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罚,作为一种具有严重病理的教育方法或者手段,在现今的大多数国家里都被宣布为非法行为。尽管现行法律明文规定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但各地的体罚现象有增无减,花样也不断翻新。除原有的罚站、打骂、罚跑、罚抄、罚跪、罚爬、罚劳动等形式外,还出现了罚吃大便、罚吃苍蝇等形式的体罚。1986年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禁止体罚学生。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律责任规定,对于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教师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然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教育实践中仍然长期存在着体罚现象,而且有的还相当严重,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忌,这一点在教育界已达成了共识。然而,有的教师却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我不打学生,不罚学生,批评学生有什么错?我严格要求学生,说他骂他是为他好,这也不  相似文献   

3.
时下 ,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少了 ,但是“心罚”却普遍存在。所谓“心罚” ,就是对待某些学生冷漠、讽刺、挖苦、压抑等等。这种心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如孤独无助、自卑、恐惧、自暴自弃、厌学、敌意等等心理问题和障碍。常见的“心罚”有以下几种 :对学生冷漠。有些教师对学习成绩差或行为上有些毛病的后进生 ,采取不理睬的态度 ,不给他谈话 ,不给他笑脸 ,相处几年如同路人 ,甚至连批评也没有。有的学生受不了这种精神禁闭 ,故意违纪 ,以求老师批评他一次 ,精神上透透气 ,可见这种“冷漠”型“心罚”的厉害。讽刺挖苦学生。有的…  相似文献   

4.
心理伤害,是指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由于教育方法、管理方式以及措施的不完善或不当等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一种损害。这种损害由于不太明显且发生效应较为迟滞,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它往往对学生脆弱的心灵造成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有的甚至用一生的时间都无法来弥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较为常见的心理伤害表现形式有以下两种:1.体罚或变相体罚体罚即对学生身体的惩罚。是一种以有意识地造成在学生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来制止和预防学生某些问题行为的惩罚形式,多以罚站、罚跑、罚背书、罚抄课文或作业、罚扫清洁为代表的形式,在传统教育中一直被作…  相似文献   

5.
有的教师由于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修养,常常把“罚”当作法宝:除了“传统”的体罚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手段——罚款。这些教师之所以抓住这个“法宝”不放,是认为它“有效”:一“罚”,学生就规规矩矩了!殊不知,它既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又造成了师生对立。换句话说,它所带来的都是教育的不利因素。因为惩罚不能使人改过,只能使人隐匿过失。体罚学生,实际上是教师无能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罚”字当头体罚和变相体罚在不少学校还时常发生。学生因为犯了错误,被教育者讽刺、挖苦、辱骂者有之;罚站、罚跑、罚面壁者有之;踢脚腿、揪头发、揪耳朵者有之。这些简单、粗暴的做法,极易使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极端做法。在一些学校的一些班级还存在罚钱、罚物的现象。这种处罚与其说是罚学生,倒不如说是罚家长,因为学生是纯粹的消费者。教育并不否认处罚,适当的处罚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我们讲的处罚并不是指对学生进行体罚、变相体罚和经济处罚。体罚、变相体罚和经济处罚是与教育规律相违背的,它违反了…  相似文献   

7.
体罚是以损害人体、侮辱人格为惩罚手段的错误教育方法。在幼儿园和中小学中,体罚现象久禁不绝。体罚行为的实施主体是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被罚者往往是违纪学生。体罚行为的表现形式包括直接责打学生,让其它学生代行体罚或让违纪学生自罚,以及罚学生劳动、做...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幼儿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有的幼儿园还相当严重。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①坐高椅;②夹嘴巴;③揪耳朵(或小辫、头颈);④立壁角;⑤关禁闭;⑥罚睡觉;⑦打手心;⑧罚劳动;⑨撵出去;⑩“自罚自”。至于讽刺、训斥、漫骂、吓唬和拧一把、踢一脚、拉一下,就更普遍了。幼儿园中这些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很不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是对幼儿身心健康的  相似文献   

9.
体罚,作为一种具有严重病理的教育方法或者手段,在现今的大多数国家里都被宣布为非法行为。尽管现行法律明文规定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但各地的体罚现象有增无减,花样也不断翻新。除原有的罚站、打骂、罚跑、罚抄、罚跪、罚爬、罚劳动等形式外,还出现了罚吃大便、罚吃苍蝇等形式的体罚。1986年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禁止体罚学生。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学校教育中出现的不当惩罚,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严禁教师有任何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这无疑是英明之举。可是,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却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为了保住政绩,一概不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与“罚”沾边。谁要是“罚”了学生,“体罚”、“变相体罚”、“心罚”等罪名和“一票否决、责任自负、高职低聘”等处分则随之而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体罚和变相体罚在不少学校还时常发生。学生因为犯了错误,被教育者讽刺、挖苦、辱骂者有之;罚站、罚跑、罚面壁者有之;踢脚腿、揪头发、揪耳朵者有之。这些简单、粗暴的做法,极易使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极端做法。在一些学校的一些班级还存在罚钱、罚物的现象。这种处罚与其说是罚学生,倒不如说是罚家长,因为学生是纯粹的消费者。教育并不否认处罚,适当的处罚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我们讲的处罚并不是指对学生进行体罚、变相体罚和经济处罚。体罚、变相体罚和经济处罚是与教育规律相违背的,它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有关规定,直接导致青少年学生身心受到伤害。动辄体罚、变相体罚和经济处罚,只能反映我们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无能与素质的低下。  相似文献   

12.
本刊启事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忌,这一点在教育界已达成了共识。然而,有的教师却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我不打学生,不罚学生,批评学生有什么错?我严格要求学生,说他骂他是为他好,这也不行吗?当然,批评是必要的,但伤害学生自尊的批评不仅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把学生推向反面。这里所说的“心罚”就是指教师伤害学生自尊的批评。  相似文献   

13.
禁罚随想     
戴阿茂 《师道》2004,(3):16-16
罚是一种具体的手段,有很多种类:罚款、刑罚、罚偷税漏税……这些罚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一种罚却是一定要禁止的,那就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相似文献   

14.
现在,在不少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教育仍然使用体罚。有的教师,即使在学校里从不打学生,而对自己的子女则仍旧使用体罚。这些家长的共同苦衷是教子无良法,只得求助于体罚。教育孩子是科学,是艺术。要真正掌握和运用它确是不容易的。在六十年前,陈鹤琴先生就说过“用体罚以指导小孩子易,不用体罚而用别的良法以指导  相似文献   

15.
体罚学生早已为学校明令禁止。在人们的口诛笔伐中,这种以"罚"代教的"棍棒"式教育逐渐得到遏制。但是,另一种更为隐蔽的变相惩罚方式--"心罚"--仍大量存在。一些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以胁迫、谩骂、讽刺、挖苦、冷落甚至羞辱等违背教育规律的极不文明的错误言行对待学生。这种教育方式在心理上、精神上给学生造成极大伤害。   与体罚相比,心罚之危害更大。从"罚"的外部特征来看,体罚是显性的,而心罚是隐性的。教师对学生"心罚"主要体现为一种言语行为态度,较之体罚,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随意性。当前对于校园的"心罚"风,一来缺乏必要…  相似文献   

16.
体罚现象寻因淮南师专陈开伦近年的“师德”问卷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体罚学生绝非个别现象,或罚站、罚跪,或罚作业,或挨耳光、吃“拳脚”,花样繁多,不一而足,有的甚至失手致学生死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误认为...  相似文献   

17.
“体罚”:“罚”字,是目前一些中小学生非常熟悉的字眼儿。有的小学生在还没有认识这个字的字形之前,已经体验到这个字的“深刻”含义。因为有的教师把“体罚”作为班级管理、教学的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学生如有不完成作业、迟到违纪等不良现象,教师便让学生或面壁站立,或大量抄写作业,或围操场跑几圈甚至几十圈……  相似文献   

18.
关于体罚     
一、体罚为何屡禁不止? 应该说,体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从“严师出高徒”的激励到“教不严、师之惰”的鞭策。都要求教师用一种严格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这种“严”无外乎就是用戒尺、鞭子之类的“教具”来管教学生,通过采用这种造成学生身体痛苦的手段,来最终达到管教学生的目的。于是“体罚”这种教学手段便应运而生,并且,在新的形势下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比如,在罚的内容上有直接的体罚如打脑袋、打耳光、打嘴巴、打手心、打屁股、扯耳朵、刮鼻子;有间接的体罚如罚站、罚跑、罚  相似文献   

19.
王海宝 《班主任》2014,(2):61-61
正在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上,一名班主任说,他们班的班规规定,学生违纪一次缴纳班费十元,还强调自己与学生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其实,所谓的缴纳班费,本质是对违纪学生罚款。我们常说,禁止体罚学生,却往往疏忽了对学生的"钱罚"。我认为,"钱罚"与"体罚…"心罚"一样,应该摒弃。原因  相似文献   

20.
子宜 《内蒙古教育》2009,(19):51-51
对于有过失的学生到底该不该体罚?这是个至今尚存争议的问题。主张罚者认为既然趋利避害是人类甚至生物的本性,那么,对犯有过错的学生给予适当的体罚有益而无害,他们可以举出许多成功的事例:贝多芬、傅聪幼时都挨过打,如果没有严父(其实也包括严师)的体罚,他们未必能成为一流大师;反对体罚者却认为,体罚,是对人权的侵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