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泳 《新闻世界》2014,(11):58-59
社交媒体如今成了互联网中最热门的话题,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拥有社交媒体账号,每个人都参与在社交媒体中,社交媒体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新闻信息。但在社交媒体中,新闻真实性的保证却难以落实。本文分析了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失真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交媒体发展迅猛这一现象入手,分析了社交媒体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其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以及为何社交媒体做不了新闻发行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叶俊 《传媒》2016,(6):89-91
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时效性、互动性的优势已逝。社交媒体的用户不断发布各种信息,那么,经由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是否属于新闻?谁拥有报道新闻的权利?社交媒体究竟是作为媒体的工具存在,还是作为媒体的竞争对手存在?在热议“自媒体”“全民皆记者”时,首先应该对这些前提加以分析。本文以《美国新闻评论》的几篇学术争议文章加以剖析,并指出,以Twitter和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属于媒体范畴,具备生产新闻的资质。同时也提出,微博等社交媒体要想真正扮演好媒体角色,必须加强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的出现和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新闻的生产、传播、反馈等各个环节,对于短期之内塑造的互联网新闻是一大挑战.本文将从社交媒体对新闻来源渠道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融入社交媒体因素之后的新闻来源渠道,以及并提出其今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国际主流媒体在社交媒体时代不断调整媒介在新闻生产中的定位,经历了“新闻把关人”——“新闻看门人”——“新闻策展人”三个阶段.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国际主流传统媒体主导的新闻传播方式正逐渐被瓦解,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新闻业从新闻生产过程到新闻内容呈现、受众消费方式,甚至新闻工作者角色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朱佩 《传媒》2016,(5):66-67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受到社交媒体的巨大冲击,然而,Twitter、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充斥着的数量巨大、内容繁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仍然需要传统媒体进行“把关”(Gatekeeping),通过反复核实、汇总提炼,将社交媒体中嘈杂的内容,转化为新闻事实呈现给受众.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过程中融入了社交媒体的元素,使得新闻产品与受众的接近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7.
张红梅 《传媒》2015,(15):75-77
本文在社交媒体兴起的背景下,针对社交媒体新闻资讯的传播特点,分析了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平衡报道的影响与面临的相关问题,从议题、事实、观点三个层面指出传统媒体需要从议题设置的动态平衡、专业新闻文本的构建等方面进行平衡报道.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尤其是社交媒介的发展使新闻的创作不再局限于专门的媒体机构,社会公民也可以成为新闻创作的主体。新闻众筹是众筹与新闻的巧妙结合,是集结了大众力量进行的新闻生产活动。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新闻众筹为公民新闻带来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在传统大众媒体中,记者、编辑等作为新闻信息的"把关人",用专业的眼光和素养对新闻信息的来源予以过滤和审视,这保证了传统大众媒体上的新闻的真实性。但是自媒体不同,传受合一的传播模式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角色在传播过程中几乎不复存在,相对于  相似文献   

10.
李超  陈龙 《传媒》2023,(14):91-93
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回避现象愈加显著。文章在对“新闻回避”进行概念阐释的基础上提出,负面新闻过度、公众对新闻机构缺乏信任、新闻信息过载、社交媒体新闻效能降低四个潜在因素对有意回避新闻的影响显著;无意回避新闻的情况更加灵活多变,主要是因为媒介选择的高度自由化和算法机制实现的个性化。文章认为应该通过推进建设性新闻实践、优化“社交过滤”、增加新闻“偶遇”建立“公共服务算法”等措施来引导公众参与新闻和公共行动,构建面向未来的健康的新闻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朱琳 《东南传播》2021,(2):149-152
数字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受众更大的话语权,而传播主体的泛化,在使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言说、评论、转发的同时,也容易滋生虚假新闻。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虚假新闻为例,认为社交媒体中的虚假新闻表现出传播数量多、速度快、内容广、影响大等巴赫金式的狂欢表征。虚假新闻的滋生主要受媒体工作者素养缺失、受众认知心理影响、社交媒体监管缺失、虚假新闻迷惑性、社交媒体开放性、政府信息管控不严等原因。为此,需要借鉴福柯的规训理论并从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三个方面加以细化或延伸,以推动社交媒体信息的健康传播。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社交媒体中的政治新闻和网络娱乐使用对其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中的政治新闻并非完全能够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社交媒体中的非官方媒体政治新闻对内在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在网络娱乐方面,参与性的网络娱乐对大学生内在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均产生负向显著影响.一方面政府部门继续强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NVivo软件对30家国外传统新闻机构的社交媒体规范文本进行了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国外传统新闻机构通过严格控制新闻工作者在各种场合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将社交媒体限制在传统新闻伦理和新闻生产方式之内,试图以此维持自己在新闻活动中的中心和正统地位。这与社交媒体开放性与参与性的特点存在矛盾,将有可能导致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陷于困境。本文还分析了国外新闻机构对社交媒体进行控制的原因,以及为应对社交媒体而改变新闻生产社会控制方式产生的弊端,并给出了分析结果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及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的兴起,受众在新闻生产中的参与方式得到了拓展、参与形式也更为丰富,媒体也越来越重视利用社交媒体等工具和内容嵌入机构的新闻生产。本文研究社交媒体背景下,新闻生产中的受众参与的演变及其影响,进而为当下新闻生产中的变革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许倩 《新闻记者》2004,(10):49-50
现在的媒体自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新闻从业者的自我约束,它大多来源于工作者的个人操守,专业认知及专业教育。第二,新闻界的集体自律,如记者协会和新闻评议会等。第三,媒体机构的自律,本文讨论的新闻公评人制度即属此类。1961年,瑞典设立瑞典新闻评议会负责新闻媒体的自律工作。1969年,为了响应当地公众反对不道德新闻报道的呼声,同时为了避  相似文献   

16.
王虹 《新闻传播》2023,(23):106-108
本文以融媒体新闻编辑的创新实践为中心,探讨了当今行业趋势下新闻编辑的专业素养、创新策略、优化用户体验的实践和社交媒体整合与营销实践等议题。通过借鉴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形式并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增强融媒体新闻的表达力,新闻编辑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行业环境,并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优化用户体验的做法包括设计响应式网页、个性化推荐等,以满足不同终端设备和用户需求。此外,社交媒体整合与营销实践可以通过实时报道、互动和社交媒体营销策略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强 《传媒》2015,(10):74-75
以网络为平台的社交媒体不断涌现,网络新闻也凭借着社交媒体的及时性和互动性得到了迅速发展,就目前社交媒体发展的情况来看,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本文主要在介绍社交媒体的基础上,探讨网络时代下的社交媒体与新闻传播的关系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为日后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更好地促进社交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社交媒体正在成为家庭、学校、同侪和大众媒体等传统政治社会化动因外的又一崭新机构。本文通过分析来自16-25岁青少年的在线和线下问卷调查数据(N=800),集中探讨了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偶然性新闻接触与公共参与之间的关系及二者发生关联的心理机制。本文显示,偶然接触社交媒体新闻不仅有望直接提升青少年的政治兴趣、知识水平、意见表达频率和社会参与程度,还可能以政治兴趣为中介间接影响意见表达和社会参与实践,这一中介过程或可进一步受到个体内部政治效能的有限调节。基于以上结果,本文围绕社交媒体场景下,偶然性新闻接触之于青少年的政治心理和实践以及更广泛的政治社会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着社交媒体上信息过剩与优质信息匮乏并存;面临如何处理遇难者生前在网络上的信息的尴尬;传统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如何在社交媒体时代更具竞争力;突发事件报道面临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伦理的冲突等新问题。今后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发展方向和可尝试的路径:媒体突发事件报道应该对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进行核实;谨慎公开遇难者生前的网络信息;传统媒体应该在内容和渠道两方面上努力,寻求突破困境之路;突发事件报道应更多地聚焦于突发事件本身。  相似文献   

20.
陈莹 《传媒》2021,(17):50-52
目前,算法新闻分发平台作为信息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型产物,构成了传统媒体、门户网站、社交媒体之外的一大新闻传播渠道,并成为解决新闻信息爆炸增长、新闻阅读体验不佳等问题的全新应用平台.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新闻生产传播领域的进一步下沉,算法新闻分发平台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并对新闻业态产生了显著影响.要想把握未来新闻行业发展方向,就必须全面了解算法新闻分发平台对新闻业态的具体影响所在,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