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与美国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2年 10月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 ,美国政府立即给予印度紧急军事援助 ,这是美国冷战思维下的本能反应 ,其目标是针对中国。随着中印边界冲突的很快平息 ,美国对此事件的反应也趋于冷静和谨慎 ,对印度的援助问题也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显得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冷战背景下国际权力斗争博弈的视角,着力剖析上世纪中叶中印关系由蜜月走向冲突的原因。刚刚获得民族独立的印度基于其安全利益及国家发展的考量,需发展对华友好关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出于美苏对抗的战略考量,着手改善印美关系。特别在1959年西藏叛乱之后,美国加大了对印度的援助,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偏袒印度,并进而挑动印度与中国对抗,印度在寻求和接受美国援助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美国人灌输的"中国是印度最大的潜在安全威胁"这一观念。与此同时,伴随中苏关系逐步恶化,苏联稳步发展同印度的关系,加大对印援助,并在中印边界冲突中以"中立"为幌子向印度提供军援。在美、苏的怂恿和偏坦下,印度有恃无恐地发动了对中印边界地区的武装挑衅,并进而升级为边界武装冲突。  相似文献   

3.
潘小亮 《学周刊C版》2011,(5):200-201
中国、印度、俄罗斯三国有着地缘政治上的联系.三国关系的冷暖对国际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赫鲁晓夫执政后从全球战略眼光出发.对第三世界外交政策作出调整.对中国和印度尤为重视.目的是在对抗美国方面取得优势.竭力维持他在东亚以及南亚的既得利益。但是.1962年发生的中印边界冲突.使得三国关系出现重大转折.对中印俄关系乃至整个东亚、南亚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尼赫鲁政府向英国和美国紧急寻求军事援助。更为重要的是,印度的国防政策在中印边界冲突后发生了转变,制定出以中国为主要军事防范对手的国防计划,谋求依靠大国援助以加快国家的军事现代化进程。作为英联邦领导国和印度国防装备的主要供应国,英国向印度提供了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军事援助,在印度国防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英印关系角度来看,麦克米伦政府的对印政策既有拉拢印度、遏制中国的冷战意识和维护英美关系的政治利益考虑,同时亦着眼于以最小的政治和经济代价维系它在南亚次大陆存续的帝国利益。但是,由于财政实力有限以及英联邦的政治束缚,英国无力满足印度日益膨胀的援助要求,逐渐丧失了对印度国防事务的影响力。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说,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的历史遗产,绝不只是中印两国持续至今的争论和摩擦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5.
自1959年西藏叛乱起,中印边界纠纷不断,最终于1962年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美国政府相当重视中印两国的这场大规模边界冲突。对于这一紧急情况,美国政府立即利用中央情报局对当时中印边界形势的发展做出评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政府在中印边界冲突紧急阶段的心理预期和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给美印关系与印度的国防政策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就印度而言,中印边界冲突促使其开始将中国视为其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并开始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出以对抗中国为主要特点的国防计划。就美国而言,在冲突期间及其后,肯尼迪政府向印度提供了大规模的军事援助,为印度巩固北部边界的国防提供了大力支持。美国的军事援助政策,既是为了实现遏制中国的冷战战略目标,同时也受到了巴基斯坦和英国的掣肘。在此期间,肯尼迪政府曾试图以军援为筹码,推动印巴解决克什米尔争端,但却以失败告终。这一结果表明,对外援助在美国实现对第三世界的战略目标进程中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1969年中苏边界的冲突使两国濒临战争的边缘,中苏关系的全面恶化客观上为中美关系的缓和带来了契机。伴随着对中苏边界,中突认识的不断深入,美国调整了其对华政策并逐步加大力度。与此同时。苏联的重兵压境和中苏边界冲突的升级也改变了中国对安全形势的判断,认为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比美国要大。中国决策层经过长期的观察、慎重的思考研究后,最终决定调整对美战略。中关关系缓和的条件基本具备,两国最终实现了历史性的和解。  相似文献   

8.
中东问题历来是个“火药桶”。这一年多来,打开电视,翻看报纸,几乎每天的新闻都离不开巴以冲突。在这场冤冤相报的冲突中,美国偏袒以色列,是连美国人也不否认的事实。早在以色列建国之初,美以关系就很不一般。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国宣布成立。11分钟后,美国即给予承认。15日,也即以建国的  相似文献   

9.
中印美三角关系在亚太政治格局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的对外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在对中印美三角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新世纪影响中印美三角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为更好地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在新世纪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必须对中印美的三角关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在南亚的政策主要包括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限度的遏制共产主义效果、对南亚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以及开展宣传、情报活动和维持本地区的均势与和平稳定.从1947年到1954年,美国的南亚政策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从试图与印巴两国交好变为仅与巴基斯坦结盟,美巴关系渐入佳境,而美印关系则跌入低谷.美国在南亚的政策、政策的变化均以其利益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美国国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权分立的美国,国会的主要功能是立法,但冷战后国会插手政府外交政策的情况越来越多,近十年来,中美关系曲折的历程充分反映了这一点.国会与政府对外交主导权的争夺表面上给人留下府会对立、分裂的印象,实际上却有利于美国外交利益的更好实现,二者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绝对的霸主地位,这源于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美元霸权的实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对美国霸权和战后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伴随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出发展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3.
美台经济关系显而易见不是纯粹的经济关系,它始终是美台战略、政治关系的一个方面,具有十分复杂的政治、经济意义。美台经济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美台经济关系由冷战时期台湾对美国的单向深度依赖,逐渐减轻为不对称的互赖关系。冷战后,在两岸经贸关系迅猛发展的同时,表面上呈现两岸经贸关系取代美台经济关系的趋势,特别是美台间的双边直接贸易关系也确实较冷战期间减弱,但大陆、美国与台湾经济的三角关系的形成,使得美台经济关系实质上并未受到太深影响,台湾对美国市场仍然深度依赖,只是在形式上与较冷战期间相较而更加迂回曲折。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可以说没有移民就没有美国。现今随着移民的大量涌入,美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美国移民政策势必面临改革,移民政策改革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结合美国移民政策的历史和实际对现今美国政策移民改革做一简要的探析,今后一段时间移民政策改革面临怎样的形势。  相似文献   

15.
1996年6月,以埃尔巴甘为首的伊斯兰政党在土耳其上台执政,引起了美国的极大关注。关于土耳其存在伊斯兰威胁的声音不仅来自西欧和美国,也来自中东和土耳其,但繁荣党执政期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耳其的传统外交路线,而是与美国保持了一种正常的外交关系。另一方面,美国对土耳其军方迫使繁荣党下台一事基本上是赞同的。就土耳其的情况而言,所谓“伊斯兰威胁”可以说是一种神话而不是现实。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有许多金融创新产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如MBS、CDO、CDS等,这些金融创新产品形成了一条影响着美国经济兴衰的价值链。次贷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也是美国经济泡沫的形成过程,而价值链的断裂同时也意味着泡沫的破裂和危机的爆发。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金融创新应该循序渐进;金融机构适度介入衍生品市场;金融机构不能过度依赖数学模型;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贷款机构道德风险;将衍生品的场外交易转化为场内交易;加强对评级机构监管和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难民问题因其自身政治性和人道性的错综复杂而长期困扰着国际社会.美国是战后世界上接纳难民最多的国家,美国的难民政策在接纳欧洲犹太难民和对欧洲知识难民的庇护上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人道性,却又因国家实力、对外政策和国际格局的影响在冷战期间对难民的接纳含有强烈的选择因素,具有浓厚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18.
1966年,由于面临要求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巨大压力,美国采纳了研究委员会提案,并支持意大利等国在联大上提出该案。美台为此进行了激烈争论,最终台湾勉强接受了该案。虽然在21届联大上这个提案未能通过,但是它的提出分化了“驱蒋纳我”的力量,拖延了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日益受到美国的重视。美国对意大利的政策是确立和维持意大利的亲美反共,阻止意大利共产党参与政府而落入苏联控制。为达到这一目标,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在1951年确立一项对意大利的全面心理战略计划——"消磁"计划,通过各种隐蔽加公开的心理战手段,消除意大利共产党对民众的吸引力,阻止意大利共产党参与政府。由于意大利政府的不合作,该计划当时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但杜鲁门之后历届政府实际贯彻了该计划的大部分行动建议,最终帮助美国政府实现对意大利的目标,意大利共产党始终未能参与政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临重重困难,在经济衰退、通货膨胀、能源危机、政治危机等难题面前,福特政府付出很大努力,积极地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福特政府的1976年改革计划在美国监管体制的形成——调整联邦制度权力结构、加强州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克服社会福利政策弊端、寻求对付滞胀经济的途径等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和逐步走出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