小说史学的发生阶段均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小说史研究在小说史类型多样化、研究方法多元化、编撰方式多样化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展望新世纪,必须在观念创新,重视文献,深入专题以及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努力,才可能取得小说史研究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新近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陈大康先生的《明代小说史》,冲破传统小说史研究中仅用作家作品分析来证实已知的古代小说发展通则的藩篱,将与小说创作有关的诸种因素视作一个多元互动的有机整体,构建了一个明清小说在作者、书坊主、评论者、读者以及统治阶级的文化政策这五者共同作用下发展的研究模式,其创辟拓展之功,得到学术界普遍首肯。全书将明代小说发展进程分五个阶段进行阐述,亦努力灌注了这一指导思想。书末12万多字的《明代小说编年史》,也是一部史料丰富、考据扎实、参用价值很大的力作。这里选登的是该书“导言”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苗壮先生《笔记小说史》对于笔记小说的分类有较清晰认识,考据功力扎实深厚,对每部作品的出处版本均有准确详实的论述。该书还能够将笔记小说与其他小说形式联系起来,以全面的视角关注小说史发展脉络,注意其内在互动性,还较为自觉地运用了母题研究方法,充分注意到小说文本的互文性。具有厚积薄发、举重若轻的总体特点。该书是笔记小说史同类书中值得重视的一部。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的文本是构成文学史本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文学史的叙述都具有重要的功能性意义,它既是文学史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目的所在。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出版之前,小说在文学史研究中受到的关注还极为有限,更缺乏对具体文本历史与文学兼顾并与文学史著融为一体的眼光与叙述策略。《中国小说史略》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此书第一次通过大量小说文本的直接引述,以精选、凝缩的方式,向读者直观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概貌。从中可以看到这位小说史开山者对文本的重视及其独到的文学感悟与史家见识。当然,作为一部特定历史阶段的个人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某些"举例"也有所不当,随着文学史、小说史研究的深入,文本"举例"的不断更新也是学术发展的一个表现。在重建文学史的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文本的精读以及对富有小说史意义的片断的提取,将从细节上改善小说史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念对小说的轻视造成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薄弱,明代学者胡应麟的小说史研究对古代小说史进行了纵向梳理,探寻各类型小说发展源流,并结合社会历史文化对各时期小说特征进行分析,体现出明晰的史理意识,为近现代的古代小说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产生过程,不难发现:鲁迅不仅描述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而且通过构建小说史,实现了文化批判和"学问根柢"重建的目的。"全本"《中国小说史略》应该是学术专著和课堂教学两种存在形态的统一。从"教学版"到"学术版"的变迁,《中国小说史略》通过小说类型命名和增删等将现代意义的"小说""历史化"和"自然化"了。鲁迅重写小说史不仅在于大学教育体制内作知识的更新,而且重新反思小说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正统文学是诗歌和散文,而小说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闲书,因此,古代小说研究直到宋末元初才起步,还处于萌芽状态。小说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在本世纪逐步创立和发展的。古代小说研究成绩斐然,蔚为大观,并形成世界性的影响,是本世纪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胜质则史”、“《诗》亡而后《春秋》作”,史同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与成果,其间因缘割舍难尽。中国史学之发达,重史崇史观念之浓重世所罕匹,史学堪称中国古典明的渊薮与结晶。化精英在长期大量纪传体历史编撰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规范系统-史传传统深受学濡养,同时又对学尤其是小说创作嘉惠良好。薪尽火传,富含学性的前四史及六朝正史虽为刘知几《史通》诋斥摧抑,并造成后世正史学意味的剧衰,其叙事写人艺术却在唐人传奇小说中延伸发展,对史传传统实现创造性转化正是唐人传奇小说号为“一代之奇”、“特绝之作”,从而宣告了中国古典小说体独立。成败两由之,史因缘洵为解读中国小说史的总枢机与大关键。  相似文献   

11.
张勇教授以人物形象之视角来剖析中国小说之演进与发展,抓住了小说古今演变之命脉,对明清以来的小说进行了"古今通观"式的研究。其研究带给学界很大启示,就是小说史的撰写也可以从人物类型的流变角度来进行。从这一学术角度而言,张勇教授的专著《中国小说古今演变研究举隅》可以说是重构中国小说史的先锋之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编撰始于夏志清,其“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的小说史观对贯串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的现代小说史编撰热潮具有非凡的启悟意义。其后国内的小说史编撰从草创到繁荣,从最开始的阶级论、反映论主导的小说史观发展到杨义吸纳各家之所长,创出了开阔的综合性小说史观;再到陈平原剑走偏锋,以小说形式的演变为重心,从而扭转了以小说内容为重心的传统模式。这其中无疑暗藏了小说史观变迁的一条逻辑线索,对其加以梳理,将有利于形成一个关照现代小说史的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现代小说史的写作中,对现代小说发展历史面貌、通俗小说的容纳、涵盖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一种是视五四小说为自足的系统,拒绝或部分容纳通俗小说;另一种是认为雅俗相加才是“现代小说”,致力于独立通俗小说发展历程的勾勒;还有一种是强调雅俗对峙的“整体”现代小说特征,力图描绘雅俗互动与融合。这些小说史都存在一些问题,如雅俗二元对立模式,站在精英文化立场评价通俗小说等。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存的各种小说史分别侧重于“文学批评”、“文学历史”和“文学理论”,将小说史分为“文”、“史”、“论”三种类型,辨析各派优点缺失,厘清相关的问题与争议,为小说史书写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说史略》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奠基性著作,在中国小说界的地位至今仍不可动摇,虽然后来许多小说研究者也对编撰中国古典小说史进行了不懈尝试,许多高校相继出版了关于中国古典小说史的专著,但后续作品从各方面都无法和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相提并论。本文对《中国小说史略》对《水浒传》的分类进行再认识,提出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水浒传》应归入宋人小说类别里的公案小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小说史研究要想有所突破,必须解决重视规律轻现象的问题,要善于发展有意味的现象、提炼典型现象,以现象来复现历史原生态与呈示规律;必须在现代小说内部新旧之间的关系、现代小说与包括民间学在内的传统学的联系、现代小说与外国学的比较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通俗小说是中国小说的一个门类,与历代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著录的古体小说不是一个系统.它从整体上属于不能被纳入正统文化的民间文化,使用普通民众都能理解的通俗语言,主要描写和表现社会日常生活,具有民间性、故事性、趣味性、审美性、娱乐性及口语化等特点.其直接来源是宋元“说话”,远源可上溯到先秦俳优与俳优小说.中国通俗小说史的编纂近年来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仍有进一步加强的必要.今人对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认识或多或少会受到现代小说观念的影响,难以完全客观地对待自己描述的对象.然而,古代通俗小说在本质上毕竟是历史的而不是现实的.因此,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察它,用历史的观念去理解它,用历史的方法去解析它,用历史的态度去评论它,从而建构比较客观的符合其历史发展实际的通俗小说史.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书写,从第一部到新近的一部,其间的影响与反叛之源流关系,可通过对以下议题的探讨得以呈现:1,作为体裁史的"小说"史,如何区别于普通的文学史书写?2,作为文学史之一部门的"小说史",如何处理"文学性"与"历史性"的关系?3,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现代性"有哪些理解和叙述的途径?在对夏志清、王德威、陈平原、杨联芬等学者书写实践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撰写是由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学术问题意识串联起来的链条,在部分地、相对地解决某一时代特有的问题之时,其写作本身又衍生出了新的、为后来者所接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小说史编撰体例中的“作家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史编撰体例的"作家论"模式,这一模式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杨义的同名著作中得以拓展和完善,九十年代以来的现代小说史编撰实践中这一模式继续得以继承,并呈现出新的视角和尝试。通过对这三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史著作的分析评价,以勾勒出"作家论"模式的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我国20世纪初影响最为巨大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开创了我国小说史研究的体系.在此书中,鲁迅运用中西互补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中国小说的发展和变迁,评述历代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评析各类小说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色.文章从鲁迅准备工作的进行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了鲁迅小说史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