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读过的一些作品,其中很多情节都可能淡忘了,可是,那些与人物思想性格血肉相连的细节却总是历历在目.如<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手指--这个精妙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严监生的悭吝,令人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因临终久久伸着两根指头这一经典动作被世人以吝啬鬼的形象牢牢记住,然而仔细阅读原著细节并分析严监生的性格及其指着点两茎灯草的油灯的原因,发现严监生并不是吝啬鬼,而是颇有人情味的人,并进一步从全书大意及吴敬梓自身经历中分析其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用意。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中有这么一个广为人知的细节: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众人皆不知其意,有奖竞猜似的久猜不中,最后赵氏一语中的———为的是灯盏里的两根灯草,恐费了油。这一细节历来被批评家及语文教师引以为表现“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的经典证据,并且成为一个笑料广泛流传。笔者仔  相似文献   

4.
季娅 《文学教育(上)》2009,(15):158-158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历来被学术界定性为吝啬鬼的形象,其主要依据是吴敬梓对严监生“寿终正寝”的那段细节描写:在生命垂危之际,他既不挂念亲人.也不留恋生命,却为多点出的一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乍看这段文字,的确让人匪夷所思。可是,如果你细读文本就会发现,已成定论的评判和文本的实际内容有很大的出入,严监生很难说是一个贪婪的吝啬鬼,他在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也另有隐情。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课前的预设是必要的,但课堂又是开放的,是千变万化的,新课程提倡平等对话,让课堂又有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不可预测的状况会时有发生,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应对这些课堂中的节外之枝。记得我在教《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断时,就出现了不曾预设的精彩。《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断讲述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咽气,直  相似文献   

6.
历来书评家都公认严监生是个刻薄成性、极度吝啬的守财奴,因为他“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平时却连“猪肉也不舍得买一斤”,临死时甚至“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有人说,世界文学画廊里有四个吝啬鬼,严监生是其中之一。但我仔细研读文章,却不认为严监生刻薄、吝啬。不信请看看严监生的开支账:1.为严贡生与王小二猪案、与黄梦统借约案,严监生花费:(严监生)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二王):“(你严监生)把猪还与王家,再折些须银子给他养那打坏了的腿。”“你(严监生)认晦气,再拿出几两银子,折…  相似文献   

7.
听了一位优秀教师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整体设计新颖,教学过程流畅,教学语言精要,教学效果良好。但对于三个生成性细节的思想教育在处理上尚欠  相似文献   

8.
死与生     
读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很自然地让人想到了《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故事,也很自然地让人想到了陆游的《示儿》诗。严监生的故事是说,严监生一生吝啬,晚上只准家人点一根灯草的油灯以节省灯油,严监生临死时,家人为方便准备后事,点了一盏有两根灯草的油灯,而严监生竖着两根手指死活不肯断气。众人皆莫解,有人疑其因有两位亲人放心不下不肯断气,有人疑其因有两笔财产未交待不肯断气,惟其宠爱的妾最了解严监生的心理,遂告曰,我知道你看到点着两根灯草的油灯,因心疼浪费灯油而不忍撒手人间,现在我拔掉一根灯草好了。严监生的爱妾…  相似文献   

9.
理解严监生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被告知:严监生是个吝啬鬼。严监生本名严大育,字致和,家有10多万银子。严监生的夫人王氏没有生育.又纳了一个妾赵氏。赵氏生有一子。他们夫妻413在家里度日,猪肉也不舍得买一斤,每当小儿子要吃时,  相似文献   

10.
最近观摩了一次大型的课堂教学活动,先后有三位教师展示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的教学。他们在教学中都把重点指向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引导学生理解严监生的吝啬鬼形象。但令人遗憾的是,三位教师只在介绍《儒林外史》时,提到这是一部讽刺小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题引入 1.教师板书"严监生",问:严监生是谁? 学生交流资料.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监"读jiàn,"监生"不是他的真名,而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这位姓严的监生原名严致和,他这"监生",是花钱买来的.  相似文献   

12.
听了一位优秀教师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整体设计新颖,教学过程流畅,教学语言精要,教学效果良好。但对于三个生成性细节的思想教育存处理上尚欠火候。于是,课堂离精彩就相差那么一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将本性吝啬的葛朗台与严监生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有相似的行为表象,精神实质却迥然不同:葛朗台的吝啬、冷酷来源于他惟利是图的本性,而严监生既慷慨又吝啬的矛盾行为取决于他自视低下,胆小谨慎的卑微人格,因而得出严监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吝啬鬼的结论。然后,本文对严监生吝啬表象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文本的客观内容和作家的主观创作愿望角度证明论文论点。  相似文献   

14.
历来书评家都公认严监生是个刻薄成性、极度吝啬的守财奴,因为他“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平时却连“猪肉也不舍得买一斤”,临死时甚至“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有人说,世界文学画廊里有四个吝啬鬼,严监生是其中之一。但我仔细研读文章,却不认为严监生刻薄、吝啬。不信请看看严监生的开支账: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观摩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的公开教学。在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读过《儒林外史》的同学大概都记得作者吴敬梓精心刻画的两个人物:严监生和严贡生。一提到严监生,同学们都会想起那个经典镜头:在这老监生临终之际,硬是抻着脖子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都上来猜度,但都没有猜中,还是刚刚扶正的赵氏走上  相似文献   

17.
在重庆市"卓越课堂"教学研讨会上,我执教了一堂《临死前的严监生》,这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一篇古典白话文,因为还没有学习《杨氏之子》的基础,所以对于五年级上期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然而出人意料的,预设的难点没有集中出现在表现严监生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上,而是出现在了严监生是吝啬还是节约的辩论上。  相似文献   

18.
适合年级五年级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一本好书是作者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师生共话"读书乐")一、回顾"吝啬鬼"1.看课文中严监生临死前的场景图片,思考:这是一个的严监生。2(.出示精彩文段)回顾课文是如何写出严监生临死前的场景,凸显他的吝啬鬼形象的。  相似文献   

19.
读《临死前的严监生》,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严监生的吝啬。一个将死之人,竟为点了两根灯芯而迟迟不肯闭目。待熄了一根,才合眼而去,实在是吝啬呀!但是他真的吝啬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了吗?我有些疑问。在严贡生因被告而遁去省城后,是严监生花钱息事的。照理说,官司是他哥哥犯下的,与他无关。他大可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更不必自己破财为他哥哥消灾。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证明他并非锱铢必较,而是一个顾念兄弟情份的人。在为王氏办丧事期间,严监生对必要的花销,也并没有吝啬过。王氏的丧礼,办得也并不寒酸。对于必要的礼数,他也都尽到了。平时,他也…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和中国著名作家吴敬梓的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历来都是各国评论家争议不断的角色,他们大多被冠以"吝啬鬼"称号。文章拟从夏洛克与严监生所处的政治,经济背景入手,重新分析夏洛克、严监生的"吝啬"形象,挖掘他们不为人所知的"真善美"形象,试图为文学史上的这"吝啬"二人翻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