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大纲指出:从一年级,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那么,如何搞好一年级的朗读教学呢? 一、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学生读好字音。学生读错字常见这样三种情况:一是读错多音字,如将“小猫种鱼”的“种”(zhong)与“蒲公英的种子”的“种”(zhong)混淆。二是“白字读半边”,如将“鹅”读成“我”、“玩”读成“元”等。三是将普通话的字音读成方言土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以上错误。  相似文献   

2.
四、自主学习是一杆秤 【故事】学生交流初读《滥竽充数》的感受时,对故事的概括较为啰唆,我要求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大多数学生还不能做到。我就启发学生:“同桌合作试着把仅有一个自然段的课文读成两个自然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学生好奇地尝试后,分别以齐宣王与齐泯王的身份把课文读成了两个自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缘起 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认识了小数的各部分名称后,请学生试读“65.65”。一连请了5个学生,都错读成“六十五点六十五”,无一出现正确读法。我紧接着示范正确读法“六十五点六五”,并要求学生们比较——“听出老师读的有什么不一样了吗?”……然而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依旧读错。  相似文献   

4.
陈汉杰 《上海教育》2009,(17):53-53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求学也在农村。在我上一年级时,学校的代课教师特别多,由于他们多数是“文革”时期的初中生,所以常常闹笑话,比如把“辣椒”读成“辣叔”,把“陕西”读成“峡西”。因此,村民对于本村的学校教育基本不抱什么希望,学校已经五年没有教出一个正儿八经考上镇一中的学生了。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以为“雨”只读“徊”。《鹬蚌相争》一文中,鹬威胁蚌说:“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必有死蚌。”学生把“雨”读成第三声,我没有任何怀疑。  相似文献   

6.
《可爱的草塘》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调写出了草塘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学到作者下水泡子逮鱼这一段时,学生纷纷把“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中的“没”读成了(mei),而我在设计教案时是把它读成“没(mo)”的。我当时一愣,转念一想,学生这种读法也有道理呀,且听听他们的想法。于是,我飞快地板书:没(mei)还是没(mo)?学生也一愣,也许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要读“没(mo)”,教室里霎时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7.
朗读,首先要读得正确。可是直到高年级,学生还是常常读错词句。让学生读《穷人》一课,课文上写的是“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有几个学生却把“溅起”读成“掀起”。让学生读《詹天佑》,有几个学生把“勘测线路”念成“勘测路线”。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课文写的是“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一部分学生却将“找不到”读成“看不到”。为什么在朗读时会常常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开始,我觉得是学生朗读时粗心,技术不高,但订正了几遍,有的学生还是不能改正过来,看来,这并不全是疏忽。深入地分析学…  相似文献   

8.
汉族学生学习维语常见的发音和书写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语是属于阿尔泰语系语言,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语言。语种距离越远,语言学习上的困难就越大。我们在给汉族学生讲授维语课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学生不能正确发音的问题。汉族学生经常把维语中常用的而汉语中没有的音读错以致造成一些问题的出现。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维语发音很难,我们发不出这种音”的想法,使自己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维语的信心。一、“这个音往往被汉族学生读成“”。如:(雪)读成(事);(人名)读成(干部);(血)读成户(哈萨克人)读成(哥萨克人);(完好无损)读成(族名);(饱)读成(电);(黄…  相似文献   

9.
汉语拼音各课教材内容难易不一,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该集中力量突破难点。我是怎样解决汉语拼音教学难点的?下面汇报几点做法: (一)单韵母难点是e。贵池方言里没有e,把e读成o,或读成é。如把“鹅(é)”读成“ngó”,把“超额(ē)”读成超“ê”。那么怎样  相似文献   

10.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怎样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1.节奏训练要形象化。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维持时间短,所以必须经常变换训练的方式。例如,在训练中,把读成“走”,把读成“跑跑”,把读成“走(口欧)”,学生很感兴趣。因为这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读起来特别带劲。再配上有趣的儿歌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11.
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要学生用“公”字组词,当小刚站起来回答说“公鸟”时,教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当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明在读“琦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发奋学习”这句话时,由于他不认识“奋”字而把这句话读成了“琦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努力学习”。教师听见小明把“发奋”读成“努力”,则马上说,小明读错了,要他再读一篇。于是小明就着“发奋”两字的拼音将这句话再读了一遍,但他这次把“发奋”读成了“发疯”。试想想,小刚、小明遭遇几次如此模式化的要求后,他们还敢言说、还愿言说吗——  相似文献   

12.
农村儿童作文难,农村少数民族儿童作文更难。他们不仅缺乏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能力,连基本语言也难写通顺。造成以上原因主要是:一、作文起步太晚,坡度过大,基本功训练缺乏(四年级才开始作文)。二、作文要求过高。在学生还没有具备任何写作基础的情况下,便要求学生完成篇章结构完整的作文。三、少数民族语言的制约。主要表现在:第一、语音的妨碍。以侗族儿童为例,如:“作业”读成“shuóyé”、“同学”读成“dóng学”。第二、民族语言的直接运用。如:放学后我去割“国草”。侗语“牛”叫“国(本地音)”,应当把它译成汉语才能运用。第三、倒装句的干扰。如:汉语中的“我妈”,侗语是“neixyaoc”。侗语中的“妈”是“neix”,“我”是“yaoc”,译成汉语是“妈我”。显然这是一个倒装句,严重违背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  相似文献   

13.
名字的烦恼     
蔡姝歆 《作文大王》2010,(4):9-11,27
我叫蔡姝歆,名字中的“姝”和“歆”不是常用字,有些人往往会把“姝”读成“妹”,反“歆”读成“音”或“韵”。我的名字便(biàn pián)成了“蔡妹歆”“蔡妹音”“蔡妹韵”,这让我烦恼不已。  相似文献   

14.
从朝、韩留学生普通话语音的偏误看汉字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朝、韩留学生普通话语音的偏误看汉字音的影响马洪海朝、韩留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语音,大部分学生发音不如欧美学生准确,却与南方省市有些学说普通话的国人相似。他们“靴”“些”不分,“相”“商”不辨,“车”读成,“人”读成,就像有的方言“虎”读成fu,“应”...  相似文献   

15.
“示错法”就是在教学中,有意出现学生易错的知识,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以纠正。恰当地运用“示错法”,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字音示错法。学生在识字中往往只凭某字的声旁取音,出现错误读音的习惯。如不少学生常将“诱”读成xiù,别墅的“墅”读成yè。还有不少学生对一些多音  相似文献   

16.
彭华清 《教师》2010,(31):73-74
我到一所小学听了几节公开课.为其中两位教师精彩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而叫好。 案例一:某教师教学《向往奥运》(人教版)这一课,让学生朗读“我亲身体味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段话时,部分学生将“体味”一词读成了“体会”.  相似文献   

17.
《可爱的草塘》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调写出了草塘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学到作者下水泡子逮鱼这一段时.学生纷纷把“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中的“没”读成了(měi),而我在设计教案时是把它读成“没(mò)”的。我当时一愣.转念一想,学生这种读法也有道理呀.且听听他们的想法。于是,我飞快地板书:没(méi)还是没(mò)?学生也一愣.也许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要读“没(mò)”,教室里霎时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18.
一位同仁执教《桂林山水》,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把课文中的六个“啊”字全部读成“nga(啊)”,我认为值得商榷。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啊”的读音必须根据“啊”字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来判定,即“啊”字前面音节末尾  相似文献   

19.
杨晓铭 《云南教育》2001,(20):31-31
一堂课蕴含精湛的艺术,教师点拨得法就会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生疑、质疑、释疑,勤于动脑善于思维,把同学们带进一个好学、乐学的胜境。启发式阅读就是通过教师适时地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活起来、动起来成为阅读的主人。我上阅读课时遇到一些容易读错的字我不注音,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如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桓”容易读成“恒”,《论语》的“论”lún会读成lùn,默而识之的识zhì会读成认识的识shí。教学时先让同学们读,读错时让同学们从注释中找出正确读音,并表扬说:“同学们的眼睛像侦察…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好外语的第一个关键,是牢固地掌握单词。根据我的教学经验,要使学生掌握好单词,必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问题, 学生拼写生词,往往由于读音不准,拼出来的词也就跟着错了。我认为教学生记住某些难发的音素,使他们拼写不致有错,可以适当地利用当地语音中相同的音来比较。比如,我过去常常发现有学生把俄语е读成国际音标中的[e]音,把英语中[j]这个音也读成[e],虽然再三纠正,还未纠正过来。后来我听到学生读“盐城”的“盐”却读得很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