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导大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管理是依据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或职业生涯规划来建立发展目标体系,而这三者的引导作用是各具特色的,可以整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有效地建立发展目标体系。以大学文化引领是强调让大学生自觉成为有科学理想信念、有创新精神的人。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进行设计是重在让大学生学会做人。以职业生涯的规划来进行合理安排是侧重让大学生学会如何做好职业人。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促进和指导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正确、科学、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其与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关联,并以此为指导,促进、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是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所在。最后作者提出了指导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几种有效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格教育与自我发展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道荣 《文教资料》2008,(36):188-189
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发展与其人格有着很大的相关.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学生加强人格教育,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人格,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自我发展与人格的相关、人格内省与重构、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境界三个方面时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格教育与自我发展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自我发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我发展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创设条件,综合运用元认知理论及自组织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自我发展,成为自由自觉地发展的人的教育,即主体自我教育———自育。它包括自育自觉、自育认知、自育情意、自育体魄和自育行为五个部分。而自育自觉是自我发展教育的核心,它是要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的行为模式,有了“四自”,就有了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大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欲望很强的特点 ,对如何帮助大学生确立健康的自我 ,对大学生在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设计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湖南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理性认知、"为我"与"为他"、自我与规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四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状况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处理好"为已"与"为他"的关系,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维持在一个适度的张力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主体自律的道德自我,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模糊、道德冷漠的现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过大,出现道德自我同一性危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其道德自我仍属于客体他律型道德自我,不能表现出一贯稳定的道德行为;从性别上看,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比男生能更好地协调"为己"与"为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我评价是激发大学生发展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动力源泉,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大学生自我评价具有评价动力的主动性和盲目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矛盾性、评价标准的主观性和模糊性、评价结果的肯定性和虚假性,以及评价能力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特点.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大学生自我评价特点的基础上,从尊重大学生自我评价的主体地位、培养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基本能力和营造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良好环境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于教师来说,自我提高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觉学习的意识形态,是教师自身自我反思、不断提高的潜在性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基于此,现以教师自我导向式专业发展的内容和特征为根本切入点,了解其发展所需要的能力标准,以基本原则为主导创造科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同一性与人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应根据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以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完善,从而实现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彬 《江苏高教》2004,(4):101-103
自我评价是大学生个体构建人生价值导向,体验人生意义,进行目标选择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个体预设的目标对自我状态的“唤醒”和“激活”。标准构成自我评价的参照系,将社会标准转化为自我标准,是自我评价的主要目的。构建多元的、分层次的自我评价的开放体系,对促进大学生发展具有指向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其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不断成长为其内心所向、社会所需的时代人才,而大学阶段正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摇篮,应当肩负起培养和激发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任。针对大学生自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自我发展受限的原因,以期从高校、教师的角度找到激发和引导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为学生的自我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自我和谐是指大学生通过积极调节使自我达到和谐状态。拥有健康充实的身心状态、充满动力的学习状态、诚信友爱的人际状态是大学生自我和谐的主要标志,但目前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偏弱,发展不均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自我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等途径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科学课程学习评价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明确自我评价的内容,构建合理的自我评价的标准,灵活运用代表作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及制定评价量表等多种自我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核查、反思自我评价的结果,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我同一性被认为是大学生发展的核心主题,通过军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特点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军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程度不高,但达到自我同一性形成地位的比例也比较小;学校环境知觉、职业认同、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与军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显著相关;二年级军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程度高,处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阶段;高考入学分数和生源地(来自农村还是城镇)对军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无明显影响。为此,从校园环境建设、发展目标引导、非智力因素培养、职业认同教育等维度提出促进军校大学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湖南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理性认知、“为我”与“为他”、自我与规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四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状况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处理好“为己”与“为他”的关系,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维持在一个适度的张力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主体自律的道德自我,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模糊、道德冷漠的现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过大,出现道德自我同一性危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其道德自我仍属于客体他律型道德自我,不能表现出一贯稳定的道德行为;从性别上看,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比男生能更好地协调“为己”与“为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特点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自我认识是个体自我认识的基础,自我概念,自我评价代表了自我认识的水平,是自我认识的核心成分,自我体验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体对自己产生的情况体验,大学生有设计自我,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整是基本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纵横结合设计对925名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大一上至大二上、大四年级是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水平下降较明显的时期;男女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趋势有所不同,女生在"过去的危机"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上的投入程度先降低再上升,而男生则是一直降低,且女生对"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普遍高于男生;达到自我同一性形成地位并不意味着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完成,仍然有可能倒退至其他状态.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有较多的课外自由时间,但由于相当部分大学生缺乏发展的需要和能力,以及教师在课外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导致大学生将自由时间主要用于物质享乐方面,缺乏自我发展。教师指导学生课外自我发展意义重大。具体指导包括自我发展目标的确立、客体内容的选择、自主活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自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体系的构建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毛丽娜  邸喆  王鹏 《文教资料》2020,(2):178-179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自我觉醒、突破障碍、充分开发潜能、发展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通过调查问卷和与高校学生、生涯人物深度访谈、座谈交流等,就在校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发展进行实证研究,了解到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