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由学生“坚守道德底线”谈个人品德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意义品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对学生科学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价在学校各种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现代教育和现代管理的角度看,学生评价应该对学生起到诊断、导向、服务、调控、改进等功能,对学生有“道德”的评价,能使学生得到鼓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3.
道德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道德体验是学校道德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体验具有亲历性、反思性、整合性和不可传授性的特点。关注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习道德,既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又是寻求支持道德学习的条件。生活中处处有体验,但不是有生活就有体验,回归生活世界,开发体验式道德学习资源,是学校教育的使命所在。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习道德,一是把握“物镜”生活,使学生体验到道德就在身边;二是创设“情境”生活,在情感体验中丰富道德智慧;三是开发“意境”生活,让学生在艺术生活中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王国琴 《教育艺术》2009,(8):61-61,59
谈话课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集体说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思想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它简便易行,灵活多样,有利于系统地向学生阐述学校信息,传递交流情感,对于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评判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树立良好的道德信念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生活中,部分班主任对这15分钟的谈话课不够重视,从而使其德育功能无法真正体现.笔者认为班主任在谈话课的实施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真正让谈话谈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5.
学校实施感恩教育,明确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认识到这是解决现代学生人格滑坡和道德缺失的有效途径。但在考察众多学校“感恩教育”开展的情况后,感觉到普遍存在“高、大、空”的弊病,教育活动往往成为一阵风,成为展示学校形象的表面文章,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不能产生深刻影响,最终也就不能养成学生“感恩”的良好品行。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是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学校的教师、教学、活动、环境对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把握各种因素,实施综合教育,才能使学校教育有的放矢,增强实效。  相似文献   

7.
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关于公民道德的负面新闻频频见诸报端,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公众良知底线不断被侵蚀。一时间,公民道德问题成了"社会焦虑"。"扶我卡"的出现,又引起诸多争议。笔者认为,道德虽然需要法律的扶助与守卫,但法律"判"不出道德与善良。道德只能由信仰、教育、示范、感化来积淀。在此背景下,应该大力加强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学校虽然无力改变整个社会,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当未来的公民都树立了高尚的道德观时,社会才会有清明和谐的希望。加强学校公民道德教育建设,可以从树立道德楷模、体会榜样崇高、践行道德行为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对儿童的道德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学校的道德文化、学校的精神气质直接作用于儿童的道德精神的形成。因此,学校整体上必须是一个道德结构,必须是道德性的机构。学校教育中的各种不道德性是道德教育失去实效的根本原因之一。塑造学校的道德文化就是对学校进行道德改造,就是形成一种促进教师、学生的道德人格以及组织本身的道德性不断向优秀发展的文化,让道德价值和道德追求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把学校建设成具有道德性的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某种道德准则及价值依据的信服和尊崇。家庭、学校、社会道德信仰教育的缺位或失当是造成"9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模糊或方向偏差的原因。集家庭、学校、社会之力,才能做好"9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尽管现实社会中道德的教育与不道德的教育同时并存,但学校教育应以道德的教育来培养道德的人。教育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这两种教育存在做出区分,并追求道德且有效的教育。因为教育必然是道德的,道德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1.
<正>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儿童行为的专门课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不是靠一套专门臆想出来的措施所能实现的。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工具给学生提供诸多实用和便捷,但由于其传播的开放性和隐匿性等,也使部分学生在网络上出现道德“失范”现象,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道德“失范”很可能成为现实道德“失范”的起点,因此,在当今“微时代”背景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有效利用好这一网络交流平台,除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外,还应该注重从责任伦理视角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进行道德评判、价值指引,建构学生的责任伦理意识,进而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逐渐凸显出来,社会对具有技术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需求,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基于"道德性社团"的班级建设有重要意义和一定的可行性。道德性社团班级的构建需要学校管理者、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张绪姝 《班主任》2005,(6):32-34
认知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柯尔伯格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道德两难法",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强调教育的道德内容,“道德的教育”强调教育的道德本性,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受到动机论和效果论道德评价模式的影响,没有把道德教育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忽视了道德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把“道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道德的教育”,结果使得“道德教育”往往变成了“不道德的教育”.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道德教育”必须自觉地走向“道德的教育”,克服道德教育中的不道德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评估事业正步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但在教育评估的实践中,与教育发展主题不相协调、有损教育评估声誉的事时有发生,甚至有扩散蔓延的趋势。由于教育评估中的不道德行为发生在教育过程中,发生在学校里,所以它比一般的不道德行为所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和恶劣。评估体制的创新、技术水平的提高、科研能力的加强等问题可以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而道德建设必须从一开始就抓起。营造良好的教育评估道德环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孟庆华 《双语学习》2007,(9M):140-141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多年来学校开展了礼仪教育、环境教育、抗挫折教育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生活方式变了,社会环境变了。以往我们对学生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接受那些固定的道德价值,这种以“听话为标准”,以“服从为目的”的驯服式教育忽视了主体精神活动在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学校教育这一维度,分析了"教育冷漠"现象的成因,重点提出了避免出现"教育冷漠"现象的措施,即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关怀"、提高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力、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与适当开设生命课程等.  相似文献   

19.
教师道德素养是教师人格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在其教学行为中的体现。当代学校教育中呈现出学生学习不良等问题,这与教师道德素养普遍存在不同程度问题有着一定关系。教师道德关系学生成长,对其自身的专业进步以及社会道德进步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研究教师道德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教育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志 《中国德育》2005,(12):37-38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进行道德启发.常以谈话的方式出现。但有些教师把谈话变成了“道德说教”,没有实效,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恶。因此.必须弄清“道德说教”的特征及存在的原因.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对策.提高谈话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