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王栋 《出版广角》2017,(21):75-77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外语教材形成了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相结合的立体化出版格局.数字教材具有直观性、即时性、多模态等特征,是当代外语教学的重要资源载体.然而,我国高校外语数字教材的开发与出版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内容、形式、普及性和实用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在概述外语教材数字化出版形式与内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高校外语教材数字化出版现存的问题,并分析其解决的方案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姜军 《今传媒》2016,(5):24-2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各行业发展交得无所不能,且形成了资源融合并用的发展态势.现如今,图书出版市场在用户需求方面不能及时有效满足客户需求,社会经济效益产能下降,正处于求新求变的转折期.本文就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关键技术融合,探讨了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和数据挖掘技术辅助下的图书选题策划新方案,证明了“互联网+”思维在当代图书出版市场运作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吉正霞 《出版广角》2015,(15):24-25
本文针对“互联网+”条件下的编辑出版工作进行探讨,重点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出版资源与媒体融合探索,为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编辑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互联网,思维,解析并重构图书出版机构的角色与功能,通过对"互联网P时代图书出版的利润分析,探讨图书出版机构的组织变革.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出版社图书营销升级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出版社往往需要重新思考图书营销如何升级的问题,传统的营销方式该如何顺利转型.“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迎来最好的营销时代,网络营销成为“营销+”的重要途径,出版社图书营销到了需要高度重视、选择合适营销方式的关键时刻.图书的营销升级,在借助网络营销扩大图书销量的同时,还需通过图书内容价值的营销传播,实现跨界整合,获得图书销售之外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当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GDP的比值为3.48%,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作为占据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主力军——新闻出版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产业部门和重要力量。文章利用2006—2012年图书出版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对图书出版产业的总量、结构与速度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得出近些年来,特别是"十二五"初期图书出版的发展趋势,为图书出版产业乃至整个新闻出版产业的又好又快的平稳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梳理《科技工程英语及翻译》的选题思路,探讨"互联网+"思维引导下的图书出版新路径。编辑应当运用"互联网+"思维指导图书出版的整个流程,充分利用互联网互动性、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在更高层面上整体把握图书的选题信息、内容设计和宣传营销,提升图书的品质,满足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图书出版博弈说--用"博弈论"阐释图书出版的一种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人以"博弈"定义下围棋,今人以"博弈"比喻炒股票,本文尝试以"博弈"之说解释图书出版的若干现象,取其喻意也.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是由信息技术终端和网络平台共同组成,其在信息数据传输和资源获取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互联网和多元化新媒体影响下,纸质图书出版受到很大的冲击,医学图书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实现学术创新和共享,不断取得出版经营上的进步。本篇文章首先介绍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医学图书出版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医学图书的出版策略,最后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医学图书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图书出版行业宣传营销的工作方式弊病渐显.与此同时,市场对知识文化的强烈需求又要求出版社必须尽快做出改变.因此,图书出版行业进行互联网环境下的改革创新既是行业的需求,也是市场的需求.本文从图书出版行业存在的问题和“网红经济”的优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两者相结合的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可能性,以期为图书出版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孙佳 《出版参考》2005,(7X):28-28
时下涉足音乐图书出版的出版社已达300余家,但这块蛋糕由少数几家出版社所占有,其中人民音乐出社、上海音乐社、湖南文艺社稳居销售前三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于音乐图书出版有其一套不同于其他图书出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玲 《出版广角》2015,(16):78-79
组织编写和全面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律类专业核心教材是法治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运用大数据思维,通过当当网分析了现今我国法学教材出版现状,指出在创新开发法学教材时应秉持“法治思维、教育思维、互联网思维”三维互动的开发逻辑,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材开发路径,完成出版者任务转换,应对“互联网+教育”对出版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适应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培养的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其将内容存储、产品复制、阅听方式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在“互联网+”新的逻辑思维下如何形成数字阅读市场的标杆性介质?在数字媒介市场进一步“进化”成熟之时很快就会发现:依托数字技术使出版形式飞速发展的时期仅靠“标新立异”式的产品数量激增只能形成短期内的市场热度,而要保持数字出版产品在大数据时代的传播及其效果的持久价值,除要熟稔“互联网+”市场逻辑、运行逻辑以外,也要更加注意基于新逻辑轨迹下,数字出版向大数据出版演进时渠道的整合与拓展以及传播效能的快速提升,而这也正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是一种颠覆创新的范式,将引发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样也应以“互联网+”思维探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革.梳理“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研究现状,结合“互联网+”思维产生的背景、概念与特征,从用户思维和咨询馆员两个维度论述“互联网+”思维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促进,提出从服务理念、智慧服务、跨界服务三方面着手,实现“互联网+”思维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革新,也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快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和评价方法,拓展了传统文化与多元社会思潮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健全人格,陶冶大学生情操,厚植爱国情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亿 《新闻传播》2010,(5):42-43
调查显示,“80后”的阅读兴趣呈现出广泛性与多样性、娱乐性与消遣性、社会性与实用性的特征。这一阅读兴趣给整个图书出版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和变革。由于“80后”的阅读兴趣存在很多的误区.这也导致了图书市场在迎合他们的阅读兴趣、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陷入了畸形发展的境地。因此,图书出版业在市场运作中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有计划性地对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7.
杨曙 《出版科学》2011,(4):49-52
出版业在"80后"作家图书的商品化趋势比在传统精英作家出版中要明晰得多。传统精英作家图书出版往往以"高等教育""高等文化"等为标准定位,使学者习惯倾向围绕既存的"高等"观念的普遍性,而忽略了"80后"作家图书出版与众不同的个别性。"80后"作家图书的出版则可抛射出改变本身以精英面貌出现的精英作家图书作为"文艺场域"一部分的内在能动。"80后"作家图书的出版又具有很强的区分性和等级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出版行业的转型,在肯定我国思想政治类图书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亦要认真审视其不足。在新时期下创新、改革原有思想政治类图书出版体制机制,是保证思想政治类图书在日益激烈的图书出版市场中保持主体地位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读者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鉴赏能力的与日俱增,他们开始以挑剔的眼光,来寻求适合自己的"精神食粮"。在媒体市场竞争日渐加剧的形势下,出版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找准自己的位置,突出自己的个性特色,打造富有个性化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20.
段弘  吴琳 《出版广角》2017,(24):20-23
随着媒介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行业主体纷纷打破行业边界,以技术融合为先导,拓展产业空间.对出版主体而言,如何把最新技术纳入原有业态,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先从概念上界定分析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MR(混合实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以技术为主导的“AR+出版”和以出版为主导的“出版+AR”两种策略的诸多不同,再以新华文轩教装中心采用AR技术运营的“地理学科教室”和“AR妙懂地理APP”等新型出版产品为例,提出“出版+AR”凸显出版方主体地位、充分发挥AR技术优势在教育出版领域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