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頞是人名     
本文是关于“常頞”问题的专论。作者认为:据史料,常頞是人名,应有此人,虽无直证(未见史料),但有强厚佐证;《秦“五尺道”新考》中的“秦时查无此人”之说不一定能成立。据研究,“常”为姓氏,春秋即有,至秦,不仅是人名,“常頞”还可能就是秦当时的蜀郡守。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为展开讨论秦“五尺道”而作。认为:秦“五尺道”之本义,并非《史》、《汉》旧注所说的“道路”,更不是“栈道”,而是秦灭蜀后,进一步经略“西南夷”地区,首次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要地建置行政区域单位之一。所称“五尺”者,当是古代少数民族语之译音汉字。至于“常頞”,也不能断言为人名。并肯定深入探究秦“五尺道”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本刊在今年第6期发表了东北师大孔凡哲教授写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过程与结果”,第7—8期发表了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写的“课程改革2005”,这两篇文章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如何正确认识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本期发表了南宁天桃实验学校黄世忠老师写的“新课程改革,为谁而妩媚?”作者也就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本刊组织了部分老师对以上文章,即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实践课改”进行了讨论。相信这对每一个置身课改、关心课改的人都会有所触动。我们希望广大教师,特别是现在正在亲身实践课改的教师都来参加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我们在思想上对课改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在实践中能越来越正确地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4.
严修同志在一九七八年第一期《中国语文》上发表了《谈目前流行的一种病句》一文,引起了语文工作者的关注。同年第三期《中国语文》发表了一组短文,对严文提出了不同意见。徐世英同志在本刊一九七八年第四期上发表了题为《“病句”不病》的文章,也表示不同意严文的看法。接着,严修同志在一九七九年第一期的本刊上发表了《“‘病句’不病”吗?》的文章,对徐文逐点进行了答辩。本刊发表了徐、严二位同志的文章之后,陆续收到了各地许多同志的来稿,或者对徐文的观点,或者对严文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意见分歧很大。我们十分感谢各地同志对本刊的热情支持,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这些文章不能一一发表了。为了处理好大家的意见,我们同部分作者进行了研究,后来请来稿者之一的李裕德同志对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中的意见起草一个综述,几经讨论,现在发表出来。暂时我们就不准备再讨论这个问题了。  相似文献   

5.
本刊99年第4期发表了三篇“语文”教改的文章以后,收到各校语文教师的来稿,现选择其中八篇在本期刊出。这些文章分别阐述了他们的观点、作法、经验与困惑。编辑部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刊在1995年第3期发表“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文章后,引起争议。读者用自己的实验来参与讨论,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本期先发表杨新而的文章,以后还将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欢迎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刊1981年第五期发表了沈德仁同志《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一文后,收到了几篇同沈文讨论的文章。这里发表许北海同志一篇。鉴于篇幅有限,今后不拟开展这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自本刊今年第5 期“普通话与方言”专栏开设以来,陆续收到不少稿件,对如何开展普通话教学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本期推荐了孟斌和陈育红两位先生的文章,一篇侧重在具体方言区的教学技巧,一篇从学习心理上分析问题,均值得一读。另外,本期邱洪兴老师的文章从方言角度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不同语言系统的相互关系。总之,普通话和方言的问题十分复杂, 需要我们长期细致地开展工作。本刊欢迎老师和专家们将自己的经验、方法和观点写成文章,惠寄给我们,以利交流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在1981年党的《历史决议》发表前后,曾是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这一讨论1983年以后才逐渐冷了下来,但大家的认识并未完全一致,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为此,我刊1992年第3期发表了邬家能同志《浅析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国内主要矛盾》一文,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K41993年第1期全文收入。邬家能同志认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一些同志不同意这个观点,来稿与邬家能同志商榷。因此,我刊本期特开辟争鸣专栏,发表与邬家能同志争鸣的黄爱军同志的来稿,并欢迎专家学者继续来稿参与讨论。我们认为,理论研究应坚持“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即学术上不同的观点,只要不是反马克思主义和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都可以通过自由讨论和公开争鸣来解决。只有通过讨论和争鸣,大家的认识才能取得一致,才能促进学术的发展和理论的进步。但在编写讲义和课堂教学中,则必须以党的决议为准绳,而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本刊以前发表的“邬文”和本期争鸣专栏发表的“黄文”,我们均未做任何改动,因此文章只代表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本刊编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李镇西老师的《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一文,在本刊1991年第12期发表后,在读者评刊中有不同的反响,有的同志认为:“此文作者用心良苦,愿望善良,但教育思想陈旧,会好心伤害学生素质。”有的同志认为“李镇西老师从具体可行的四种方法入手,以科学的态度分析了“教师权威转化为集体意志”这—论题。最近,我们又陆续收到一些不同见解的来稿,除今年三、四两期已发表的李荼晶同志的《立足“建设”,还是“破字当头”》和刘诚信同志的《这种管理办法行吗?》两篇与李镇西老师商榷的文章外,本期又发表了双克同志的文章。他们的观点鲜明,摆事实、讲道理,各抒己见,具有良好的文德、文风,我们殷切希望关心本刊、关心这一重要课题的广大班主任和理论工作者踊跃来稿,陈述自己的观点,也可就其中桌一个观点和做法,结合自己或别的班主任的工作实际,有理有据地阐述如何管理班集体才科学。愿这个问题的讨论,对广大班主任科学管理班集体,提高班级德育实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谈“××教育”》于去年9月在本刊发表后,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各方褒贬不一,今刊出一篇刘景升同志的商榷文章。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讨论,对于进一步认识和推动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欢迎有更多的同志来各抒己见,参与争鸣。  相似文献   

12.
这里发表的朱蓬蓬、李毓坚、韩如玉、王越几位同志的文章所提出的问题都属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导下对成人教育的反思与前瞻”这个专题讨论的范畴。而在这些问题上,人们的认识未必一致,很有必要进行讨论。这几篇文章的作者虽然并不是为讨论专栏投稿,但把这几篇纳入“反思与前瞻”讨论专栏,相信作者是不会不同意的。我们希望讨论能从这里开始,逐渐深入下去。恳请同志们针对这几篇文章提出的问题或其他领域的问题,参加讨论。还是建议同志们从调查入手,拿出硬梆梆的论据,在反思的基础上前瞻。  相似文献   

13.
鉴于“通俗文学”日益“通”向“上中下三等社会”,而理论批评界又众说纷云,本刊自这一期起,决定拿出一定的篇幅开辟“通俗文学论坛”专栏,加以讨论。这里发表伦海同志的《论小说通俗与通俗小说》,再加上后面万陆与罗岗同志的二篇,算是我们这个专栏的第一组文章。伦海同志的文章从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对“通俗小说”作了一种把握,并提出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欢迎赐稿就这些问题以及大家所关心的其它问题进行讨论。来稿以4千字左右为好,最长不超过8千字。在高校文科学报开辟这样的专栏,国内尚无先例,恳请学界同仁大力鼎助。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本期刊物出版,历史脚步就要切实地跨入21世纪的门槛。借用本期发表的晏辉博士对中国伦理学研究的论文标题,编者最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都切实提示我们“世纪之交”“究竟该研究什么”,怎样以新的精神面貌在新世纪学术领域发挥本刊的一份作用。因为编辑只能以作者的稿件为工作基础,只能是对实际来稿的有所取和有所不取,我们特别需要作者的全力支持与细致合作。刊登在封底的本刊稿约,尤其是对稿件书写的规范化要求,敬请作者遵从。依照惯例,这里要推荐本期刊发的重点论文。省级社科规划项目的成果论文发表6篇,都是对现实重大问题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对一道静电学问题的讨论本刊在1998年1~2合期的“问题讨论”栏中发表了阳军老师的文章:“能量守恒定律在这里不适用吗?”文中对一道静电学问题给出了5种解法,解的结果却得到两种截然相反的答案.由此作者提出,能量守恒定律在这里不适用吗?文章刊出后,编辑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接受广大读者的监督与帮助,使《历史教学》这个刊物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和读者的需要服务,本刊自本期起开辟“批评与建议”专栏,主要发表读者对本刊的意见。我们热切地希望读者对本刊的编辑工作,对本刊发表的思想内容有问题的文章,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曾在本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如对读者的批评有何意见,或对自己已发表的文章中的观点问题有新的看法,也欢迎写稿寄给本刊。此外,读者对其他历史著作的批评文章,我们也将在本栏发表。《文史哲》1965年第1期发表的牛致功《怎样认识班固的历史观》一文,是对本刊1962年第4期所载冉昭德《班固与<汉书>》一文中若干观点问题的评论;1965年3月10日《光明日报·史学》发表的胡昭曦《关于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几个问题》一文,评论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的一些问题,其中也涉及本刊1964年第3期所载周良霄《有关王安石变法思想的几个问题》一文的某些观点。现特将这两篇文章的摘要发表于下。——编者  相似文献   

17.
“井田制”问题是史学界讨论了多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刊将近期收到的七篇不同观点的文章摘其要点,汇集刊出,供讨论研究。由于“井田制”问题史学界还存在分歧意见,暂时还难以彻底解决。因此在没有发现更多的出土材料之前,我们不拟继续刊发同题文章。至于史学界感兴趣的其它问题,今后本刊仍拟不定期组织一些类似的“笔谈”,希望得到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一篇学术争呜文章,作者的观点很明确:一是“用现代逻辑取代传统逻辑”,不妥;二是金岳霖先生对自己旧逻辑观的“自我批判”是真诚的,一概否定金先生的“新逻辑观”,不妥。  相似文献   

19.
“新基础教育”的探索,是从两篇文章和一个人开始的。1994年4月,中国《教育参考》杂志发表了《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作者从对时代精神的分析入手,阐述了以“新人形象”为核心的新教育理想。10年之后再看这篇文章,我们发现,这是一篇“新基础教育”改革的宣言。1997年9月,中国的《教育研究》杂志又发表了同一作者的另一篇名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文章,这是第一篇从“生命”的视角来探讨教学活动的文章。许多学校将文章复印后分发给教师,自发组织学习和讨论。一些教师培训机构也将该文作为阅读教材。很快,该文的观点和内容不仅被…  相似文献   

20.
感悟与质疑     
本刊7月上半月刊发表的“从《历史教学》看五十五年来我国的历史教育研究——基于CSSCI(1951—2006)数据的量化分析”一文,因我们审稿时没有仔细思量,没有发现该文数据的严重失实。本刊是1951年创刊的杂志,1990年代之前没有电子版。经询问,CSSCI只有1998年以后的数据。作者在注释中说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指清华大学的CNKI。本刊没有与该中心签署最终协议,不知道他们的数据从何而来。为了说明该文数据失误,我们特别邀请龚奇柱先生撰文,并要求他将在本刊所发表的文章详细开列出来,以正视听。本刊的很多老作者大概都会有同感,就此我们向老一代作者致歉。另外,该文作者仅仅是周仕德一人,张明富先生有“声明”,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