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有媒体发表文章要“救救邮市”。邮市里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谁有力量、有办法去救邮市。救活的邮市是什么样?我们不是常常说要与国际接轨吗?据了解,类似月坛邮币卡市场这样的邮市国外是不存在的。我们与谁去接轨?这几年邮市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到底有多少集邮者去邮市买邮票?邮市向何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12月21日,本刊在迁址后重新开张的大钟寺宜美嘉月坛邮币卡市场召开了座谈会。与会的邮商、邮市管理者和集邮者畅谈了他们对目前邮市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国庆中秋长假中,上海卢工邮市从9月30日至10月3日放假,10月4日恢复营业。节后,市场出摊率比平时少不了多少,但客流人数减少,因此邮市也似乎就少了几分喧嚣和"活力",游客和爱好者的客流远远超过投资者,外地口音者远远多于本地口音,和前一、二年相比,就连卢工邮市大门外、局门路上"打桩模子"的身影也难以出现,卢工邮市周边星罗棋布的饭店、旅馆的客流寥若晨星,仿佛又回到上世纪末的邮市不景气的年代。今年9月,由上海卢工邮市、云洲古玩城、豫园邮币卡市场和聚奇收藏文化市场4家,在上海聚奇城  相似文献   

3.
邮票流通领域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说到底无非就是国家邮政发行部门和邮票的再次流通市场,其相互关系也就是现今统称的邮政和邮市的关系,这是中国特色邮市应运而生的产物,数十年来其间的情和缘、恩和怨交织演绎使得中国邮市曲折前行,最后或能途异归同。 (一) 自从邮票问世后不久,邮市就应运而生,其从萌芽交换状态开始到现代化规模经营历经了150年的轨迹,中国的邮市从19世纪80年代起就已现雏形,到了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有了质的飞跃。在此期间,二级市场一直是一级市场的补充,是集邮爱好者调剂余缺,  相似文献   

4.
刘楚 《中国集邮》2000,(5):16-16
1997年3月邮市见顶回落。从当年年底开始,邮评界便流行底部之说,人们按照这个思路去操作,结果却是屡买屡套,损失惨重。到如今部分市场人士茫然不知邮市底在何方。出现群体性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人士对于1999年的诸多重大历史性题材,尤其是世界邮展和万国邮联大会首次在我国举办,期望过高。然而邮市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牛短熊长,一曝十寒是中国邮市的特色,一厢情愿地指望邮市在暴跌后短期内恢复元气,只能是最初希望越大,最终失望也越大。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9月起,全国不少媒体都在关注一件发生在北京月坛邮市的事情——就是宜美嘉月坛邮币卡市场要搬家。尤其是北京的几家地方报纸更是连篇累牍的、几乎是每天都报道此事,使得全国邮商和集邮爱好者也都关注此事。那些关心邮市发展的人更是对此事忧心忡忡,担心脆弱的邮市会因为搬家而引发再次的下跌行情。当时媒体的文章各种观点都有,使广大读者不能真实的了解此事。为了让关心邮市的人对邮市搬家的经过有个真实的了解,我把就我所知道的情况写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王洪新 《中国集邮》2001,(11):29-29
当今的邮市不仅以邮、币、卡的纯收藏转向收藏兼投资两个方面,同时也有部分人进而投资兼投机。作为市场经济转型的今天,邮市比80年代又进了一大步,但是,邮市投资毕竟不同于股市,有许多人总想着东西买到手就涨,特别是见新就炒一把,涨上去后还要再炒高等等。这都是急功近利、违背集邮基本知识的一种错误想法。现综合邮市的几种投资误区,特向读提个醒,以便在邮市投资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春节后,上海卢工邮市新大楼内人流明显增加,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的身影也逐日递升,大门外地摊又日渐增多,双休日更甚,路边停放的非机动车也明显增加,随着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近,市场出摊率逐步回升,市场人气出现迅速汇聚,特别是各类品种的争相表现,导致先前低价抛售有明显的收敛迹象,而在成交的跟进下,价格继续出现稳步回升,甲午年开市吉祥似乎给邮市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市场的售心恢复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6月9日月坛邮市因“退园还民”搬迁开始,北京邮市经历了多年风雨,经常被“如何选择”和“搬迁”问题所困扰。邮商、集邮者和投资者都希望有一个利于健康发展和行情展开的市场,但终因“搬迁”而使美好愿望难以成真。由于场地不稳定和条件问题,加之经营竞争,有时一分为几,有时几足鼎立,几年来,邮市从未消停过。  相似文献   

9.
邮市的发展不仅造就了大批邮商,也造就了一批邮评家。邮评家不仅是邮市的生存物,他们也是邮市发展的助推器。邮评家为市场的发展做了贡献。然而,市场是复杂的,在复杂环境中孕育成长的邮评家队伍,其构成也是非常复杂的,套句老话说就是“良莠不齐”。邮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催生的,因此,市场  相似文献   

10.
1979年,我国恢复集邮活动后,集邮爱好者便迅速打破了十年浩劫造成的邮坛沉寂。在上海思南路口,邮市的雏形悄然形成,邮人在此初尝了邮品的价值,市场经济学也开始渗入集邮领域,在集邮这个高雅的艺术殿堂里品味到文化与价值的二重属性。在随后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117个城市相继开办了200多家邮品交易市场,对我国邮品投资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最有影响的"四大邮市"(上海太原路邮票交换市场、北京月坛邮票交换市场、成都署袜街冻青树邮市和广州人民公园邮市)和今天已形成南北呼应的北京马甸邮市和上海卢工邮市,都在不同时期成为邮品的重要集散地,其交易行情走势以及其它各种信息对于全国各地的邮品交易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春巡邮     
张宇 《集邮博览》2011,(2):90-91
每次外地的邮友来长春,见面问的第一件事就是“长春的邮市在哪儿,怎么走啊?”同样爱好集邮的我,如果去外地一定也会这样问。邮人逛邮市可以说是最惬意的享受了。现在全国各地的邮市很多都与古玩市场在一起。长春的邮市也不例外,邮市在市区内分布得比较零散,对外地来长春寻邮的集邮者来说,要想逛遍长春邮市并非易事。今天,笔者就当回向导,带您一道将长春的邮市“连连看”。  相似文献   

12.
杨曦 《中国集邮》2001,(9):47-47
邮市入夏,历年来都有一个休整的过程,只有高潮期有例外。对今年邮市会不会歇夏,方方面面有许多争论,许多人不看好今年夏季的邮市。然而,邮市7月份的表现,令人耳目一新。北京邮市7月份不但没有歇夏,反而有出色的表现,市场热点叠起,炒风不断。  相似文献   

13.
“市场永远正确”这是西方经济学界的一句名言,笔者在邮市里偶尔也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最近几年在集邮者与邮商中,对邮市的报怨超过了对邮市的认同。有人说.邮市连续7年低迷,连一些优秀的老纪  相似文献   

14.
据邮票投姿研究专家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目前邮市套牢者中约有三分之二是散户投资者,大多数人的损失幅度在50%-10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邮市散户投资者的资金和时间比较有限,且对有关邮政政策和邮市投资策略了解不够,故在市场中往往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这里向邮市散户投资者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解套方法。(1)分步解套法。适用于平衡市且套得较深的邮票,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解套时间;缺点是把握不当容易踏空,在大牛市中不太适用。操作原则:一是如果手中有多种邮票被套,应利用版块轮动的特点,集中资金,选择先启动的邮票进行操作,等解套后再对其他邮票一一击破;二是必须在上升通道中低吸高抛,当邮市处于弱势  相似文献   

15.
邮市行情的起落,当然与国家经济发展大气候、邮政政策有关,其实,也有市场的构成部分,即邮商与入市者有关。邮商的素质高,讲诚信,价钱公道,服务到位,吸引的客户多,人气就旺;反之,专搞低价收,高价出,以劣充优,坑蒙欺骗,一锤子买卖,则不但会砸自己的牌子,还会给市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气走客户,打击人气。2004年邮市行情,是广大集邮者、邮商、市场管理者与邮政管理层共同配合发动起来的,几个月内,打折票的大幅度回升,新老邮票的上涨,都给投资者带来可喜的回报。邮市继续向好,已成为场内外的共识。在如  相似文献   

16.
中国邮市成为集邮爱好者的市场,中国的邮市春天才会到来。这句话已被数次邮市高潮所验证。邮市从“炒邮”演变为“炒政策”,是中国特色邮市的新发明,其实也是“政策市”的宿命所决定的。2004年这波行情的出现是价值规律的体现,但邮发406号文件中朦胧的“邮政分家”消息,猴年邮票的  相似文献   

17.
李梅茹 《中国集邮》2000,(10):25-25
邮市同样存在风险,如何投资邮票,大有学问,投资邮票也应懂一点辩证法,归纳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8.
我国邮市与西方发达国家邮市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国家的邮市是集邮者互通有元,拾遣补缺的乐园,在那里以收藏为主,炒新邮的空间很小。但是,在我国,所谓邮市主要是一帮邮商炒作新邮的地方,这种市场一直靠炒新邮活着。  相似文献   

19.
“这些天你怎么不去邮市啦?”“没啥去头,离解套还远着呢!”这是一位钟情于邮市炒作的散户投资者对我说的话。邮市自2001年4月底“井喷”反弹行情结束后一路下跌以来,许多入市的邮市散户投资者都深陷其中,连一些资深的邮商大户也在劫难逃。套牢了,怎么办?邮市投资者在如何对待邮票套牢面前,却大有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光阴荏苒,除旧迎新之机,邮人又踏入了新的一年。在新年伊始对全年的邮市进行预测,实在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毕竟政策面的变化频乃、投资者对后市看法的变化,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邮市的潮起潮落。但既然邮市存在着,投资者也希望能够了解市场今后一年的大概趋势,作为市场评论人士,笔者也只能够就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