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课上如果缺少了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就缺乏了有效性.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课堂开始渐渐理性起来,正从以片面感悟、理解内容为重点逐步向以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引导学生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细细品味"语文味".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指的是教师在对教材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融入对自身能力提升的认知,添加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剖析,点缀新式理念的课程标准,熬出一锅以学生为本位、师生互帮互助的和谐之味。重在让学生以味助学,以味相长,以味阐意,与老师互学互进互享互赢。让这种"语文味"弥漫到学生特色发展的空间中,扩散到学生思维得以发展的"空气"中,洋溢于课堂教学丰富化的氛围中。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追寻"语文味",不仅是教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文化氛围的必要性,而且是学生感悟和吸收语文美味内化为语言实践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科普类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站有一定地位,其不好教、不愿教,是广大一线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它貌似姓"科",其实姓"语"。它有对科学知识认知的任务,但更需要关注承载知识的语言现象、文本情趣。本文针对科普类散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结合具体生动的教学实例,从文本语言、情感、趣味、实践四元素入手,就如何上出科普类散文浓浓的语文味,实现科普类散文本色回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6.
7.
一、语文味是语文本体教学的原点思维这节课语文味很浓!这节课语文味似乎淡了一些!……类似的评课话语大家因为听多了,会不觉得什么,也不愿进一步去思考,结果也就只能停留在这样的直觉层面上了。其实,如果我们能顺着这样的直觉深入下去,就会发现语文味对思索语文课程原点具有重大价值。因为语文味指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语习文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在低年级语文课中,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追寻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动感地带",让学生有目的地"动"进来,从而打造活泼、生动、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们总感觉语文课越来越难上,越来越不会上了.课上抓了朗读训练,却涉嫌不重视语言文字训练;抓重点词语品读理解,却抱怨丢了语文教学的"根"──朗读;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以学定教,难逃弱化教师主导作用的指责……对语文课赋予太多的外壳,开掘得太远,增容得太多,使语文教学变"胖"了,弄得学生头晕目眩,语文味变少了.……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们总感觉语文课越来越难上,越来越不会上了.课上抓了朗读训练,却涉嫌不重视语言文字训练;抓重点词语品读理解,却抱怨丢了语文教学的"根"──朗读;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以学定教,难逃弱化教师主导作用的指责……对语文课赋予太多的外壳,开掘得太远,增容得太多,使语文教学变"胖"了,弄得学生头晕目眩,语文味变少了.……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41):32-3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育变革的时代,各种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新措施"粉墨登场",有价值、有创意、有见地的理念在课堂上真是热闹纷呈。再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大量非语文、泛语文的因素,这些因素使语文教学失去"语文味",迷失语文的本真。小学语文课堂上总有几层云雾微笼,使得语文教学渐失语文味。作者提出追寻"语文味"的馥郁芳香。  相似文献   

12.
在听语文课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们这样的评议:"这节课语文味很浓","这节课语文味似乎淡了一些"。到底什么才是语文呢?什么才是语文味呢?什么是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叶圣陶先生当年在解释语文学科命名的缘由时就是这样说的。提倡语文味,追寻语文课程的原点思维,是浮躁功利后  相似文献   

13.
<正>"亲和数学亲和学"一直是我的教学主张。所谓"亲和数学",一方面是指教师要以自身的亲和力、人格魅力,用真心与爱心营造出和谐、亲和的课堂学习氛围与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是指数学本身的亲和,这是"亲和数学"更重要的内涵。下面,我结合课例谈谈"亲和数学"课堂的"亲和"味。课堂是有生命的,是儿童成长的场所,一堂数学课是儿童生命的一次美妙拔节。那么,面对天真烂漫的儿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8):17-18
语文课堂不能失去"语文"色彩,必须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教给学生评点语言文字的方法,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熏陶,让人文精神和语言文字的学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之有"读味"、有"品味"、有"写味"和有"情味",从而真正实现语文课的"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5.
顾冬梅 《小学生》2012,(11):12-12
语文是一门最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是为着放飞学生的梦想而存在的。语文教学本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从寻常生活中感知美、发现美,激发起学生们的情感渴望,碰出学生们的心灵火花,让他们在语文这个精神乐园里梦想着他们的将来,并执着地追寻。一、让学生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学生有学生的角度,学生有学生的敏感。一些大人不注意的事物往往会进入学生的视野。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见  相似文献   

16.
名师速写茹清平,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新教材培训专家,广东省中语会理事,广东省特级教师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班主任讲师团成员,广东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深圳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讲教师。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种雅致的文化,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绵延不绝的文明。语文教学就是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生学习的能力,促使其品格和底蕴的形成,所以说,对语文教学的最高评价应当是"就像一首诗"!这里的"诗",是指课堂上师生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2007,(7)
大道至简,平淡为真。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很大的进展: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课堂呈现出民主开放的状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渐浓,综合学习能力逐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思想经受了一次洗礼,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研氛围、学术空气日益浓厚。但毋庸讳言,其间也夹杂着"虚、闹、杂、偏"的现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提出:"小学阅读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对此,大部分教师已形成共识,但课堂中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非语文"活动,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大组发言等,都减少了语文学习的功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承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责任.只有让语文教学充盈浓浓的语文味,课堂才能真正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课堂中,为了体现文本的人文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引导,为学生的精彩感悟喝彩,让学生为文本的空白处想象补充。当一堂课热热闹闹地结束时,它的余温在课下犹存。如何让写字教学也如此有趣味?笔者为此做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