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力图揭示介入早期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作家的心理机制。这些作家具有鲜明的“予史”人格,作为小说创作主体的人格反而缺失,导致了当时小说家的缺位。在书商、市场和读者的影响下作家的精神在特定时空中暂时的“下野”,以及因惊“奇”而出现的眩惑,都一定程度改变了自己的现实人格,逐渐与文体要求达成一致。在创作过程中,面对的特定题材,使作家的自觉意志再次改变,最终完成小说家人格的嬗变。早期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是作家的一场眩惑中的七采梦。这些小说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往往也因作家的眩惑而生成。  相似文献   

2.
对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提出的一个观点谈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认为《红楼梦》以前的小说并非"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  相似文献   

3.
《水浒》也叫《水浒传》、《江湖豪客传》、《忠义水浒传》、《京本忠义传》,比较时髦的叫法是“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无可争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杰出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和世界文坛流传不衰。在四大名著成书前后,与之关系密切、互为渊源的戏剧,以其立体化、形象化的形式,在舞台上演绎和诠释四大名著中的故事。随着四大名著的对外传播,相同体裁的戏剧也登上不同国度的戏剧舞台,各种戏剧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似走进了死胡同,人们颇多非议,圈内圈外口诛笔伐,颇有些“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味道。不错,中学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就教学而言,教学方法陈旧,高耗低效,教学紧跟高考,脱离生活,培养的学生除了高考,在生活中的语文能力很差;就学生而言,突出表现在高中毕业生字写不好,话说不好,写作能力低,文学素养差。据有关人士统计,不少高中生到毕业时连《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四大名著都没看过,连写个便条都是错别字连篇。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说“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他说:“10多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这些事实确实令我们这些中学语文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6.
7.
晴天  聂勇 《当代电大》2006,(9):60-61
《红楼梦》: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 《三国演义》:一批兵荒马乱下的足智多谋又无力回天的人。 《水浒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盔甲。 《西游记》:把热闹跌坐成永不死亡的寂静。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作者意识到小说不在于刻板地再现历史,而在于表面历史的魂魄,因此要从战争的“史”里找到“诗”。《金瓶梅》关心是有质感的生活,它标志着小说艺术追求生活流和原生态的写实美学思潮的出现。从小说思维方式来看,前者具有历史反思的意味,后者则有几分反讽意味,对它的意蕴似应报之以反讽的玩味和清赏。从世界小说史的大格局来观照,三部小说审美意识都过于早熟,而后者又逸出常轨,它们都体现了小说家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鄂东地域,古称蕲黄。自宋代黄州府兴建河东书院以来,各地书院、学官相继问世,教育发达,风鼎鼎,名儒硬彦,代不乏人。《三国演义》《水许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等五大古典名均与鄂东结缘,实为坛趣事,享誉古今。  相似文献   

10.
小学时候就已经知道我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现在要给这四大名著排座次,的确是个难题。该怎样排呢?会有多少排法?试试吧!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文本中的关索故事,显然不是来自三国正史,基本上是民间传说的产物。而且,在不同《三国》小说文本中叙述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这种差异的出现,使得人们对关索故事的生成及其与三国故事的关系作出种种猜测。而这一故事的民间传播更见出正史与通俗文学之间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2.
<三国志平话>是说书艺人讲说三国故事的底本,它在罗贯中生活的那个时代出版,因此,罗贯中如果创作<三国演义>应当借鉴此书.但从<平话>的内容看,三国故事在元末明初还不够成熟,罗贯中不能从中借鉴到什么东西.所以,他在当时还没有成熟的长篇小说和小说理论可资借鉴的情况下,没有条件因此也不可能创作出这样一部杰作来.<三国演义>应当是宋元至明中叶的说书艺人们世代累积不断创造出来的,并不是由某一个人创作而成.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蕴涵着丰富的用人智慧,其中关于人才的重要性、求才用才的思想,以及求才者应具备的素质、品德、应采取的态度、措施等,都能给现代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镇聪 《鸡西大学学报》2008,8(5):104-106
《三国演义》与《伊利亚特》虽然以描写英雄为主,但也描写了一些女性。在两部作品中,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并无多大的价值可言,但中西方对待女性的态度还是有所不同,从中我们亦可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重视政治和道德,而西方则重视个人和人性。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文化内核不同。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三国演义》的表现手法是重心理过程的结果,具体地说有斗智艺术与攻心描写相结合、内心活动与外部行为相统一、故事情节与心理过程相交融、静态描写与隐秘表现相辉映等四个特色。不能因该作品表现手法具有隐秘性而否定其心理描写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把一般人不愿看也看不懂的史书《三国志》通俗化为易懂的历史小说。这部小说在让读者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让人认识了人性。这里通过几位典型人物形象分析了《三国演义》中体现的人性恶、人性善以及善恶的交战,总结论证其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对曹操总体上持贬诋态度,但对其文治武功和诗文风采并非一概斥责。本文试图通过审阅作品对曹操文化活动的零星描绘,结合有关史载的考察,揭示《三国演义》中"奸雄"形象的另一面——文化功臣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达到了类型化的高峰,人物性格具有"定形"的特点。通过对人物"义"的表现进行深入剖析,就会发现小说人物在"定形"的基础上还具有"变形"的特征,性格是矛盾和复杂的。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写刘备“善哭”丰富并强化了刘备“仁君”心性、“义士”性情、“英雄”之志、“枭雄”之术“儿女之情”等方面的性格内涵。而且,“善哭”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刘备矛盾的性格结构。矛盾而复杂的性格使刘备形象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20.
孙权作为东汉末年一位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君主,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没有曹操和刘备的戏份多,但作者罗贯中依然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治国有法、治军有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