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安时期,毛泽东曾送给罗瑞卿两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罗瑞卿认为是表扬他,意为“官清如水”。1965年罗瑞卿挨整时又想起这两句话。毛泽东送他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水清”“至察”非指为人的清与浊,而是指对人的宽与严。  相似文献   

2.
延安教育学院建院10周年了,我作为学院的一位老校友、老顾问,首先表示热烈的祝贺。延安教育学院是在延安师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延安师范的根基又是鲁迅师范,所以,这是一所源远流长的学校,在鲁迅师范和延安中学合并成为边区师范后,我曾在该校任教多年。现在,在我的有生之年里。能为延实教育学院尽点力,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今天,要发展延安教育学院的事业,就理应研究和运用徐特立的教育思想。当年创办鲁迅师范,就是由主管边区政府教育工作的徐老X自倡导的。中央红军一到陕北,徐老就抓住了扫除文盲、推广新文字、开办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3.
延安是久负盛名的“革命圣地”,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级别都比较高;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乃至全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延安以其独特的精神魅力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正能量;这就对延安现有的导游队伍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大旅游时代延安发展红色旅游对导游人员的新要求进行浅析,以便更好的培养导游队伍,推动延安红色旅游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认为延安特色经济的发展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从延安特色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能源工业、生态农业、旅游产业、体制创新、精神动力等方面来审视和论证延安经济的发展,实施这一战略不仅对于全面振兴延安、重铸延安辉煌意义重大,而且对于西部大开发、振兴西部地区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延安整风是中共党史上颇具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其最直接的一个结果是最终确立了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而统一了全党思想,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本文不局限于1942年前后的整顿三风,而是依照时间顺序,将抗战初期的学习运动、1942年前后的整顿三风、以及稍后的主实味事件和审干运动皆纳入延安整风的范畴,从而为深入了解这一事件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本文最后还简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的过程,这亦是延安整风的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6.
1944年7月22日和8月7日,取名迪克西使团的美军观察组,在包瑞德上校率领下先后二机抵达延安访问,成为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与中国共产党建立正式关系和军事合作的标志。使团在延安渡过了一年多的时光,期间,双方进行了友好的军事合作,同时在政治上进行了试探性的合作,为11月7日赫尔到延安之行促进国共和谈铺平道路。迪克西使团在促进中共与美国的合作关系方面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峰,也随着赫尔利态度突变和包瑞德被免职而逐渐冷淡下来,直到1949年美国与中共关系急剧恶化。但迪克西使团抵达延安这一事件反映了一九四四年的美国、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7.
希望在延安     
也许是江西人、又在江西工作的缘故,我在知道井冈山的同时就知道了延安。贺敬之作为在延安生活战斗过的诗人。有过“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诗句,而我没有到过延安,也向往延安,甚至梦游延安。这次,随江西省党政代表团到延安,算是圆了一个梦。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欧美记者来到延安,用镜头与文字让世界了解了红色中国的真相。在欧美记者的眼中,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延安人接纳了共产党;共产党帮延安人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这既构成了延安时期外国人视角下的延安形象,也对当下构建党群和谐共谋发展的延安形象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延安时期历史教育思想与反对教条主义○瞿利业○在二、三十年代,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思潮,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到延安时期,毛泽东把历史教育作为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手段,彻底清算了这一错误思潮,也形成了他富有时代特点的历史教...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长期以来就存在着拿“五四”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来衡量延安文学,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粗暴简单的推论和误判。延安文人在帮助中共政权普及新的政治、文化纲领,同时也依靠这一逐渐体制化的权力机构,建立起新的话语领域和范式,规定制约新的文化生产。如果说,西方现代性话语在中国“五四”理论旅行的结果,是使中国现代知识者建构一套旨在改造国民的灵魂,扫除封建积弊的启蒙主义西方话语系统,那么经过整风后的延安文人遵循着毛泽东指示,走一条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承担着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上海有条延安路,延安路上有所延安中学,延安中学里有着二千“延安人”。 1979年,也就是17个年头之前,一位世纪老人——邓小平,应这所学校之请,高兴地挥毫写下了“上海市延安中学”7个苍劲的大字。据传,这是这位老人为学府题写的唯一一块校牌。历史将最大的庆幸交给了这里的“延安人”。怎不叫人倍感亲切和自豪呢! 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怀着仰慕之心,来到这所学校,络绎不断。尤其是一些到过延安的人,在这并不算怎么宽敞的21亩地的校园里转了转——听了课,与师  相似文献   

12.
走进陕西省延安中学,你会发现,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遍布校园各处:建校初的窑洞、60年代的板楼、上世纪末的实验楼和去年建成的现代化的全塑胶操场。没错,这是一所建于1938年的中学,一所在历史资料中常常被提到的中学,是我党办的第一所红色中学。几代领导人的题词写满了校园,众多的知名校友遍及全国,这一切,都标示着它在新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历史走到上个世纪90年代,延安中学开始了它新的艰难的改革。1.危机———重病在身。90年代初的延安中学遇到了建校五十多年来的一次危机。相比周围的学校,该校的教学质量开始下…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延安经济外向度低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延安要走出贫因,走向富强,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把自己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章分析了在西部开发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延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性及其优势,提出了延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温暖的回忆     
今年是延安教育学院的10岁生日,10岁,在人生的轨迹上尚属童蒙,可就在这短短的岁月里,延安教育学院从无到有,时至今日已有五个专业,近70名教师,教学设备基本齐全,先后有1200余名学生从这里毕业走向全区,成为普教战线上的教育骨干。从去年起,又增设了高师卫电教育,共设9个专业,1600多名学员。能有这样的发展,是与北京工业学院(即令北京理工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的支援分不开的。办一所普通学校不易,办一所高等学校就更难。建校初,我们最一无教材,二无设备,三无教师,确是一张白纸呵!北工急延安之急,想延安之想,及时把人…  相似文献   

15.
吴伯萧同志是我们熟悉的老散文作家。抗日战争期间,作者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八年。对延安的一草一木,倍感亲切;对在延安战斗过的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延安人民,满怀深情。作者曾以延安生活为题材,写过一组散文。《记一辆纺车》、《歌声》便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歌声》写于一九六一年。这篇抒情散文,以热情的笔触,描绘了延安军民大唱革命歌曲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延安军民艰苦奋斗、团结战斗的革命精神和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表达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热爱。《歌声》是一曲延安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6.
延安双拥运动的兴起,有着科学的理论先导和深厚的实践基础。延安整风运动为陕甘宁边区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党政军民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借鉴,是双拥运动兴起的最直接原因。1943年1月,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倡导下,陕甘宁边区的拥军运动与拥政爱民运动热烈地开展起来。经过双拥运动的促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党政军民关系焕然一新,真正达到了军民一家的境地。自1944年开始,双拥运动即形成稳定制度,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国人民独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深入研究、大力宣传延安双拥传统,有助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有助于深刻领会“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显著政治优势”这一论断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解放前,资产阶级大本营的上海文化,和革命根据地的延安文化严重对立。解放后,延安文化作为“经典”来改造、放逐上海文化,上海文化处于边缘状态。而在王安忆笔下,上海文化并未在新的政治气候中销声匿迹,而是在抗抿中顺应,在缝隙中生存,其具体体现,就是上海人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以此来影响和反作用于接管上海的革命者。王安忆在无意之中写出了这一片风景。  相似文献   

18.
东延安中学的前身,是由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的上海市重点中学——延安中学。1998年9月,延安中学初高中办学脱钩,在原址组建由原延安中学初中部为主体的东延安中学。在信息科技的引入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东延安中学并不算开始得很早,但是他们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很快便成为长宁区三所“数字校园探索点”试点学校之一。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塑造了一大批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这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诉求,彰显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肯定。延安时期劳模的产生经历了由积极参与生产劳动的普通群众发展为地方性模范人物再发展为全社会的劳模的过程,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的内在逻辑理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劳模形象的塑造取得了巨大成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群众基础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以报刊为开启民智的工具,采用白话文办报,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前奏。“五四”前后,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等报刊杂志为阵地推行白话文运动,白话文的正宗地位得以确立。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申报》等开展“大众语”运动,20世纪40年代,延安的《解放日报》改版,实行全民办报,白话文运动成果得到巩固与深化。在白话文运动的“三部曲”中,报刊始终充当着语言变革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