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期对症:材料陈旧,内容撞车。[误区扫描]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能否选好材料关乎文章的成败。一些同学疏于在选材上下工夫,常常是不假思索地顺手拈来平日里多次用过的材料———省事倒是省事,但文章因此步入了材料陈旧、内容平庸的误区。在他们的笔下,一是爱写老故事,比如张同学拾金不昧啦,李同学助人为乐啦,赵老师带病工作啦,这些老掉牙的故事中,那些相同的人物、相同的情节不知被多少人、多少次地重复过,令人大倒胃口;二是爱摆老观点,比如批评父母不理解“我”、发泄作业很多的痛苦等等。如果再用上相同的事例,文章总让人觉得似曾相识;三是爱…  相似文献   

2.
对症:材料陈旧,内容撞车 [误区扫描]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材关乎文章的成败.一些同学疏于在选材上下工夫,常常是不假思索地顺手拈来平日里多次用过的材料--省事倒是省事,文章却因此步入了材料陈旧、内容平庸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本期对症:材料陈旧,内容撞车 [误区扫描]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能否选好材料关乎文章的成败.一些同学疏于在选材上下工夫,常常是不假思索地顺手拈来平日里多次用过的材料--省事倒是省事,但文章因此步入了材料陈旧、内容平庸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赵小和 《高中生》2009,(23):55-57
很多作文,经常涉及传统话题,比如亲情、友情、坚强、生命、团结等。这些主题已经传唱千年,让人觉得很老套,难以写出新意。实际上,当话题内容已经限定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逆向思维,利用形式的创新来实现文章的翻新,写出老故事的曲折,让老内容这一口古井兴起波澜,重新焕发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和支柱。选材时除了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要力求选择新颖的材料。新鲜别致的材料,才能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才能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一篇文章中,如果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老材料、老例子,味同嚼蜡,很难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在规定性很强的考试作文中,文章的别具一格,往往就体现在材料的新颖上。比如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考生写的是学骑车、学游泳、学做饭,这固然也切题,但大家都这样写,就谈不上什么新意,而且简直令人生厌了。聪明的考生就不是这样,他们广开思路,另辟蹊径,写尝试向报社投稿,尝试假期…  相似文献   

6.
每年中考结束,总结作文得失,平庸之作之所以平庸,与其材料的陈旧、内容撞车大有关联。总结起来,这些失败作文的选材误区大体上有三类:一是套用。许多同学在考前紧抱各类优秀作文选不放,其目的不是考虑如何借鉴写法而是想着如何全盘套用。如此一来难免出现内容撞车事件。二是胡编。为了追求感人,许多同学喜欢胡编一些子虚乌有的事,幻想着骗取阅卷老师的同情,这种作文无论编得怎样巧妙,都难逃老师的法眼,假的就是假的,永远也变不成真的。三是陈旧。材料陈旧充分说明了考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缺少对课外材料的阅读,缺少对生活的思考。脑子里就那么几件事,写来写去老一套。比如一写父母就是发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守护病重的“我”一守就是一夜;写“勤奋”、写“毅力”、写“恒心”一律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此外便什么也不知道了。这种作文想得高分比登天还难,因为太陈旧了。以上三种考场作文的选材误区同学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努力回避。  相似文献   

7.
选择典型、新颖、精炼的材料是中考作文制胜的又一绝招。然而有许多考场作文常常呈现下列问题:一是材料贫乏,内容干瘪。写人时,就只会罗列人物特点;叙事时,只说故事提要;议论时,只会生硬地嫁接。二是材料平庸,缺少个性。比如写老师,必  相似文献   

8.
这个故事是说一只小鸡的。很小,应该是从蛋壳里孵出来没有多少日子。很嫩的黄颜色。叫起来是"叽叽"的声音。现在小鸡对妈妈说,叽叽,我出去玩啦!小鸡就独自上了路。一只小老鼠迎面走来。小老  相似文献   

9.
引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妆》,当问到最喜欢文章的哪些语句时,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而喜欢的原因竟然是"第一次听人这么说,而且说得这么美。"学生的回答不由地引发我的思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教育是他应该接受而没人给过他呢?有多少道理是他应该懂得而"从来没听人讲过"呢?比如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0.
牙医爱唱歌     
作为一个爱音乐的人,我发现很多歌手在唱歌之前,从事的都是其他职业。比如做过泥水匠啦,比如做过服务生啦,有意思的事,有不少歌手都是从牙医转行的。这些牙医经过至少7年的医学院苦读后,纷纷发现只有唱歌才是自己的真爱,可见音乐魅力之大。GReeeeN是一支来自日本的乐队,乐队名称来源于"Green Boy",有"新  相似文献   

11.
外貌丑陋的人,无论怎样善于巧扮精饰,也决不会成为美人;相反漂亮俊美的人,即使身着烂衣,反更引人注目。文章也如此。一篇文章,材料新颖、典型,即使文笔差些,也仍有一定的说服力;反之,材料陈旧平淡,无论怎样调用艺术手段,也决成不了上品。可见材料起着决定作用。那么,什么是材料呢?为着某一写作目的,作者从生活中搜集、摄取,以及写入文章之中的一系列的事实或论据,统称之为材料。什么才是典型材料呢?就是具有代表性或概括性、最能够深刻地表达人或事物本质的材料。比如“领导干部子弟犯法与民同罪”,就揭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高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作为载体,其在一篇文章中的作用.无疑是既不言而喻又至关重要的——如果说文章的内容也就是造一幢高楼大厦的那些基本材料(钢筋、水泥、砖瓦、玻璃等等),而文章的形式也就是那幢高楼大厦的那张图纸的话,那么,语言便是使原本零零散散地堆在野外的那些钢筋啦、水泥啦、  相似文献   

13.
“辫子姐姐心灵花园”成长故事系列又有新书啦,它就是《梦神老师不可思议》! 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高枕的万能替补老师,他经常做临时“救火队员”.比如分饭的饭桶叔,还替请假的清洁大婶打扫厕所,被学生看不起,叫他抹布先生。他似乎老在梦游,心不在焉。大家叫他梦游神老师。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习》2005,(9):35-35
一、关于签订《南京条约》的学术观点:材料一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至于协定关税,他们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耆英等人,知道战前广东官吏的苛捐杂税是引起战争原因之一,现在把关税明文规定,岂不是一个釜底抽薪、一劳永逸的办法?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5%,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洋洋得意,…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2003,(4)
在我从小到大通过各种渠道比如学校比如家庭比如书本接受的教育中,收听频率很高的一个告诫是做事要勤奋,似乎人只要勤奋,干什么迟早都会成功。这样的教育不知害了多少人。事实上,不管做什么事都有窍门和捷径。我们的父母和教师很少将这个道理告诉孩子,他们总是错误地将窍门和投机取巧捆绑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和支柱。选材时除了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要力求选择新颖的材料。新鲜别致的材料,才能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才能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一篇文章中,如果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尽是些人们熟知的老材料、老例子,便味同嚼蜡,很难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在规  相似文献   

17.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和支柱。选材时除了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要力求新颖。新鲜别致的材料,才能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才能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一篇文章中,如果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尽是些读者熟知的老材料、老例子,味同嚼蜡,是很难引起人们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电视上看到过公路自行车赛,道路长,竞争激烈,许多车手都在自行车架上备了水壶,以便解渴。瞧,上边这只“水壶”,圆圆的壶身,还有个方便开启的盖子。然而,让你想不到的是,它并不是只水壶。它里边放着自行车小修小补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比如扳手啦,套筒啦,螺丝刀啦,胶皮啦,胶水啦,等等,原来它是个水壶状的小小工具箱,真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19.
考场作文时,把自己读过的书报上的故事原文搬上考卷,往往给人以抄袭之嫌。但这不等于说不能用别人文章中的材料,比如可以先对自己熟悉的几个故事进行压缩,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达某种新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香山红叶》的教学重点,在于分析老向导这个人物;难点则是在理解以物喻人、虚实结合的手法。讲授时宜以实见虚,以虚映实.讲红叶暗喻老向导,讲老向导照应红叶;相应地带出香山其他景物及传说、故事,作为红叶与老向导的背景,以丰富其内涵。具体步骤可由浅入深,由实到虚。可以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提问。如:一、文题是《香山红叶》,文章为什么不径写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