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林纾"五四"前夕声称庚子年曾为《杭州白话报》写作"白话道情",迄今无人查证,致使其本来面目长期以来不为人知。1901年《杭州白话报》刊发的署名"竹实饲凤生"的六种"道情",应是林纾之作。襄助《杭州白话报》,创作"白话道情",以白话开民智,以通俗文艺振民气,且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是20世纪初年的壮年林纾确曾有过的一段白话文学创作经历。《杭州白话报》"白话道情"之考论,还原了林纾作为晚清开风气之先的启蒙白话报和白话文学先驱者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清末以《中国白话报》、《河南白话科学报》为主阵地刊发的一批白话地理游记文,文学色彩较浓,篇章结构亦佳,是清末白话文创作的重要收获,颇具文类价值。它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悄然加入时代因素和现代性因子,不经意中实现了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一些白话游记文,置之于20世纪20-40年代诸种语体文教科书中,也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明清白话小说中摘取语词结合小说文本进行考辨注释,并就此试对《汉语大词典》、《小说词语汇释》、《宋元明清小说语词大词典》在相关语词的条目、义项和例证方面的补正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4.
《直隶白话报》主编吴樾的传记多种,内容各有不同,其间又有矛盾处。本文在大量一手材料基础上,对吴樾的生平事迹进行梳理与考证。  相似文献   

5.
《大公报》和《盛京时报》上的三则材料,不仅证实了《烟台白话报》确曾在1907年存世,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窥知该报的启蒙向度、语言特点及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白话》是徐坤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典型代表。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似乎总是与反讽联系紧密,两者的结合也使文章尖刻而发人深省,并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意味。《白话》中作者通过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总体反讽等反讽类型举重若轻地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挣扎和生存困境,这三种反讽类型在徐坤小说《白话》中运用自如,一方面增加了文章可读性,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精英文化的消解。也因此,《白话》奠定了徐坤小说反讽的修辞策略,在其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首次弄清了民国初年《蒙文白话报》及其后身《蒙文报》的历史沿革,刊期总数,发作范围等的基础上,笔者纠正了以往的一些错讹,通过对报纸内容的分析,认为该刊在灌输共和理念,笼络和威慑蒙古上层,巩固民国的统治方面起了相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代白话小说的创作和出版比较活跃,与之相应,小说的序跋也数量可观。除了具有推动作品出版和传播的实用功能外,这些序跋文字的价值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分析解读作品文本的批评价值;二,探讨小说发展的理论价值;二,借题发挥,书写个人心志的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9.
晚清以来,白话取代文言,获得主流话语权,进而成为新文学的基本表达方式,这一历史进程并非一蹴而就。白话升格的历史演进过程,在混杂着新与旧、中与西、因与替等时代主题的历史语境下展开,是断裂、交叉与可能性的多主题变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晚近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的纷繁复杂。作为白话升格的直接推动力量,晚清报界的主创、编辑、写手,以白话报为变革话语表达的试验场,成为日后五四新文学登场的最初拉幕者。  相似文献   

10.
白话联有两类 ,一类是白话律联 ,另一类是白话非律联。白话律联的存在体现了人们在改革对联所使用的语体时 ,对文言联旧有声律规则的留恋和对韵律美的执着追求 ;而白话非律联则有彻底挣脱平仄束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稀见清未白话小说集残卷《辅化篇》、《大愿船》、《保伞救劫录》、《救劫保命丹》、《济险舟》与《跻春台》、《照胆台》、《救生船》、《萃美集》属同类作品,其编创宗旨、叙事体制、艺术风格相同,它们组成了清末川刻白话短篇小说的作品“集群”,形成了清代小说史上地域特色鲜明的一个流派,在这些作品背后,活跃着一个目前学术界知之甚少的作家群体。  相似文献   

12.
《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一书,独辟蹊径,视角新颖,胜义纷纶。作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入手,借助语义学、训诂学、文化学等平台,寻绎出早期白话小说的形制特征及其与汉译佛典的文化源流关系,为变文讲唱文学中的叙事性作品确定了"白话小说"的身份并予以小说史意义上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古白话是秦汉至五四运动期间社会各阶层日常交际用语的书面加工形式,纵横开阖,随事随情挥洒铺叙,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容纳新事物、新思想与新词语。古白话词汇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不断产生的新词新义,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承上启下、古今贯通的时代性;南北有别、各地存异的地域性;增替并行,与时俱进的时变性;铺陈描绘、通俗晓畅的鲜活性;旧质与新质共存、趋雅与从俗相融、本土与外来碰撞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敦煌藏卷中的说(讲)书唱书的情况及中国古代小说实际情况的分析研究,提出"敦煌藏卷中的白话小说"这一具体切实的概念,并认为它是中国白话小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计量单位的词。在桂平白话中有许多量词是普通话所没有的,特别是乡村土白话更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本文收集了桂平白话的常用量词,并分析其构词形式,藉以说明桂平白话,主要是乡村土白话与普通话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蒙元硬译体是将蒙汉两种语言及语法夹杂到一起的特殊翻译体例,学术界通称为“元代白话”,或是“直译体”。但这些通称其实并不妥当,因为:该文体里的汉语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话,也不是元代白话语言的变体;该文体出现于元朝前,所以称为“元代白话”在时间上并不十分妥当;而且“硬译”与“直译”是不同的翻译方法,称为“直译体”是把“直译”与“硬译”混同了。笔者从以上三方面分析了该种文体的不同称谓及其不当之处,认为将该文体称之为“蒙元硬译体”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广韵》音系作为比较参照系,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归纳安怀白话与安怀客家话声母系统之间的主要异同点,并试图对其主要异同点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8.
指出并订正了《白话小说语言词典》中的一些文字讹误和释义疏误,以期使这部高质量的词典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明清白话文献中使用而《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没有收录或收录却释义不全的词语数则进行考释,目的在于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佛教与文学的关系,是近年来学术界甚为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它涉及到佛教经典的解读和文学文本的解读的双重困难。俞晓红教授的《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