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中包含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在每篇课文中我们都能找到相应的精髓,但这样做并不等于给每篇课文都贴上标签.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把这些古文精品用整体的眼光来审视,加以更有效地整合,进行更充分地挖掘,使它们在交叉互补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学中,也要求我们用时代的发展的思维进行判断,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提升其文化品位;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高考中,全国卷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首先是脱离文本,与文本内容和难易度没有关系,背离考纲规定;其次是脱离教材,与课堂教学关联性不强.文章建议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应紧密联系文本与教材,回归考纲,真正考查考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期以来我们的古文教学重知识而轻文化的现象,提出对学生加强古代文化常识的教学指导,通过进入情境,深入文本,古今对照,迁移拓展,归纳整理等方法,切实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从全局上把握文化环境增强文化意识,继承深厚文化传统,提高古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并不断发展、呈现顽强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始终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然而,我们大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只关注重视第一个教学任务,而严重忽视文化传承的教学任务。我认为这是非常狭隘的、不可取的做法,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文言文教学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的信仰与力量,是植根于人内心的修养与自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天然地具备选择、诠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文化视野下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以文教化",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粹,提高民族自信与个人修养。一、明确文言文教学的文化追求文言文经典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内涵,但是学生常常满脸苦涩地诉说文言文注释理解的生硬背诵。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种文化也孕育着一种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有的人以为,语文教育无非是讲授语言文字,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至于文化的学习,精神的熏陶,是其以后或一生的事.这种认识显然割断了语言文字、语文教育与文化共生共荣的关系.离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国语文教育就势必失去其形,也失去其魂.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精神信仰,也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对我国的各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会让文言文教学变得相对简单,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承,二者联系紧密,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来挖掘背后的历史故事、精神内涵及礼仪习俗等内容,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但是,在实际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并不是很理想。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传统文化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存在的问题及渗透措施,旨在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汉语字词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文言文教学的字词文化训释是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文章从语文课本实例出发,说明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着实应该有一点文化训诂意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到今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这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精 神的体现,同时,也证明了中华文化已经融入民族的血液,世世 代代,传承不息丨作为人类文明教育的前沿阵地,高中语文古 诗文教学当中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地位就凸显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薄弱点、难点,尽管教师是勤勤恳恳地教,学生是认认真真地学。但效果并不理想,根据我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学生对古代文化,文学常识不熟悉、不掌握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此,近年来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抓住一点,理出一串”的方法,即以教材中某一古代文化、文学常识为切入点,积极拓展该知识点的面。把与之有关的知识作一番串讲、梳理。当然讲授时,教师要把握好尺度,补充的内容要以学生能掌握为前提,涉及的例子最好是初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如果是课外的,  相似文献   

11.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承担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而教师更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拓宽相关古代文化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民族古代文化的魅力;教师也应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思考探求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让历经了岁月沧桑却依旧"鲜活"的古代文化常识引领学生踏上中华文化寻根的旅程。  相似文献   

12.
马孝东 《文教资料》2010,(16):57-59
学生为何感受不到文言文用语的精炼,典雅及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意境呢?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轻松起来呢?为此,本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对古代文化常识作必要的阐述,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是在文言文教学中实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互动,以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便于轻松学习;三是在教学中分门别类的传授文言文的特殊用法,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以此来调整文言文的课堂教学,用以期待着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变得轻松活泼而又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所在,品味文言文语言的精妙、理趣及神韵,领悟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魂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实用性等特征,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在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 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文言文蕴含的语言价值和文化内涵等 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本文探讨教师在教学的过 程中如何运用文言文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解放后的语教育中,言教学始终存在着激烈争议,那就是言教学本身是否有必要保留。即使在传统化被高度认同并被大力弘扬的今天,也仍然有人对中学言教学持否定态度。我们认为,只有回顾历史,重新检讨并全面透析中学语言教学的价值取向,才会得出清醒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试题考查出现了一些变化。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全国卷的文言文试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试题变化主要为:文言选材变化,题目结构和分值变化,题干及选项变化等,通过分析及预测文言文试题的变化,也对高效复习文言常识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语文,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对发展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它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从原始走到今天,并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也体现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一门心思把力气下在字词章句的教授上。但在新课程标准提出后,给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和更高的要求,就是教学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所以文言文教学既要注重字词学习,又要重视思想内容的学习;我觉得文言文是教材中最能传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部分。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不能丢失,语文教学应该对其进行很好的传扬。  相似文献   

17.
一、立足积累,敢于探究,丰富文言知识。 积累是领悟规律、培养能力的基础。“学既积于心,犹木之敷荣。根本既坚好,蓊郁其干基”,植树必须固本荣枝,使根、干壮实,茎、叶繁茂,才能开鲜艳之花,结丰硕之果。学习文言文更要丰富积累,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储丰富的阅读体验,才能全面提高文言素养。所以可让学生都准备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每课的重点文言词汇,还有特殊句型等。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课程中。许多课文涉及到古代文化常识。为了更准确的把握文章内容。本文以《登泰山记》为例讲述了文中所涉及到的许多古代文化常识。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教学有助于渗透传统文化,促使学生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作品的同时追溯汉字本源,理解古代礼俗,还原文化背景,这些方法都能促使学生透过文言文作品更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伯仲之间伯仲:兄弟排行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造福桑梓桑梓:桑树和梓树,古代住宅旁常栽的树木。用以比喻家乡父老。六合之内六合:古指天、地、东、西、南、北。泛指天下。及笄年华及笄:古代女子一般十五而笄(结发上簪,表示成年)。金瓯无缺瓯:盛酒器皿,喻指国土。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掌管工程一类的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