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宋庆龄、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妇女领袖忠实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邓颖超、蔡畅等中共妇女领袖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协同尽力、真诚合作,共同开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新纪元,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谱写了崭新的篇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在领导妇女运动的重大理论问题上,其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坚持独立的政党立场.随着局势的发展与认知的变化,同时受共产国际、国民党态度转变的影响,到1924年国民党一大时,中共全体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合作的实现,并非中共对共产国际指示的全盘接受,而是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经过内部多次讨论与多方协商,中共逐渐认识到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其思想转变有一个渐进过程.中共早期处理国共关系的策略转变体现了早期领导人在实践中自身认知的不断提高,为实现革命目标而做出的独立判断,初步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实践,为推动大革命的到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湘南学院学报》2019,(1):35-39
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达成了第一次合作,促进了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然而,1927年原本积极联合苏俄、共产党的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却突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了大批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分析蒋介石在大革命时期政治立场和思想转变的原因,对进一步了解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历史以及加深对蒋介石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共在大革命时期关于推动和领导民主革命的各种具体策略的"基本策略"是"以工农运动为基础,以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为手段,以国民革命为途径"。这一"基本策略"大致经历了萌芽、形成、曲折发展等重要阶段。"基本策略"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关于中国民主革命基本思想的实质和核心,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大革命时期的萌发和体现。而对这一"基本策略"的正确运用到背离是大革命经历胜利到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当建国四十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当前四化建设的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两次国共合作的回顾,阐明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一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是从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到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为止。这次国共合作首先是由党的“二大”提出,党的  相似文献   

6.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揭开了国民革命的新篇章。李大钊在会前会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和取得圆满的结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共产国际代表达林、马林等人的斡旋下,国共两党于1922年上半年初步达成了合作革命的意向。但是,在两党合作的具体形式上却存在一些分歧。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术界对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联共问题的研究不甚系统,并且评价尚存偏颇。故此,笔者想从纵的方向作较为系统和实际的分析,旨在抛砖引玉。我感到,邓演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的八年中,其联共思想由于受当时诸因素的影响,有一个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邓演达从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至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是其与共产党竭诚合作的阶段。在此期间邓演达对共产党评价公正、感情赤  相似文献   

8.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左派的认识及其实行的政策是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的初步实践,是推动大革命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综观中共对国民党左派政策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廖仲恺遇刺以前,中共对国民党左派的认识虽然肤浅,但其政策基本上是可行的,这使得国共合作不断巩固,工农运动蓬勃开展。1925年10月中共中央二次扩大会议之后,中共在国共合作中的妥协思想逐渐占了上风,实行的政策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国共关系是我国统一战线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的关系又是国共关系的重要内容。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值幼年,缺乏统战工作的经验,对国民党左派的政策曾出现严重的失误。特别是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等鼓吹以“左派领袖”为中心的思想,主动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失败。为了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早期统战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深入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有必要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左派的统战政策进行认真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西山会议派是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国国民党内部出现的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一个右翼政治集团。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林森、张继等人。他们因于1925年11月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的灵前召开非法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策划及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运动,因而被称为西山会议派。西山会议派的出现,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激烈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在国民党内部的反映。早在1923年,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的伟大举动,就引起了国民党内部老右派…  相似文献   

11.
1924年1月召开了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历史开始进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时期的国民党已成为全国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孙中山先生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状况即中国国情并据此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而取得的胜利。然而,认识中国国情,却经历了长期而又艰难的探索过程,共分5个阶段,即:从1920年8月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到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前,从1922年7月中共二大的召开到1924年1月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形成前;从1924年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建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前,从1935年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经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年。通过长达28年的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加深并终于完全地深刻地理解,认识了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从而能够制定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1921年1月,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从酝酿到形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为此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在1921年7月到1924年1月近两年半的时间里,我党为迅速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在政策和策略上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4.
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学生运动,只强调中共的领导而回避或淡化国民党的作用,或一味突出两党尤其是国民党对学运领导权的争夺,都不免有所偏蔽。国民革命的发展既得益于国共合作推进,作为其中一种重要力量的学生运动的发展,自不可能例外。这不仅是指"五四"后学生运动最终走出低谷,归于国民革命旗帜之下,重新蓬勃发展,乃得益于两党的共同引导;而且是指,尽管中共的学运工作更显得力,但它毕竟借重了国民党的旗帜与体制资源。所以应当承认,"五卅"与"三一八"两场学生运动,终究是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共赢的范例。同时,也惟其如此,其彼此注意维护统一的学生运动的发展,也是合乎逻辑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国民党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第一个革命高潮。在这次国共合作中,李大钊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他是促成国共合作的“主角”,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的楷模。  相似文献   

16.
一、国共合作中相关的政策、纲领、件 1、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赋予“民族”“民权”“民生”以新的内容,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开始指引国民革命向新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中,作为合作主体的中国国民党,从合作伊始到分裂之前,始终存在着对中国共产党的限制策略,这个策略在实质上反映了国民党巩固和加强自身对国民革命领导权的基本意图.研究国民党限共策略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对于深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两党关系的认识,将有重要的价值.国民党的限共策略起始于孙中山决定联俄容共战略决策之时,伴随着国共合作的形成而确立.因此,孙中山时期是限共策略的确立时期.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在陈炯明叛变之后,痛下决心转变革命策略,决定对外联俄,以争取国际援助,对内改组国民党,以强化国民党的自身建设,使其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无论联俄还是国民党的改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在这一基本目的支配下实行国共合作,就必然采取对共产党既联合又限制的双重策略.  相似文献   

18.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和发展国民革命统一战线,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穿针引线】对中国近代和当代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两个政党———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在国民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即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即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期待海峡两岸第三次国共合作成功。1.国民革命时期①1919年,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②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开始一生中的伟大转变。③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政策。④1924年1月,中国国…  相似文献   

20.
●学习提示本单元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 5、6两章内容。中共创立时期的内容高考命题突出的特点是 :考题数量小 ,多侧重于基础知识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的重点集中在新文化运动 (该考点考得最多 ,涉及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后期的新发展、功绩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表现和特点等。大革命时期的内容主要考查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五卅运动(上海总工会的成立 ) ;孙中山召开国民党改组会议 ;中共支持孙中山北上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以退让求团结”的史实 ;192 4~ 192 6年间国民党的性质 ;最早建立党代表和政治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