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善恶观和道德关系两方面阐述了禅宗伦理对于建立现代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和意义,其去恶行善、众生平等、慈悲利他等基本伦理道德观念对于构建和谐的己我、己他和人与生态关系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禅宗思想中“空”、“善”、“悟”、“智”等基本概念为个体解释、解决生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实现安身立命,推进现代人类意义世界的构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2.
责任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从本质上讲,是对义务的认识和对义务的实践.受市场张力和渗透力的影响学校的伦理道德责任极为重要.学校责任的复杂性和伦理道德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信任”、“利他”与“合作”三维作为学校的伦理道德责任的重要性,即学校应该且必须对学生的“信任”、“利他”与“合作”等美德的培养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需要伦理道德力量的支持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基础包括:利他性,维护、遵守市场规划的自觉性,诚实守信原则,集体主义原则等。这些伦理道德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客观要求,但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完全自发地产生这些伦理道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形成,有赖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界定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与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伦理道德建设实际,认为“公忠”爱国的道德精神、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智慧、传统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理想道德人格等方面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旨在为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古为今用和现代新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有间接和直接之分,现代科学技术对伦理道德的直接影响变得越来越突出。现代科学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发展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在正确伦理道德的引导下进行,使之朝着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高度重视伦理道德建设,他在许多方面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思想,为我国道德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他高度重视伦理道德建设、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培养“四有”新人等问题,邓小平对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北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伦理道德。“一体”表征的是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各民族的紧密团结、相互学习、不断交流;“多元”则反映了我国特有的民族关系和历史进程。汉民族以儒家伦理道德学说居于核心地位,这直接影响着西北各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形成。这种伦理道德上的一体化从都讲求仁慈,强调、注重个人修养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伦理道德不是一种自然的和永恒不变的社会观念,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含义、构成、作用和性质也各有特点。现代和谐社会所依托的伦理道德原则是建立在现代物质文明和文化背景之上的,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原则存在着经济基础、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李娟  张家铭 《继续教育》2010,24(8):99-101
对于蓰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来说,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和系统效益的发挥。在国家进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今天,如何结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改造己有的管理模式,建立一种符合实际、高效的捉村远程教育管理模式,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甘肃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县为主”远程教育管理机构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0.
阐释了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历程的八个阶段,先豢文化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源头;两汉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基本确立、成形时期;魏晋至隋唐五代是一个整合嬗变的时期;宋明既是中国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备、定型的时代,也是中国传统伦理体系进一步完备,纲常礼教的权威完全确立的时代;从明代中期到清代前期,一批被当时目为“异端”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公然对传统的理欲观、公私观、义利观提出质疑、批判;近代是中国伦理道德的转型期;现代是中国伦理道德多元期;当代乃是社会主义道德在中国建立时期。  相似文献   

11.
社区远程教育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空巢家庭目前在中国一直呈上升趋势,由于空巢家庭成员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成为社区远程教育的重要对象。本文针对空巢家庭特点,从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几个角度,提出社区远程教育对这一群体的教学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两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远程教育伦理责任的研究中,人们通常从公正、公平等角度来研究,这是社会伦理基本要求,是一种外生式伦理责任,具有其相应的规定性。但远程教育在发展的同时,又表现出自身的特性,是一种内含式的伦理责任,它依附于外生式伦理责任,且不同于外生式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3.
自主学习能力是人们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教。育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是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探讨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如何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多项支持服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实践”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一种人对人的、具有道德的或政治性的活动。人类的德性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彰显并获得。作为以“类”而存在的人,国家这一共同体是个体道德实践的内在要求。教育则承载着传承人类历史道德理论经验的责任,分析了教育所面临的任务之一就是依靠人类的教育经验和文化精华。在实践中探索重塑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具体道德行为方式,恢复教育的道德传承和实践功能,从而造就具备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根本德性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5.
医药行业有着明显的“生命关联性”,药德教育的内容包括:尊重生命是基石、理明术精是核心、责任至上是关键、科学规范是保障。开展药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形成“全方位、有重点、多形式”的药德教育格局;构建药德教育课程体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开发隐性教育资源,拓宽药德教育内容;以及重视实训实习阶段,强化医药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的公民教育在伦理方面以培养公民伦理并通过大学德育进行道德教育,但现实中大学德育的效用并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大学德育的"知行脱节":道德行为不能达到道德认知和行为规范的要求。站在伦理学高度看,人与人相处所存在的行为准则有多种,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能以最基本的"底线伦理"——"不为恶"原则为行为原则就是实现了道德行为,遵循此原则就是从基本道德行为做起进而逐步达到公民伦理要求。大学生公民同样需要从"底线伦理"的行为准则做起以达到公民伦理的高层次要求。因此,要提升大学德育的效用就需要以"底线伦理"为基础进行道德行为约束,以达到"知行统一"的德育目标。高校基于"底线伦理"才可呈现高效用的大学德育的可能世界。  相似文献   

17.
以最新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远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分析,结合我国的成功实践,认为,现代远程教育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孙应鳌继承王阳明倡导遵从天理、反身自省以"致良知"的思想,强调在"求仁"中恢复心之本体,因而也特别提倡文艺发挥政治伦理教化的作用。作为心学家,孙应鳌最关注的是人通过修身正心、诚意慎独工夫使自己德行合于心本体"仁"的问题,而文艺的政治伦理教化作用正是为了使人获得这种工夫,因此孙应鳌也就必定将倡导文艺进行儒家的政治伦理教化,作为构建自己心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于1902年在《新民说》中发出了改造国民性,再造新民的呼声。他所谓的新民人格便是近代意义上公民形象的雏形。公民思想的产生并非偶然,有着逻辑上的必然性和现实中的可能性,它内涵丰富,可归纳为“理想信念”、“道德意识”、“文化素养”、“纪律规范”四点。梁启超提出的“再造新民”呼声已过了一个多世纪,中国的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跟现代政治文明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梁启超的命题至今还未过时,公民教育仍是我国当前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教育与公民的多元文化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的伦理态度和行动方式是重要的公民品质的内容,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与文化的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相互学习、相互欣赏,是多元社会中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多元文化意识和文化发展能力,应该是公民公共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元文化教育不仅反映了对少数族群的文化的认可的政治价值的诉求,更重要的是把多元文化的共生和共存放置在积极的教育追求上,通过教育不仅实现文化的发扬和发展,而且养育多元文化的伦理关系和公民人格。培养公民的多元文化伦理是教育文化建构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