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雁 《传媒》2014,(12)
正近期电视屏幕播出的电视剧出现一冷一热的现象:冷的是抗日"神剧",热的是描写小人物的都市情感剧。根据收视率调查,两种剧的主流观众竟然都是成年男性;而成年男性观众的这种理性转移,体现出了从"神剧"到"人剧"审美的回归。曾几何时,抗日题材剧雄踞电视屏幕,风靡大江南北。《亮剑》《雪豹》《打狗棍》播出时,就是男人的狂欢季,不管重播多少次,都有铁杆影迷追着看。调查显示,支撑抗日题材剧高收视率的是一批成年男性观众。男人都有"英雄  相似文献   

2.
陈方 《大观周刊》2012,(12):I0001-I0001
四月的乡村中国多少弥漫着一些忧伤,清明来临,祭奠、缅怀、追思、感恩……发轫于悠远历史深处的清明文化,饱含着国人对生死的哲学思考,成为我们精神生活中弥足珍贵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武旭 《编辑之友》2006,(4):70-71
所谓现代审美是指在现代社会群体和地区环境中所形成的对美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以及由此指导下的审美意识、审美趣味、审美心理特征等.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书籍作为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它的审美价值日趋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4.
手机诗歌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而兴起的第五媒体,人们把它与手机短信、手机小说一起统称为“手机文学”。确切地说,手机诗歌是以手机网络为载体,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手机和诗歌,一个新颖时尚,一个源远流长,似乎很难将它们兼容。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手机诗歌正以它独有的魅力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6.
黄怀璞 《新闻界》2006,(2):81-82
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新闻理论界开始关注新闻美学问题,进入90年代,这种研究渐趋深入。另一方面,随着电视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突显,美学理论研究也就自然眷顾到电视新闻的审美属性、审美功能、审美价值等相关美学问题。但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新闻美学及新闻类别美学,仍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期望通过对“审美的新闻”这一命题的简要阐释,粗略探讨电视新闻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邹韬奋倾其毕生精力,创办了六刊一报,用他的满腔热情书写着珍贵的生活精神。文章从办刊立场、受众定位、内容特色、管理策略、经营之道等五个方面对韬奋的生活精神进行解读,以期给予当代新闻工作者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希望。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情感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宣传特定的形象呢?如何将特定形象写得“美”呢?第12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载《光明日报》2001年2月5日)一稿,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嗜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从该词注释的括号中理解,显然“嗜好”一词并非褒义。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嗜好”的人多了起来。喜欢跳舞的、唱歌的、养花的、打球的,甚至不少人把过去没人看上眼的石头也当成了宝贝.这些爱好又多被笼统地称之为“嗜好”。在这里,并没有严格地区分这些爱好是不良的,还是有意义的。所以,“嗜好”这个词在今天使用起来变得已没有多少贬义了,  相似文献   

10.
社会各界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美的要求很高,并且这种要求是在不断变化的。电视主持人如何塑造美的形象,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春霞 《视听界》2001,(2):32-32
现在生活服务类节目遍地开花,如何在众多“孪生姐妹”中出类拔萃呢?笔认为:主持人至关重要,主持人的“主妇”意识,将是该栏目脱颖而出的撒手锏。“主妇”感会让观众更加愿意亲近,更愿意接受栏目所介绍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知识,那么,主持人在节目中如何形成,并发挥好主妇形象呢。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国足球队被挡在了赛场之外,可这丝毫没有降低中国人看球的热情。在火热的夏天,忠实的中国球迷废寝忘食地守在电视机前享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10,(33):64-67
与传统意义上的“兼职”不同,“职玩”者们希望在第二职业中尝试完成那些被自己错过的理想,让喜好与梦想真正成为自己的生活,从而调剂庸常,以在精神愉悦上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4.
对《三联生活周刊》的多重理解让人慨叹,本文无意对其复杂形象本身进行价值判断和成因探讨;而更愿意发掘其复杂形象背后的操作诉求——即对独特表达的追求。这一点简单明了,但或许是三联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新闻天地》2007,(10):50-50
《终端家园》像一朵淡雅的新花,展现在我这位《新闻天地》的老读者面前,不由得连声为这个栏目叫好。这组稿件共有4条稿件,分别介绍了4位在一线从事销售“芙蓉王”、“白沙”的“小老板”,然而。读了之后深切地感觉到“小老板”不“小”,自强不息精神可敬!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在发展中国教育化事业中勋劳卓。而他的思想基础。就奠定于他的读书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一 现代社会,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的最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面对舆论环境深刻变化、传播格局深刻调整,党报必须增强权威性、提高引导力,才能巩固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做到这一点,党报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人群众,了解改革发展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8.
沈燕萍 《声屏世界》2007,(10):57-58
新闻采访是一种思想活动,新闻舆论的文化含量和品位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文化素养,新闻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决定新闻价值的认识能力和反映能力。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书卷气”更是对一名从事新闻事业记者、编辑的肯定。作为一名工作在新闻第一线的记者要反映市井生活、人间百态,挖掘普通人的心理,折射老百姓的心路历程,在这里,书卷气和“市井气”并非一对矛盾,而是对一名新闻工作者同样重要的两个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官二代”、“富二代”通过媒体的呈现被人们想象成生活无忧的优势阶层.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影视传播中对于“官二代”、“富二代”的形象塑造经历了特点明显的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影视传播的倾向性是和我国在不同阶段的政治政策分不开的.随着政策的转变,媒介逐步从片面的意识形态宣传到开始比较全面地反映社会现实和引导社会舆论,这从媒介的自身功能和社会效用来看,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蔡雯婷 《新闻传播》2018,(15):52-53
近日,《向往的生活》第二季火热上映,"慢综艺"节目再次回归观众的视线。回顾2017年,众多内容注重生活情感、形式轻松缓慢的综艺节目频现荧屏,"慢综艺"作为现今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成功打破了竞技类综艺长期霸屏的局面,为受众带来了一种新的节目体验。本文将以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向往的生活》的节目特点,挖掘其热播原因,并对"慢综艺"节目未来如何进行有效传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