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可以说大多是“瞎子作文”。要么是瞎想,充斥文章的是虚假的违背生活真实与逻辑的情节;要么是瞎写,故事陈旧,媚俗老套。“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严重的是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人。”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莉  郑茂苗 《江西教育》2002,(23):24-24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地学和教师创造性地教。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呢?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据此,在教学中恰当创设故事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学生所喜欢的诸如小动物骑车比赛的故事情境,利用课件将…  相似文献   

3.
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讲陶行知先生和三块糖的故事:有一个学生犯了错误,陶行知让他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他拿出了一块糖,说:"为了表扬你按时到来,奖给你一块糖。"学生很快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陶行知又拿出了一块糖,说:"为了表扬你的诚实,再奖励你一块糖",学生马上低下了头,最后,陶行知先生又拿出一块糖,说:"希望你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再送你一块糖。  相似文献   

4.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学习李商隐的诗歌时,我即兴讲了李商隐的爱情故事作为穿插;没想到,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种情况多次出现后,我兴奋了,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突破口。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在“讲故事”这个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探究。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如何整合教材与故事,如何丰富自己的故事“仓库”,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了我思索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和学生都在“讲”和“听”故事的过程中获益匪浅,可以说“教学相长”。“讲故事”的效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侍素芳 《考试周刊》2012,(29):126-126
多次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喜爱历史,但并不喜爱历史课。怎样让学生喜爱历史并喜爱历史课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学中所做的几点尝试。一、故事,让历史更美丽曾有位研究教育人士说:不爱学习的学生哪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一个也找不到。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探索,去感受、理解课文。笔者在《狼和鹿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曾实践过这一教学理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这一课的课堂教学片断笔录如下:我首先让学生预习这篇课文,上课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阅读课文时存在的问题。忽然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还不明白,谁是破坏森林、造成生态失衡的罪魁祸首呢?”我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他们理解课文的重要性,于是就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张浩航 《成才之路》2014,(21):22-22
小学美术课程是发展学生想象力最重要的课程,小学美术课堂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主阵地。美术教师应提高思想认识,把培养学生想象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积极利用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下面,笔者立足成才,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美术是感性的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把学生思维引入到自己的预设轨道,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例如三年级上册“大人国和小人国”一课,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引入教学的。上课伊始,我很高兴地问学生:同学们,老师很喜欢两本书,大家想知道书名吗?学生们心里很疑惑:这上美术课,老师为什么提看书的事情呢?心中有了疑惑,便急切想知道原因,学生纷纷摇头,我多媒体课件出示《鲁滨逊漂流记》,看过这本书的学生们顿时兴奋起来。接着,我又问:“谁能说说这本书讲的什么故事啊?”一个男生站起来,把故事简要地说了一遍。我又用课件出示了第二本书《格列佛游记》:这本书谁看过,你对它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故事?只有两个学生举起了手。一个学生说: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到小人国和大人国历险的事。我利用多媒体简要介绍了这部分内容,然后提出问题:“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这两本书吗?”一个学生说:“这两个主人公都很勇敢。”另一个学生说:“他们都在漂流中遇到了很多有趣的奇妙的故事。”我接着说:“如果我们也能在想象中漂流,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的惊喜!你能想象一下小人国的画面吗?”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激活了,他们纷纷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描述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因此,在研读教材的时候我们就应力图创设  相似文献   

8.
陈金莲 《生活教育》2013,(3):115-117
初学习作,三年级的学生还说不上喜欢写,但是,他们喜欢说,喜欢说自己的生活,尤其喜欢说自己的故事。我用"说故事——写故事——评故事"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习作,激发了习作的兴趣。一、说故事因为童心、童真,孩子们乐意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只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贴近孩子们的心思,孩子们就有话可说。第一课时,说故事,设计能引起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们动心,动口。  相似文献   

9.
故事背景周四有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内容是"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课堂上我安排学生把自己想告诉爸爸妈妈的心事说给大家听,不想竟激起了波澜。其中一个学生阿勐是这样说  相似文献   

10.
有个多年前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小学老师的。她的名字叫汤普森夫人。开学第一天她总会站在五年级学生的面前,对孩子们说一个谎。和大多数老师一样,她看着自己的学生,说她一视同仁地爱着所有人。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生做真实的人 ,写真实的话。只有真实的人 ,才有真实的个性 ,才能写出真实有个性的文章。真实是个性和创造的基础。作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 ,捕捉自己心情的瞬息变化 ;同时 ,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 ,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源泉。而不是引导学生说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 ,说迎合别人的话 ,甚至说假话。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来写作 ,才能真正达到学作文 ,学做人的目的。根据一则故事的启发 ,笔者设计了一节作文课 ,现实录如下 :师 :同学们看到老师手里端着一杯水 ,拿着48双筷…  相似文献   

12.
我们乡里有几句顺口溜:“上大人,孔乙己,说别人,想自己。”请别小看这几句话,它告诉了人们一个大道理:“说别人”要结合“想自己”,光说别人而不想自己是没有长进的。想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多数情况是在“说别人”,而没有好好引导学生“想自己”。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要求学生在“说别人”的时刻得“想自己”,而且可以借助故事引导学生先“想自己”,再“说别人”。  相似文献   

13.
张冬梅:各位老师,大家好!品茶使人宁静,品花使人喜悦,今天我们要"品读学生",又该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有人说,只有品读学生,课堂才有根,教学才有效;也有人说,"品读学生"是为人师表的方法之源。今天,就让我们以"品读学生: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为主题展开研讨,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亮出自己的观点,给出自己的见解。为什么要品读学生?陈金飞:有位教育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年轻的妈妈带着她的小宝贝去玩具商店购买玩具。各式各样的玩具令人目不暇接,可孩子却不停地哭闹。妈妈想,这么多玩具,难道孩子不喜欢吗?  相似文献   

14.
【引言】 很多年前读过的一则故事,一直引起我的深深思索。故事是这样的.一位老人临终前对好吃懒做的独生儿子很不放心,说:“如果你能凭自己的劳动挣来钱,我就把我遗产全部留给你。”儿子是一个懒汉,从来不干活,于是向母亲要了点钱,骗父亲说是自己挣来的。老人说:“这钱不是你挣的。”说着随手把它丢进火炉。  相似文献   

15.
争论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有一篇课文《争论的故事》,故事讲的是兄弟俩看见一只大雁飞来,想把它射下来,但是,一个说要煮着吃,另一个说要烤着吃。哥俩为了大雁的吃法而争论不休,结果大雁飞走了。故事揭示的道理是做事要注意抓住时机,不要进行无谓的争论,否则就会错失时机。在教学中,当学生通过朗读、讨论、辩论等,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听了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后,学生的回答有好多种,其中有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回答:学生1:“我觉得他们不能去射大雁,要保护动物。”学生2:“我觉得他们哥俩没有必要为了一只大雁争论不休,这样会伤了和气。”学生3:“我…  相似文献   

16.
正《自己去吧》(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富有童趣,故事内容能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本课时,学生对"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能够理解,但是在联系自己的经历时,却找不到事例。他们说得最多的是:妈妈帮我、爸爸陪我、姥姥带我,可见家长对孩子呵护备至,孩子生活在一个过于封闭、缺少自主活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一、尊重学生尊重什么有两个故事。一个是听说某初中学校为调整教学关系,还学生主体地位,制定了一条硬性规定:教师必须主动向学生问好,换句话说,就是变原先学生先问的“老师早”为教师先说“同学早”。此举一出,老师们哗然。有关领导在会上解释说,这关键是个观念问题,谁要是不转变观念,因这事在学生评价中坐了底儿,学校来年决不聘任。乍听这故事,真是令人一惊,继而又不免怀疑起来:这样就算是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也许因此感到了尊重,问题是这种形式是使大多数老师觉得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尊重,而感到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王蒙丽 《考试周刊》2014,(2):130-130
历史教学就是对历史事件进行重新学习和探讨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国家和全世界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概况,旨在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欣赏故事 ,激发兴趣1 .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老师这儿有几幅图 ,谁来把它们连起来 ,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呢 ?2 .老师出示简笔画——《斑马的故事》。(1 )小黑板上这几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你看懂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2 )学生自由练说。3.要求学生说出图上的天空、草地是什么颜色 ?有几种动物、它们之间会发生些什么事……同座位同学先说 ,再个别说。4.让学生根据小黑板上的画面进行交际。(1 )师生交际。师 :斑马妈妈带着小斑马在草地上吃草 ,这时来了一只什么动物 ?生 :来了一只凶恶的大狮子。师 :狮子来了 ,斑…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教学中 ,我们对学生不仅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教育 ,而且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现在 ,许多老师和学生有这样一个误区 ,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背会、记会 ,忽视了对历史内在规律性的教与学。下面就这个问题结合一些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不仅要重视历史知识的故事性 ,而且要重视其内在规律性。许多学生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多讲些历史故事 ,把历史和故事等同起来。其实 ,历史是一门科学 ,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 ,不能把历史简单地理解为讲故事、说笑话。历史知识需要记忆 ,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融会贯通。现在有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