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教材的选择与设计1.本课是在第三课‘’电热”一课中学习了“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热叫做电热”和“导体通电部分越长、越粗,电流越小,温度越低;导体通电部分越短、越细,电流越大,温度越高”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它可以说是“电热”一课的延续,是电热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本课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师用书第ZO页中明确提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制作,亲自操作。只把本课内容当作知识进行传授,由教师演示,是不符合本课…  相似文献   

2.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砂和粘土在颗粒和粘性方面的特征。 2.初步学会观察砂和粘土的特征。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4.通过制作泥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砂和  相似文献   

3.
本课由于课堂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活泼多样,操作性强,所以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对人体分为四部分的认识通过看、说、摆、做等操作活动自然形成,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也在这个过程同步得到培养,充分体现了自然教学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教育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的种子》一课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种子贴画活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在课上学习的关于种子的知识,收集并认识更多的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制作种子贴画。  相似文献   

5.
1 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空气、土壤等物体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学习构成自然界重要物质之一的金属的知识。本课的重点在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而如何引导儿童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金属的共性,是本课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一、《燃烧和灭火》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完《空气的成分》,《氧气》,《二氧化碳》之后对物体燃烧现象有了一些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教学重点是: ①使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②启发学生设计和动手进行几个小实验,培养学生用比较和归纳等思维方法学习自然课,并锻炼学生初步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以前所学的剪纸技能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师要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古老剪纸艺术的特点、语言和方法,并让学生通过对剪纸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具体的剪刻方法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脑动手的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认识图形     
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坐不住的特点,本课以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课中循序渐进探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安排了不同层次的操作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本课采用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低年级自然课中,有许多是让学生动手制作的,如树叶贴画,做个不倒翁、小水轮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在实践中进行了制作教学的探索: 一、在欣赏范作中,诱发动机  相似文献   

10.
文章是M《DNA分子的结构》一课的教学设计,本课旨在让学生掌握DNA分子结构特点和应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建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图分析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现代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强化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进行小实验、小制作等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动手、动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笔者在科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小制作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大有裨益。一、小制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动脑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让  相似文献   

12.
一、分析教材把握中心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P66—67。2 本课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角 ,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同时 ,本节课的教学也是中、高年级继续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知识基础。3 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①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初步学会用直尺、直角 ,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③对学生进行事物是运动发展变…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小语四册看图学文《春耕》,图上画的是在春天的田野里,新机器耕地的情景。在本课教学中,除了教好字、词、句、篇外,还要培养学生以下四方面的能力。一、培养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看图学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看图学文”中的图比较复杂,内涵较丰富,利于学生观察和品味。一幅图画也和一篇课文一样,是一个整体。一般地说,观察要从整体入手,从全局着眼,然后观察部分,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本课教  相似文献   

14.
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实验,可以把学生引导到探索的情景当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通过改进演示实验装置,有利于帮助学生打破迷信学术权威思想,培养大胆创新精神。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实验,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创新打实了基础。开展小科研活动,培养了学生创新性心理品质和创造实践能力;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探索自然、研究问题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个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页面设置与分栏设计》一课是小学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25课教学内容。本课用一课时教学。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文字操作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设计段落格式后,对版面设计的拓展。页面设置是打印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栏设计是打印特殊格式文件的基本方法。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分为:1.知识目标:了解页面设置的重要性,打印出更为合理的页面。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理布局版面的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教学重点:纸…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第八册《用根、茎繁殖植物》一课内涵十分丰富。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根、茎繁殖植物的基本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用扦插栽培植物;三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材料,组织探究 在开始上课时,我先发给学生一  相似文献   

17.
加强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武汉市江夏区第四中学(430200)朱功洪曹定武学生演示、家庭小实验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动、新颖、有趣味的实验最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楞次定律.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和分析能力,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掌握楞次定律.教学的难点是使学生理解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阻碍”的含义.楞次定律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如何处理楞次定律的教材,几年来一直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有的教师强调通过探索实验得到楞次定律采用这种做法时,常把教材中学生实验部分的“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分组实验提前做,或者学生独立实验,分析、讨论得到楞次定律,或者教师做些提示、讲解、引导学生得到结论.这种做法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看,愿望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在在数学教学中更加受到重视。对小学生而言,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动手操作能力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助于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在在数学教学中更加受到重视。对小学生而言,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动手操作能力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助于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