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回乡诗     
离乡背井、作客他乡的游子,怀乡思亲、念家想友是他们亲切而深厚的感情,归乡则是他们心中强烈的愿望.如屈原<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乐府诗集·乌孙公主歌>:"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一旦踏上回乡的路程,诗人的心情却因自身的遭际不同而显得复杂多变,异彩纷呈.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读古代的归乡诗仍能引起我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2.
漫话回乡诗     
离乡背井、作客他乡的游子,怀乡思亲、念家想友是他们亲切而深厚的感情,归乡则是他们心中强烈的愿望.如屈原<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乐府诗集·乌孙公主歌>:"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一旦踏上回乡的路程,诗人的心情却因自身的遭际不同而显得复杂多变,异彩纷呈.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读古代的归乡诗仍能引起我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3.
乡愁     
游子离乡,总是有着几分无奈、几分愁苦。那乡音似潺潺的水声,环绕在我的身边;而乡容却如可望不可即的梦,只飘摇在我的心头。因而对于乡音,我的心中永远怀着一份最诚挚的敬与爱。迫于学业,我很少再住在故乡。故乡在我的记忆中并没有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是淡淡地划过。对于那个没有太多印象却有着几分与生俱来的熟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是他的故乡——苏北水乡一座城镇深情的儿子。“少小离乡老大回”,汪曾祺早年离乡,后却难得有机会一回乡里,然而,故乡一直在这位游子的心中。他的小说,写得最多,也最令人瞩目的就是那些关于故乡的篇章。自然材料几乎全都取诸往昔。他的故乡往昔的人事、风俗、习惯、以及他自身的深情与独特美学追求,构成了一个富于魅力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5.
故乡情结     
乡关何处?自古至今,无数人提出过这样一个似乎毫无意义的问题。我们中华民族对故乡有着特别浓厚的感情,每一位游子离乡多年便总会有这种感叹。故乡在这些游子心中打下了一个结——故乡情结。相信不少人都读过崔颢的《黄鹤楼》。小时候我能把它背出来,而现在却只记得最后两句了: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故乡》是“我”归乡又离乡的故事,也是“我”的自我心灵的旅行,其间,童年体验中的“故乡”得到重新体认,物是人非的残酷现实却陷“我”于绝望的境地,郁郁感伤的情调重重包围着我,使“我”艰于呼吸。但绝望并没有成为“我”心灵之旅的终点,而恰是艰苦卓绝“抗战”的起点,于是我们发现了小说中的一个关键词:走。“走”作为实践活动,在这里不是简单的走开或逃离,而是一种反抗绝望的生命体验。有人曾经认为《故乡》结尾的议论是不必要的,甚至认为这样的议论有添足之嫌。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对希望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希望也不是盲目而肤浅…  相似文献   

7.
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似乎都寄寓着浓郁悲凉的“归乡情结”,这可能囿于作者灵魂深处“归乡情结”的缠绕,亦或源于作者灵魂深处挥之不去的孤独漂泊之苦与身世落魄之悲凉,又或许源于作者对精神家园迷失的困惑与寻找理想出路的迷茫。鲁迅的小说《故乡》亦是如此,其字里行间渗透的“归乡情结”确乎是颇有性味的题旨。  相似文献   

8.
"离乡—还乡—再次离乡"是师陀小说最为典型的情节模式。主人公曾怀着对故土的厌倦及对现代文明的憧憬离乡寻梦,失落于异乡后又怀着希望与怀想重返故土,最终不得不再次离乡。故乡的腐朽与窒息是流浪者无枝可依的罪魁。师陀的"还乡"结构独具匠心,这与其独特的生命体验息息相关,通过与沈从文等作家对比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母校永在     
凸凹 《教师博览》2014,(3):39-40
一如丑人的自我感觉总是俊的,故乡在我的心中,也总是好。特别是有关故乡的文字,处处溢关,营造出诱人的神秘,惹他人向往。  相似文献   

10.
高敏 《时代教育》2014,(11):207+210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首开乡土小说风气的作家,归乡情结一直贯穿在他小说的创作中,这种强烈的情感同样在他的小说《故乡》里深深的埋藏着。本文通过对《故乡》内蕴的分析,充分揭示故乡在鲁迅心灵的深刻投影及作家对故乡乡民深切的热爱和浓深的愤恨之情,并由此观到深层的"回归"与追索。  相似文献   

11.
故乡情绪     
我的故乡在秦岭北麓终南山下的周至县。这些年来远离故乡,或是走南闯北,浪迹天涯;或是越洋过海,羁旅它乡,青少年时代发生在故乡的人和事,总是时时刻刻的挂在心中。无论相隔多么遥远,总是魂牵梦萦着秦岭渭水之间的这片热土。 周至县,以山曲水折而得名,在陕西素有“金周至,银户县”的美称。由于它的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2.
李佩甫在《生命册》中塑造了由乡到城的知识分子典型形象——吴志鹏。本文通过对吴志鹏离乡后的性格中明显的从"变形"到"还原"轨迹分析,由离开无梁村前受中原风土人情浸染下的朴素、重人情、守底线,变化成为追逐关系、人情淡薄、违规乱纪;又在物质利益极大成功后性格中占主导的因素逐渐淡化,转化为关注底层、心怀正义、回归底线,并且最终导向情寄乡土。这一轨迹背后作者指出离乡知识分子一方面内心有"精神还乡"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已无法真正回归乡村。在城市里处于成功者的离乡知识分子,经历着融不进城市、回不到故乡的双重无力困境。  相似文献   

13.
枕一缕蛙声     
<正>常常感喟于川端康成的一句话:"一听到雨蛙的鸣声,我心田里,忽地装满了月夜的景色。"宁静的夏夜,我的思绪总飘回长满青草、蓄满月光的故乡。那此起彼伏的蛙声总是乘着一股轻风,穿透我的心灵。麦香弥漫的季节,故乡那池塘里、河滩上、田野间传来了轻音乐般的蛙鸣。心中便涌起一股骚动和亢奋,诗性的夏夜又有了蛙们激情洋溢的伴奏了。青蛙"咕呱——咕呱——"地叫着,高高低低,远远近近,如涛如梦,飘过清清爽爽的夜  相似文献   

14.
游子的心事     
我一面恋极了故乡,一面疯爱着远方。我想象有一天,故乡就在我的身后一尺一尺地退去,而我,手执诗歌,决绝地奔跑,虽然忍不住时不时地回头望。9月,我出发了。那次,离乡250公里。第一次远离故土,终于体验到了一种高于概念的远方。时有故乡的风轻拂过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作者用离乡——返乡——怀乡——重新审视故乡这条线索将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来,并发出深切的感慨。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作者用离乡——返乡——怀乡——重新审视故乡这条线索将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来,并发出深切的感慨。  相似文献   

17.
久离故土,难免心中郁积起一叠叠沉甸甸的乡情。 乡情像一条坚韧而绵长的丝线,无论走到哪里,它总是伴着我一同前行。山,隔不断;水,剪不断;一头系着故乡,一头系在我心中。在城市住久了,思念故  相似文献   

18.
[摘要]师陀的《果园城记》和张承志的《黑骏马》在文本结构上均含有“离开——归来——再离开”的“归乡”模式,但二者精神归乡之旅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一个是写“乡土的矛盾与反抗”,另一个则是“深沉的眷恋与皈依”。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在于二者对时空关系错位下对故乡的态度及两位作者与传统文化的位置关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轻松而又沉重的故事。一个人去看医生,说自己经常睡不着,心中总是有着无尽的忧郁与烦恼,生活中找不到一点点快乐。  相似文献   

20.
<正>城镇化是一个既宏大又切近的话题,一头连着现代化进程,一头系着个体情思。春节假期刚过,千千万万个游子在城市与家乡之间"折返跑"。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那些既亲密又疏离的亲友,给行进中的人们带来哪些新感受?又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迁,引发城镇化哪些新思考?通往故乡的路总是那么悠长而惆怅。村口的那棵老皂角树已经枯黄,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者,倔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