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婴幼儿期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这个时期应给予丰富的刺激促进其生长,而身体运动就是最好的刺激形式。身体运动可以促进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促使头脑灵活、聪明。原来我们更强调大脑对于动作发展的作用,比如会说"心灵手巧"。但是,脑科学家们近些年来结合脑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脑的结构与动作机能的发展之间存在的是双向交互作用。也就是说,动作机能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大脑结构产生一定的可塑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可塑性是指由后天经验引发的脑与神经系统的持久性变化。近二十年来,神经科学开始关注沉思训练对脑可塑性的影响。大量实验证据显示,沉思训练会使练习者的大脑产生结构性与功能性的变化,而且不同类型的沉思训练影响大脑可塑性的神经机制各不相同。本文阐述了沉思训练的类型、内涵与目的,介绍并分析了与之有关的脑可塑性研究,反思并前瞻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使基于脑可塑性的认知训练项目以简单有效的方式供学习者训练,本文利用JavaWeb、Ajax和Flash等信息技术,设计与实现了基于脑可塑性的在线认知训练游戏平台。文章首先介绍了脑可塑性的研究及其对学习者学习效率的促进作用;然后提出当前的认知训练项目枯燥乏味且没有一个在线平台来搭载这些训练项目供学习者训练的问题;接着设计了此平台的框架并阐述了实现此平台的关键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并提出平台存在的不足和对其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脑的可塑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亚鹏  董奇 《教育研究》2005,26(10):35-38
大脑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受学习、训练以及各种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构和功能都会出现动态的修复或重组,也就是体现出所谓的可塑性。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在个体发展的生命全程中枢神经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如儿童大脑、成人大脑以及非正常人大脑均具有可塑性。由于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塑性是动态变化的,而且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其功能活性以及可塑性本身也不一样,所以,在制定相关的教育方案或干预措施时,必须综合考虑影响大脑可塑性的这些因素,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科学的保护脑、使用脑、开发脑;充分利用大脑的可塑性,重视早期教育;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教育环境,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促进大脑的整合式发展;全面了解影响大脑可塑性的因素,寻求大脑可塑性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5.
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根据新的经历而重组神经路径的能力,它是一种终身的能力.神经可塑性体现在大脑功能性回路重组、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上.从时间维度看,儿童期发育可塑性与成年期可塑性存在着差异.深入了解大脑巨大的可塑性潜力及其相关机制,有助于教育者理解基因、经验与脑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而探索真正"基于脑"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破译大脑细胞的运转密码和运行过程,是令无数科学家神往的、最具前瞻性的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脑研究变得更加方便可行,大脑突触的修剪、脑的可塑性、脑的敏感期等成果已经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脑科学与教育、环境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起来。脑科学的相关研究表明,适宜的早期环境对幼儿...  相似文献   

7.
植物表型可塑性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经发现陆生植物、藻类、海洋无脊椎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小型哺乳类和青苔等具有表型可塑性.由于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比较明显,并且植物的繁殖较容易,在变化的环境中比其他生物更易于生长,当前对表型可塑性的认识大部分来自对植物的研究.本文从植物表型可塑性研究的种类和方法、植物表型可塑性与适应、植物表型可塑性与遗传分化、植物表型可塑性与入侵力、植物表型可塑性与进化及植物表型可塑性未来工作的展望等方面论述植物表型可塑性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
智力心理是脑的机能。在人类,言语的形成使第二信号系统逐步完善,导致人脑机能超过剩,与动物脑相比出现了质的差异。遗传决定的是种的共同特点,保证人类或动物种智力水平的质;环境影响智力,是在遗传基础上决定智力量的实现。教育作为特殊环境,对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科学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与创新有关的脑机能作了系统、尝试性的整合 ,探索了创新、创新教育与脑机能的关系。创新是脑的整合性功能的体现 ,基于脑科学上的创新教育策略亦是一项系统工程 ,更具可行性、可信性。  相似文献   

10.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其中关于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的脑基础和学习对脑的可塑性两方面。这些研究成果时刻提醒着教育工作者,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遵循脑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