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斌 《当代传播》2007,(5):61-63
青少年的需要、价值观及生活阅历等决定着他们对网络社会化途径的认知和选择,从而导致青少年特定网络行为的产生,表现在上网的目的、上网的时间与地点、上网的迷恋程度以及上网不良信息的阅读.网络社会化途径对青少年实际发生影响的过程就是青少年对网络社会化途径认知和把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阅读疗法在青少年灾后心理重建中的运用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特大地震给灾区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危机,而且相关灾后心理症状可能长期存在.文章运用灾难心理相关理论对灾区青少年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阅读疗法的心理治疗作用,指出阅读疗法运用于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重建中的优势和重要价值,并提出相关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阅读以其融社交功能于阅读的特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青睐,与传统阅读相比,社会化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形态有着迅猛的发展势头。社会化阅读的载体——移动终端在青少年人群中应用广泛,且青少年更易受新媒体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18名上海地区青少年的先导访谈,探究青少年群体社会化阅读行为的采纳动机及该行为对这一群体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少年社会化阅读行为的阅读动机为兴趣爱好、人际交往、信息获取、情感抒发和权威性;分享动机为休闲娱乐、人际交往和自我认同;青少年社会化阅读行为对阅读习惯的影响体现在媒介、场所和阅读内容上;对社交习惯的影响体现在社交活跃度、沟通便捷度和社交网络拓展上。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应加强青少年网络阅读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网络阅读对青少年的影响,阐述了图书馆关注和引导青少年网络阅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青少年网络阅读指导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丽娟 《东南传播》2021,(10):137-140
新媒体是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利用数字技术、通过数字化媒体形式,为受众提供信息与服务的媒介形态.当代青少年成长于数字阅读和纸媒阅读并存的媒体融合环境,使得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呈现出社交化、娱乐化、碎片化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阅读现状,并基于"涵化理论"视角和调查数据,分析新媒体对青少年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潜移默化的、长期的、深远的影响,并针对现状,提出切实可以的对策及教育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历史书写和阅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往史学史研究较多关注书写主体和文本,对历史文本的受众群体研究较少.随着高度互动的网络介入历史写作与阅读,读者群体成为一个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领域.在读者接受方式方面,从“滞后接受”到“即时接受”,从“视觉接受”到“视听一体化接受”,从“被动灌输式接受”到“主动抽取式接受”,发生了三次深刻的范式转换.在读者阅读心理方面,有随大流式的阅读心理,有消费娱乐式的阅读心理,有学习切磋式的阅读心理等.这些读者群体出现的新变化,也应该是史学史研究的重要维度,因为它们共同见证了历史作品的产生、传播、接受.  相似文献   

7.
李颖然 《图书馆论坛》2007,27(5):58-60,85
网络是当代高科技的产物,是为人类的交流服务的,网络阅读对青少年是利是弊,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根据青少年网络阅读的现状,分析网络阅读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提出少儿图书馆加强青少年网络阅读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网络阅读导读及其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阅读已成为青少年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网络阅读拓展了青少年阅读的空间和渠道,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少儿图书馆应采取措施,引导青少年正确阅读。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作为重要的网络传播途径,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但目前关于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的研究甚少,本文开创性地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进行了梳理分析,从传播学角度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的传播者、传播特性、传播内容以及反馈机制进行研究,文章最后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开始“触网”。截至2006年6月30日,全国网民有123亿,其中中小学生有3000万。在互联网成为青少年生活、学习帮手的同时,网络依赖、网络成瘾又使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剧烈变化,网络游戏、虚拟交友、网络迷信正在悄悄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左右着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青少年的网络依赖心理青少年为什么依赖网络?网络为何能左右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这需要我们正确看待互联网与青少年的成长,了解互联网与青少年成长的内在关系,从互联网的本质审视青…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暴力游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传播学的"涵化理论"、社会学的"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学的"网络成癃理论"为基础理论,以广州市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青少年玩网络暴力游戏的状况.研究发现,网络游戏中的某些暴力倾向影响着青少年的现实观,导致了青少年一定的暴力倾向;青少年沉迷网络暴力游戏的程度越深,崇尚暴力的倾向越大.  相似文献   

12.
刘郁 《传媒》2021,(20)
随着互联网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海量信息充斥着网民的视野,这极易混淆网民视线,影响网民对社会事件的真实判断.青少年在网民中的所占比例较大,是网络信息传播负面影响的直接承受者,网上不良信息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必须把握网络信息传播机制,聚焦青少年心理发展,提升青少年网络信息素养,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由李志专所著的《网络信息传播与青少年心理发展》一书从以上问题入手,探讨了网络信息传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不利影响,提供了青少年健康心理维护的有效举措,对青少年心理促进工作有重要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郭锐 《云南图书馆》2007,(3):124-127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阅读调查分析。探讨分析影响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和行为。总结了网络阅读的特点,提出了对不良网络阅读方式及行为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4.
倪燕 《传媒》2018,(15):89-92
本文运用在线问卷调查的方法,完成了2360份有效样本的调查,采集了大量第一手数据,量化研究了北京青少年的网络阅读情况,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北京青少年对网络阅读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为提升北京青少年网络阅读素养提供了实证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部分.网络有着许多其他传媒无法比拟的传播特性: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快捷、成本低、强烈的感官性等,由此它能迅速崛起,成为现代传媒的重要工具,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传媒时代.但是,网络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低下,色情暴力充斥的传播环境,也是造成一些网络使用者产生犯罪的一个诱因.目前,国内对网络与青少年犯罪以及网络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多有研究,而对网络与成年人犯罪的研究几近空白.  相似文献   

16.
对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进行比较,对青少年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公共图书馆面向青少年开展信息资源服务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微博阅读已成趋势,他们不但乐于通过微博阅读在个人社交页面发布个人或集体性信息,且在交往中寻求自我认识和人文关怀.文章对青少年微博阅读具体方式进行了数据分析,试图描述微博使用的现状,并指出实名制可能对微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网络普及,人们的阅读工具、阅读内容和阅读习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网络、数字为主的阅读方式正在部分取代传统阅读方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青少年与网络的关系日益密切,网络阅读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网络阅读的现状、特点及优势,并探讨了适合青少年网络阅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网络阅读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探讨了网络阅读的定义,网络阅读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网络阅读的特性;研究了网络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影响,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关系.提出关注协调两者的关系,优势互补,平衡发展,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江根源 《新闻大学》2012,(1):116-124
我国对“网络暴力(cyberbullying)”的研究集中在“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游戏”,而对其在青少年群体当中的传播形态、传播模式以及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理解与研究.本研究借鉴西方的相关研究成果,编制了旨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暴力行为特征与社会成因的问卷,通过e-mail、论坛链接的方式随机发放并回收了有效问卷136份.研究发现83.8%(114人)的受访者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还有14.7%的人(20人)承认是施暴者;研究还显示性别、年龄与网络暴力的参与程度具有密切关系,男性更容易成为网络暴力的实施者,而在受害者中,高二和大学低年级是遭受网络暴力的高峰期,到了大学高年级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还发现网络暴力对青少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伤害,甚至可致受害者逃学或者有轻生的念头.经过分析,我认为网络暴力在青少年群体中之所以普遍存在,首先与网络本身的匿名性有关,更与青少年个体所生活的家庭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