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本文在深入分析文物科技类图书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文物科技类图书的出版数量将会持续、稳定增长,逐步成为文博类图书的一个重大分支,并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文物科技类图书就是记录文物科技工作内容与成果的图书,其内容主要涵盖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科技研究、文物建筑测量与维修等。相关图书的出版情况,可以作为反映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标杆。通过对文物科技类图书出版的整体趋势与具体特点的分析研究,不但有利于把握该行业图书出版的整体情况与未来趋势,而且还可以从侧面了  相似文献   

2.
钟志宏 《出版广角》2021,(15):64-66
广西美术出版社一品堂编辑部自2006年成立以来,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独到的选题标准、潜心打造的策划及多面的营销方式,在馆藏文物出版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入"十四五"时期,一品堂编辑部以拓宽出版馆藏文物的路径为目标,发挥自身优势,制定"馆藏中国传统文化"图书出版规划,在积极鼓励作者推出原创精品的同时,着力将自身的品牌优势与文博单位优势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4.
“事件出版”随着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而获得发展的契机,是以“事件”为中心,围绕事件构成元素进行断面或连续性综合报道和深入研究的出版行为.事件出版可以分为偶发事件出版、频发事件出版、奇异事件出版、人工事件出版等四种基本类型.这四类出版实践既有正当、适宜、主体自觉的伦理“在序”状态,也可能存在失时、失利、失义的伦理“失序”问题.有序的事件出版在伦理上应该对出版义利观、主体现、绩效观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麟 《编辑学刊》2021,(1):103-107
文物建筑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报告类图书的出版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下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报告类图书出版物的编写与出版匮乏,无法满足新时代文物保护主要目标这一问题,文章从组建编写团队、构建图书内容、创新图书出版形式等方面,对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报告类图书出版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出版美学三大基本问题——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为例,对近二十年来出版美学基础理论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文章系统分析了各学者的观点后,得出结论:出版美学是研究出版活动的美学意义的社会科学,是出版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的外延是包括编辑、印刷或复制、发行等在内的出版活动,其学科体系由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历史研究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非书刊文献历史价值、学术价值非常高,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经查询梳理,新中国成立后1021种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出版物中,非书刊文献的整理出版物有275种,占到总量约1/4,其中包括档案、公报、会议资料、政府文件、资料汇编、调查报告、统计资料、名人年谱、家谱、日记、手稿及书信等,且基本上都是2000年以后的成果。本文以时间为序,将民国时期非书刊文献的整理出版分成3个时期:民国时期非书刊文献的整理出版经历了2000年以前起始发展,2000-2010年波折发展和2010年以后波浪增长3个发展阶段。分别阐述了3个阶段里非书刊的整理出版状况与特征,呈现出的问题表现为:从文献类型看,极不平衡;从出版机构看,过于集中;从出版内容看,选题集中;从编制形式看,索引缺失4个方面。需要出版社从协调选题,加大调研,突显特色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9.
10.
魏硕 《采.写.编》2022,(3):127-128
20世纪8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股"美学热",一些学者借此将美学引入同样属于新兴学科的编辑出版学,于是"出版美学"一词应运而生.出版美学是出版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出版活动中的美学蕴涵,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编辑出版活动就是美学与实践的外在表现.在人民精神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数字化产品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本文浅析出版...  相似文献   

11.
殷洁 《电子出版》2005,(1):53-55
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络兴起子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媒。互联网络集报刊、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它既有报刊的时效性、可存储性,又有广播电视的形象性、生动性。此外,它还具有报刊、广播、电视所不具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最大的出版科学研究机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以出版学术服务中国出版“走出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由该所及下属的《出版发行研究》杂志与全球最著名的英文出版学术期刊—美国《出版研究季刊》(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合作编辑的《出版研究季刊》“中国专号”(英文版)已正式出版,并已向全球发行。  相似文献   

13.
曹嘉伟 《兰台世界》2007,(8X):48-49
本文通过对庄子“以大为美”的美学思想的探讨,揭示庄子所崇尚的“大美”之所在,以及这种“大美”思想对中国后世美学思想、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其在美学上得以实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出版的困境并不意味着它的消亡,它将结合互联网出版的优势以双向融合的方式实现出版业的重构。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由线上到线下的大规模定制出版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同时,也实现了专业生产与大众生产的结合,公信力与生产力的结合。总之,互联网出版与传统出版已经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互联网+出版”才是出版行业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炎萍 《现代出版》2015,(3):73-76
《启蒙与出版:苏格兰作家和18世纪英国、爱尔兰、美国的出版商》一书聚焦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书籍出版历史,对于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独特性与在此期间出版人的文化角色进行细微观察,并对由此折射出的出版史与思想史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蒋恺  宋扉  冯景  杨海燕 《编辑学报》2018,30(4):350-352
介绍一种新的在线出版模式,给出连续出版模式的定义、与常见在线出版模式的对比,分析连续出版模式的优势,解析实施连续出版模式的先决条件,最后通过《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的出版实践证明连续出版模式在缩短出版周期、优化期刊内容结构、提升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图书"自出版"这一新生的出版发行业态,对传统的出版发行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力图梳理出当前的图书"自出版"模式,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些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蒋凤藻的出版思想--兼论出版思想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引 自1985年至今,我国已有近10种出版通史问世.这些论著,无论在史料上或是在理论上,都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有力推动了出版学的繁荣和深入发展.笔者是这类论著的忠实读者,获益良多,同时又隐约感到一点不满足:以往的出版史研究,似偏重于历代出版家的出版活动和业绩,而对他们出版思想的论述则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9.
祁庆国 《中国博物馆》2002,(2):47-50,46
对于博物馆来说,文物照片或藏品照片是广泛应用的形象资料,无论是出版藏品画册、研究论著,还是制作展览、陈列,都离不开文物照片。对于文物考古学的研究来说,也是这样,从考古学发掘报告、到考古学研究论著,都是需要使用大量文物照片的。所以文物照片是展示、介绍文物本身所负载的信息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阐述了出版的本质属性,然后借助于融合出版环境下对"数字出版"概念的探究,旨在进一步明确"出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便于出版从业者在工作中更好地理清思路,看清方向,更好地适应目前整个出版行业的快速转型及升级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