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开头和结尾的艺术要求合理设计课堂的导语和结语,充分体现首尾呼应,使课堂结构更加完整和精巧。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讲的就是文章的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也应如此,如果把语文整堂课教学比作“一台戏”,那么,导语就是序幕,序幕表演精彩,  相似文献   

2.
开头和结尾是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他们在这方面也多有论述。明人谢榛在他的《四溟诗话》中指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此一法也。”可见章的开头结尾之重要。  相似文献   

3.
收束,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绝大部分教师能够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对收束则重视不够。固然,导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而收束也不可小觑。明代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写作如此,教学也应如此。我们既要强调导入,也要讲究收束,使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最后又在美的陶冶中结束。下面就谈谈笔者是如何设计收束的。  相似文献   

4.
“凤头、猪肚、豹尾”一直为古代文人行文作诗所推崇。明代谢榛曾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就是说,一篇文章的开篇要响亮、美丽,让人为之一震;文章的结尾要富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可以说是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这一要求也适合语文课堂,我们称好的结尾为“豹尾”,就是要求课堂收尾像...  相似文献   

5.
开头和结尾由于在文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着特殊的功用,所以历来被作家所重视。古人就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明代的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些都强调了开头和结尾在文章结构中的地位。下面,笔者就自己平常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关于开头结尾的一些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结尾设计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结尾设计应遵循目的性原则、精要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结尾设计的主要方法有总结法、照应法、悬念法、延伸法、串联法、对比法、激励法  相似文献   

7.
许爽 《内蒙古教育》2008,(10):37-39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写文章要如此,上语文课也应如此。不仅开课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为之一震;一课结束时教师也必须在语言设计上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达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安化梅 《现代教育》2014,(6):108-108
课堂结尾,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终端,是师生在一堂课中情感共鸣的最后一个音符。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但要精心设计导语,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更要重视短短几分钟的结尾,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巧妙的结尾可以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虽然仅占几分钟,甚至是几句话,但良好的收尾就像曲终时流下袅袅不尽的余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给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颖有趣、发人深思的结尾。  相似文献   

9.
低学段语文课堂结尾巧“点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师们常常为设计一个标新立异、引“生”入境的“课堂开场白”而绞尽脑汁,更为设计一个结构严谨、引人入胜的教学过程而反复推敲。笔者认为,课堂结尾更为重要。因为一次完美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一个“用心”的结尾,这对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结构至关重要,对于低学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精心于课堂结尾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头难起,尾难收”,结尾和开头一样,也是千万不可轻视的。“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尾结得好,能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正如明朝许榛在《四溟诗话》中所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好的结尾犹如豹尾,短促有力,自然新颖,能收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下面我谈谈关于记叙文的几种结尾方式,以供同学们在作文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黎荣梅 《广西教育》2007,(11B):27-27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很注重课堂导语的设计,却忽略课堂的结尾,草草收场,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课堂要完整而且精彩,需要有好的结尾与之相呼应。当一堂课快结束时,学生或久坐显得精力困乏,或是情绪被深奥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感染,这就要求结尾要比开头更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结尾当如撞钟。好的结尾,应余音绕梁,余味无穷,引人人胜。好的结尾,应是一堂成功课美的升华。那么,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堂,如何运用好结尾艺术呢?下面介绍笔者常用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写作时,常强调文章要有“风头、猪肚、豹尾”,其实,一堂完美的语文课,也要有一个“豹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结尾。课堂结尾在一节语文课中有其独特的作用。这个作用不仅仅是是为了这堂语文课的形式上的完整而设计的,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的学生巩固、提高、延伸他们所学的内容。如帮助学生概括整节课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中的导入 明代文人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说写文章开头要引语不凡,震人心弦;结尾要清亮激越,余音绕梁。写作如此,教学也更如此,我们强调导入,也要讲究结课,使学生一进入课堂便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最后在美的陶冶中结束。所以这句话用在课堂教学中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5.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堂教学也需如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清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新课导入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6.
有人把一篇文章的开头比做“风头”,说的是好的开头;一幕戏若有好的开端,就能很快吸引观众,把观众带人戏中;一节课若有好的导人语,对上好此节课,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一节课效率的关键。特级教师于漪作过这样的比喻:“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抓住导人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常把一篇好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这三部分比作“凤头、猪肚和豹尾”,其实,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堂课的教学都是由开头、过程和结尾三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构成的,但是,有些老师往往只注重课堂开头和过程部分的教学,而忽视了一节课的结尾设计,认为一堂课下来,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即便草草收...  相似文献   

18.
清朝人李渔曾经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掠,不敢弃去。"的确,文章开头必须要讲究落笔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导语"也理应如此。  相似文献   

19.
导入语,是教师上课开始时所讲的与教学目标有关、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即所谓“开场白”。清人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他说的是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落笔艺术,同样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也该如此,要起到先声夺人、扣人心弦的作用,使学生涣散游离的心在短时问内能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设计得精妙,能产生"课断思不断、语停意不停"的艺术效果。可以说,结尾如何,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归纳起来,约有七种结尾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