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唐代诗人张籍所写的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写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独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信短而情长,通篇不见"思"字,却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呢?这应是我们教学这首诗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教材内容 选自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教材内容选自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材分析《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  相似文献   

4.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述羁旅游子的极品,在古今文人骚客大量写悲秋及游子心绪的作品中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给人产生的深刻印象,而为后人千百年来传唱不朽.元人周德清称它为"秋思之祖";王国维更誉它"纯是天籁".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以读为主线,读通读顺整首诗,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3.以思乡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今诗人的思乡情。4.通过主题拓展,积累诗句,提升情感。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理论,近年来学者们在诗歌翻译中渐多使用,指称对译语文本中所保留的原作中新奇内容的表达、表征和接受。本文就《天净沙·秋思》的两种译本做出比较分析,并对陌生化翻译策略在诗歌翻译的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用功能语法学派的观点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字音层面、意义单位层面、图像化层面和被再现客体层面进行语篇分析 ,可以对作品有更好的理解 ,同时可以看到利用不同的连贯手段 ,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被再现客体。  相似文献   

8.
孤独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内在感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因对孤独淋漓尽致的抒写而成为千古绝唱。人类在普遍共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中完成了对孤独的精神接力。只有深刻地体验孤独才能自由地释放孤独,并最终超越孤独,保持一种顽强不懈的进取姿势,达成对人类自身的无穷关爱。  相似文献   

9.
(箫演奏《秋窗风雨夕》) 师:听了这段音乐,看了这幅图片,说说你此时的心情。生:我觉得有种凄凉的感觉。 生:我听了之后有些伤感。 生:挺悲的。 生:我听了之后,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幽幽的伤感和微微的惆怅走进唐朝诗人张籍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0.
孙雪芳 《学语文》2003,(5):16-16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好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好一首孤独的伤感诗 ,好一曲柔肠寸炀的游子吟…… ,全篇仅五句 ,二十八个字 ,没有大起大落 ,只有寥寥数语 ,既无夸张 ,也不用典 ,好似信手拈来 ,小巧中透露的伤感却折射出那个社会时代的风云 ,其表现在 :第一 ,奇巧的构思中隐藏着作者内心深处的伤感《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这首小令中隐藏着马致远的内心深处的伤感 ,仅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就足矣。马致远大都(今北京)人 ,少年追求功名 ,未能得志 ,半世蹉跎 ,而善于从大自然…  相似文献   

11.
元曲《天净沙·秋思》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的一篇课文,被称为"秋思之祖",其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本篇描写了一个羁旅天涯的游子在秋天夕阳西下之时看到的景物,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全篇共二十八字,以写景为主,寄情于景。字字写景但句句抒情。一、秋日之景全文开篇三句共计十八个字九个词,处处实景字间无一虚词,文字流畅蕴含丰富,马致远以深厚的文  相似文献   

12.
解构主义翻译强调文化的差异。提倡展示目的语和源语的差别,鼓励译者走出原作者的原宥并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能动性。本文主要从解构主义翻译视角解读《天净沙·秋思》的几种英译,以此来讨论中诗英译的标准和策略及文化意境的传递。  相似文献   

13.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名篇。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睹物怀人,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而文章中最动人的细节无不充溢着"爱"与"被爱"的情愫。本文选取其中三处进行简要分析:一处为"我爱陋室",一处为"祖母爱我",一处为"夫妻恩爱"。"我"爱陋室。项脊轩不可不谓"陋室"。一是很小:"室仅方丈,仅容一人  相似文献   

14.
《双调·夜行船·秋思》是马致远的代表作之一,是被誉为"万中无一"的绝唱。曲家面对人生逆境,以创作来体认美的意味,这也正是审美意识的生命力所在。此曲渗透着"人间烟火之气",却俗而不失其雅,俗而不失其趣。马致远把人生审美化,在诙谐的氛围中表达出对理想生活境界的追求。并在审美观照之下,在诸多内容的抒写中,凸显出不同于前的迥异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获得了独有的审美成就。  相似文献   

15.
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这一课,我决定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那么,如何有效地应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去教这首诗呢?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层次结构上、修辞手法上、声律的运用上,将十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罗列在一起,让读者的想象将它们连接成一幅深秋夕照图。它们连成一体,共同表达了游子漂泊他乡的那份感伤之情,从而让读者领悟到这首小令的结构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的先人早就留下了这样含意深长的嘉言谚语,像号角一样吹响在我们的心头。乔叟是14世纪英国的著名诗人,也是英国人文主义作家的代表,他也曾经说过:"春天拨动每一颗温柔的心,把它们从梦中唤醒。"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就是一颗温柔的心对春天的礼赞,更是  相似文献   

18.
形合和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最显著的区别,也是衡量翻译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从形合和意合的角度对《天净沙,秋思》的三种不同译文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形合法在汉译英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在忠实的于原文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的再现原文意象以及保持原文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朱庆馀,中唐时越州(今浙江绍兴)诗人。其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多以五律、七绝表现日常生活题材,擅长传统的比兴手法,辞意清新、韵味绵长。《闺意献张水部》就是朱庆馀脍炙人口的一篇佳作,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凡作家笔下所现之物.无不带上他们人生体验的色彩.其美的观念和情感形式也附着在所描述的事物上.诗歌和散文尤其如此。所谓万物融于作家的笔端。并构成了他们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又恰恰是他们人生世界的情感体验。或悲或喜或哀或乐.正是外物与内心世界相互撞击的结果.在庐瞠的《异囤秋思》中,我感到的是她那透过秋天景象和人文世界而显现出来的一种深沉的悲伤情绪.令人心中也升腾起愁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