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王维国同志《究竟哪种答案好》一文颇有感慨。根据十二三岁(少数甚至才十岁)儿童知识面和分析概括能力的特点,我认为学生的答案并不错。学生的答卷里虽然没有写上“某资料里‘雪中送炭’概括了全文内容”一句,但“正当同志失去被子需要温暖的时候,毛主席把温暖送给了同志”一句就是概括,如果因为学  相似文献   

2.
阅读本刊第6期《究竟哪种答案好》的争议问题之后,我真为那60%的同学抱不平。多好的答案,竟被判成错题打上零分,实在太不公平了。我认为这个答案好,好就好在学生真正读懂了短文,和作者选题的意图融汇到一块去了。一篇文章的题目,既可以是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也可以是文章主题的集中提炼。我们可以设想,作者选择一个故事,是让读者从平凡的小事中见到毛主席的伟大。究竟用上一个什么题目好,作者是经过一番斟酌的。正当“我”在寒冷的冬天失去被子需要温暖的时候,毛主席及时派同志送去被子,把温暖送给同志,这不恰似雪中送炭吗?学生答出了“这种爱护十分及时”,正是“雪中送炭”的本意所在。整个答案完整无缺,恰到好处,应该是满分。至于参考答案,不管是摘自哪里,或者是凭命题者的主观臆断,我觉得还是答不切题,这个文题本身就不  相似文献   

3.
第十一册     
18 一夜的工作〔题旨说明)1.第一课,是帮助学生熟悉与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从题目本身的内容来 看,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概括出是 “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归纳课文的内容,得出“劳苦”与“简朴”的结论,这里要着 重培养概括与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二是要求细读课文,能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叙述的。这样一概括归纳,一具体叙述,既让学生熟悉和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在读书方法上提出了要求,而且把“内容”与“表 达”紧紧融和在一起,避免了肢解式理解 的弊端。2.第二题,是积累语言的练习。题目…  相似文献   

4.
一篇文章中,往往有几个重点词语、句子.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扣住它们来进行讲解,就能使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深更透.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就累得昏倒路旁了”这一部分回忆了大娘为给战士们送打糕昏倒路旁的事.教学时,我抓住“这真是雪中送炭”这个重点句子,指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 指名学生读了这部分课文后,我首先提出:“‘这真是雪中送炭呀!'中的‘这'指的是什么事?‘雪中送炭'本来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弄清“这”是指送打糕这件事.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去炭给别人生火取暖,比喻在急需要的时候给人以支持和帮助.接着,我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把  相似文献   

5.
黄琼 《中学教与学》2003,(11):29-30
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因此 ,写作者是不应该轻视文章展示给读者的第一道风景的。那么 ,怎样才算是“亮丽风景”呢 ?散文大家秦牧先生说 :“好的题目 ,总是概括力很大 ,饶有深意 ,引人思索 ,并且常常有形象性。”对于中学生来说 ,应该按照这个标准 ,结合自己的认识水平 ,运用恰当的方法 ,努力拟出好的题目。拟出好题目 ,应该遵循下列原则 :1 .能全面概括文章内容如果所叙之事均在小学时发生 ,可拟题为“难忘的小学生活” ;如果所叙之事发生在小学至初中乃至高中时候 ,则拟题为“难忘的学生生活”更妥当 ,因为它准确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言为心声,题为文眼”,小小的课文题目,概括、凝练、蕴含丰富,与文章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心灵的窗户,学生能品味到什么?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去感悟文章的内涵和深刻含义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7.
吕谦 《四川教育》2001,(12):41-41
18一夜的工作 [题旨说明] 1.第一课,是帮助学生熟悉与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从题目本身的内容来看,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概括出是"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归纳课文的内容,得出"劳苦"与"简朴"的结论,这里要着重培养概括与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二是要求细读课文,能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叙述的.  相似文献   

8.
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个好听的名字。其实,每篇文章也应该有个好的题目。我写的文章是《“反毛公鸡”》,这个题目是怎样想出来的呢?记得老师说过命题的方法:可以用概括文章内容的语句做题目,可以用与内容有关的物件名称做题目等。我这篇作文是根据人物特点命题的。爸爸的特点是同错误的行为对着干,  相似文献   

9.
“完形填空”是历年高考英语试题中必考的一种题型。实际上是通过一篇短文来考查学生对语言词汇、语法运用以及对某一特定文化的理解。它融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内容于语篇情境之中。有的试题选项从全文表层意义上看是对的,但是还需要从文章内容的具体情境或备选答案的意义上进行细微区别才能确定答案。  相似文献   

10.
题目是概括文章内容的,因此把握了题目就等于把握了文章的概括内容.这无论对阅读还是写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作文来说,题目是写作的依据,选材、构思、思路等都可依据题目揭示的信息.对阅读来说,可以根据题目推知文章可能会"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从而在客观上把握文章内容,使阅读者居高临下地阅读文章.阅读时从题入手,能摆脱作者的支配,成为读文的主动者.对学生来说,他不仅可摆脱作者的支配,还可以摆脱教者的支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题入手读文章是一场阅读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对A组和B组的题目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做出“是“或“否“的回答。A组:1.准备考试时,我先写好各道复习题的答案全文(或抄别人的),然后把它背熟,以便考试时能全部默写出来。2.在某些主要学科或某一门学科中,我认为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2.
翻译文章首先要翻译题目。一般说来,题目十分概括地反映了文章的内容,其特点是用字简练,往往只有几个字,但是要译好并非易事。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根据文章题目翻译的特点与要求,将题目译得简练、醒目、切题。在具体翻译时,有时要按字面译,有时要按文章内容译,有时要兼顾之,这就需要译者从全局出发仔细推敲。下面先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有一篇报导中国女飞行员的文章,题目是“她们飞上了蓝天”,乍看之下,按字面可译  相似文献   

13.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般而言,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我们是怎样开始写作的呢? 生:要先审题,紧紧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写作. 生:不止是要看作文题目,还要注意提示语的信息,并且不能忽视写作要求里面的注意事项. 生:在审清题目之后,要依据题目拟定恰当的内容图式,从而保证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是符合题意的. 师:这就是前段时间我们学过的内容.在内容图式明确之后,就要写具体的内容了,这个时候又要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4.
毛珏珺 《南昌教育》2009,(11):11-11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如画龙点睛,能使文章熠熠生辉。所谓题目,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概括诗文或讲演内容的词句”,是对所要写的文章内容的一个高度浓缩。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说的也是文章的题目就像人的额头、眼睛那么重要。因此,写作之前先拟题、拟好题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与闭卷考试相比,开卷考试的题目,难度有所加大,数量有所增加,内容的复杂性有所提高。这种复杂性表现在题目内容的跨度加大,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要求提高。例如某市今年中考就出了这样一道题:“试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实践中体现‘三个代表’的光辉思想的?”这道题不仅要求考生了解什么是“三个代表”,而且要求考生能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具体地加以说明。这对初中生来说,是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6.
把答案写在答案纸上将您的答案写在答案纸上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事。您应将正确答案写在正确位置上,另外,您应避免因写得太快而字迹不清,令本来正确的答案因考官看不清楚而评为错误。不要先阅读文章内容在未清楚目的的时候看阅读测验文章的内容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阅读测验是分为3部分,很多考生都会用同一个方法处理每一部分,就是先详细看文章内容或快速扫描内容,等对文章有一定了解时才开始看问题,用这个方法的人通常到最后都会发现时间不够用。因为在他们阅读文章的时候,他们不知道需要注意什么内容和找什么答  相似文献   

17.
初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候,学生才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英语,对英语学习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初步形成,也为后续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中国学生而言尤其重要,阅读部分在试卷中占据的分数比重非常大.有一种说法叫“得阅读分者得天下”,这一方面说明阅读题目是整张试卷中比较难的部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阅读中,学生较难把握的就是推理判断题,因为这种题目不是一眼就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的,而是需要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才能得出答案,属于主观题,也是阅读中比较难的题目.要正确找出这类题目的答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判断性思维.这种思维形成以后,不仅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运用到其他学科上乃至日常生活中,对提升学生的决策判断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8.
有些学生作文,不善审题。有的下笔千言,扣住题目的话却很少。有的重点不明,喧宾夺主。因此,要培养他们审题的能力,让他们看到一个题目,能够理解它的意旨,确定它的内容、重点和范围。我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经常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讲读课的解题,一是加强写作课的审题指导。文章标题与文章内容是紧密联系着的。好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能够准确地揭示文章主要的思想内容。我在解题的时候,注意说明题目的意义和重点。象解释《“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个题目我就先逐一解释了“丧家的”、“资本家”、“乏”这几个词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老师把小明的爸爸叫到学校,告诉他:“小明考试抄别人的答案。”小明爸爸说:“何以见得?”老师说:“他和同位的答案一模一样。”爸爸说:“那也不能说明什么呀。”老师说:“你看最后一题,同位写的是‘这题我不会’,小明写的是‘这题我也不’。”  相似文献   

20.
一散文二篇一、写梅雨潭题为“绿”,写“荷塘月色”则以所写对象名之,这两个题目同其内容各有什么联系? 二、比较两文写景顺序和角度的同与异,并从详略主次上指出各篇的重点和作者的用意。答案: 一、“绿”是生命的象征,能反映出作者热爱生活的进取精神。而“荷”则出污泥而不染, “月”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正是作者当时思想的概括。二、《绿》由远及近,立足点变换三次。先是水边,仅是轮廓性写两句;接着是亭边,较从容地写云、山、岩、草和瀑布,处处透出绿意,布置了背景;最后是潭边,正面写绿。先写性状特点,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