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包括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合作教学三种主要形式。不论哪一种合作学习,其实质都包括学习形式与学习方法两个层面,都离不开学习者的“积极互赖”与“个人责任”两个关键因素。目前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只重形式而轻视方法的问题、只重学生而轻视教师的问题、只重小组合作学习而轻视其他形式的问题、只重教学而轻视对合作学习开展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前沿观点     
合作学习的问题反思王鉴在《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8期撰文,就当前合作学习中存在只重形式轻视方法、只重学生轻视教师、只重小组合作学习而轻视其他形式等问题提出: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他们生来就会的,而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来培养的。对教师而言,他们要像研究教学内容一样研究教学方法,其中包括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把基本的、规范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如果只重学生而轻视教师工作,就会出现大多数课堂中出现的混乱局面。这就要求一方面在教师的培训中,培训者要重…  相似文献   

3.
叶洪生 《课外阅读》2011,(9):109-109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作为一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合作学习方式的逐渐推广,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过于追求形式而轻视学习的效果等。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所组织的合作学习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要走出当前合作学习“形式化、低效化”的误区,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必须重视学生合作方式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4.
《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过程,必须倡导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共识。但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只重视形式,不追求质量,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在语文教学中,正确、规范倡导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只重视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而轻视教学的情感目标,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发展,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学生习作缺乏自主性,作文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敷衍化现象。因此探索更为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合作探究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指导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习、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从当前来看,虽然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得到广泛运用,但在课堂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重形式,忽略合作探究实质;学生合作不够积极(主要是不懂如何合作,多数归因于教师缺乏有效指导);评价只重视整体,忽略个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合作探究教学出现低效、无效的现象。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有效引入合作探究式学习模  相似文献   

7.
教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在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已经被广大教师较为普遍使用。但是,笔者从课堂志的研究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与运用还有很多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在观念上认为合作学习只是学生的事,只要教师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以小组的形式就可以开展合作学习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重视对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更谈不上教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了。对学生来讲,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交往与生活的态度。合作学习不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自然而然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也不是学生自己独立探索而学会的一种学习方  相似文献   

8.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纷纷应运而生,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改革中创新与发展.就课堂教学形式而言,常常是座位有异,气氛热烈,激情四溢,高潮不断.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真审视这种最佳状态的历史课堂教学,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是教师肤浅、片面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只重视现象而轻视本质,只重视形式而忽视实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几点问题作一些透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是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仍未摆脱知识本位的误区,仅仅把合作学习当作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的甚至只重形式而忽视实质。主要表现在:教师提的问题设计不到位,不具有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是一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是容不得轻视与肤浅的学科。在课程改革进程中,很多教师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气象。与此同时,有些教师的教学则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形式化、表面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