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爱玲:走出女性神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理论观点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了阐释,认为以女性书写的世俗化走出女性神话是其创作的基本倾向。张爱玲拒绝了超现实的家庭神话和虚幻的女性本质,以平静的写实作底子揭开了家庭婚姻生活厚重的帷幕,让衣冠楚楚的“饮食男女”们一个个现出了他们的凡胎俗骨。全文从三个方面结合张爱玲的身世及个人感情体验对其作品中的情绪象征、意象氛围、人物心理分析及婚姻生活中的两性关系、亲情关系等进行分析,从而对其独到的女性意识从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的角度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论张爱玲的“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俗”是张爱玲研究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对“俗”寓意的理解 ,直接影响着我们对张爱玲创作的评价及其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定位。不能否认张爱玲身上的“俗”与其潜意识中的家族自恋情结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 ,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她的“俗”,是日伪政府殖民统治时期的一种生存选择。张爱玲并不是个为“俗”而“俗”的作家 ,在“庸人俗事”的叙事中 ,她寄寓着凌厉的文化批判精神与苍凉的乱世人生体悟。看不到“俗”的这一层意义 ,是没有读懂张爱玲。在“俗”的叙事模式中 ,张爱玲追求一种与喜剧相对衬的悲剧效果 ,通过审丑的方式去审美 ,以此形成一种参差对照的“苍凉”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她的散文集中表现了世俗生活、作者的审美经验、冷暖自知的爱情和忧郁感伤的童年。其作品风格苍凉,语言运用十分精致和讲究。张爱玲散文独特的文化与艺术气质,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后,随着思想解放潮流的涌起,一批过去长期被打入“冷宫”的作家作品重见天日,重新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和好评。张爱玲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进入90年代,文坛上更是形成了一股“张爱玲热”,不仅其作品大量再版,或者被改编为电影、电视等各种其他艺术样式频频面世,而且在研究界、批评界也引起了巨大反响,不少博士、硕士论文纷纷以此为题,从社会政治、文化变迁、都市文学、女性视角等各个方面,对张爱玲及其创作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小说有着苍凉的悲剧意味,"苍凉"是张爱玲描绘人生的基调,也是她小说创作的主体风格,其作品深刻地表达了她的苍凉美学。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悲剧性生命体验是形成她悲剧意识的基础,同时时代也为她的文化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她的悲剧意识是个人和时代的偶然与必然的结合。然而,对她悲剧意识形成有更直接、更深远影响的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张爱玲承传了中国文人传统的文化人格和审美意识,表现出对普通人特别是乱世中的普通女性的生存境遇与前景的忧虑与关怀,使她的文本呈现出一种苍凉的东方审美情调。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坛一颗光芒四射的明星。她的小说善于用细腻而独特的语言文字和意象情境来搜集、见证殖民社会中病态的人与事,呈现出一种挥之不去的荒凉意味。从“庸人俗事中的艺术体现”、“细致入微的细节描述”、“悲悯苍凉的美学风格”、“精巧别致的意象设置”四方面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小说有着独特的审美取向——苍凉,这使其作品无论在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或是环境氛围等方面无一不呈现出"苍凉"之色,给人一种"苍凉"之感。  相似文献   

9.
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苍凉”的审美意蕴主要体现在情爱世界的消解,人性的丑恶与自私,女性命运在环境和制度下的无奈、无力,个体生命的悲剧意识等方面,本文试从以上几个方面做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巴金与张爱玲对旧家庭的生活经历有着痛苦和孤独的记忆,直接促成他们走上了文学道路,在创作中充分表达了对家族制度的叛逆和否定的情感,并因此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学风格。他们都因描写和暴露家族制度的内部生活而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以女性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世间的华丽与苍凉、繁华与落寞,无不体现出一种苍凉美学的韵味。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的散文创作展示了一个地道的女人世界,从而为我们提供了非意识形态的边缘性话语。她既爱悦世俗,又怀疑人生。前者为她赢得淑世情怀,后者则让她对人生保持警醒的疏离,继而获得了高屋建瓴地省察生活的高度,实现了对尘世的超越,和赋予她的散文一种苍凉感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3.
董广智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4):73-76,115
指出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独特的作家,其独特之处在于她作品的“苍凉”风格,并论述了张爱玲“苍凉”风格的内涵、渊源、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14.
朱天文的《世纪末的华丽》书写了20世纪90年代特有的世纪末苍凉、颓废的情绪,既是现代人特殊的“时代病”,更是社会进入后工业消费时代的精神产物。文本中确也提供了女性建立自在自为空间,体现出世纪末女性自我意识的建构理想。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作品具有多重的审美阐释空间。本文通过对张爱玲文本的分析与解读,来勾勒张爱玲创作心态的大致面貌。可以说,苍凉的背景,世俗的生活和悲悯的情怀构成了张爱玲创作心态的主要面目,并融合为一种冷静超然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学界对与上海有关的现代文学现象的研究,采取的主要文化视角是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视角照亮了一些文学现象,也留下了一些盲点。鉴于此,根据现代时期上海的租界语境,提出“租界文化”概念。租界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区别。“租界文化”概念的提出,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创了新的维度、新的尺度、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个“异数”,她自如地出入中西文化,冷静地观照社会人生。她的个性话语与边缘书写弥漫着“苍凉”的美学基调,透映出以“人”为中心的关怀和思考,再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洋场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小说无一例外地透出一股苍凉意境,仿佛她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浸透了没落意识,她整个人都是凉的。因此,透过她的小说我们往往会阅读到人性深处生命的苦难。笔者通过张爱玲小说创作中没落意识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探讨没落意识对其小说创作及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许茗 《文教资料》2012,(14):19-22
"五四"时期所宣扬的女性解放一直停留在口号阶段,张爱玲、苏青突破了这个局限,体现出了一种浓郁的女权意识。她们通过塑造众多悲剧女性形象来表达对女性的关注与对女性解放的倡导,使得女性解放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为后来女性文学体系的构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她的散文有着浓郁的文化意味,这尤其反映在她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思考中。在艺术与审美追求上,她强调苍凉的风格,注重情绪化的写意,又具有幽默品格,语言的运用上也十分精致和讲究。张爱玲散文的这种独特的文化与艺术气质,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